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区域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设计张雪峰 著本书旨在从经济学角度采用机制设计方法研究区域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问题。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区域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动态演化过程;设计动态执行机制,探讨区域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治理的理论模式;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区域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进行检验和模拟。在结合理论模型分析与实验数据检测的基础上,以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模式为例,设计不完全信息下以国务院为主导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动态机制。研究过程中引入不完全信息结构,将市场自然演化与政府管理相融合,拓展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研究的维度,研究结论对国务院及各省市政府制定大气污染治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张震,李曼,王鑫,何立环 著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以高质量发展绘就新时代的美好蓝图。但我国经济总量和增量仍在持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依然处于高位,带来的环境压力仍然十分巨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处于补齐短板的关键期。定期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的法定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于2017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为全面摸清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底数采取的一项重大国情调查。全面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对于准确判断我国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规划,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经于2020年圆满结束,普查成果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与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束后开展的动态更新工作不同,生态环境统计工作通过数据衔接、制度衔接、方法衔接等方式实现了《排放源统计调查制度》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程度的承接,制度得到良好运转,方法体系行稳致远。在生态环境统计工作领域,普查全流程的质量管理经验非常值得保留和推广,《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的撰写团队全程深度参与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至今回想自2017年开始的普查工作经历,仍然怀念普查工作者们的工作激情、奋战斗志和不惧困苦的决心与勇气。通过出版《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希望能够将监测总站团队普查工作的经验和思考记录和保留下来,或许会对环境统计工作者甚至是后续污染源普查工作者提供借鉴。
-
环境地球化学综合实验郑晓波 主编,郑芊 副主编本书结合环境地球化学课程知识体系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实验基础知识与原理、大气地球化学、水地球化学、土壤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和环境健康分别设计了综合实验。实验内容注重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和探索科学前沿问题,在环境介质方面涵盖了大气、水、沉积物、土壤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及制备;在环境污染物方面包括了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水溶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微塑料等;在研究方向上包括了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多圈层迁移循环、生物可利用性、生物富集与生物放大、环境污染物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环境污染物人体暴露等内容。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球化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教材或工具书,也可供从事环境化学、农业环境科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环境医学等相关专业的人员参考。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题解析王晓云 编暂缺简介...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固碳速率和潜力研究张万军本书围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速率和潜力评估这一科学问题,系统介绍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固碳速率研究方法,估算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分析不同工程措施固碳效益,探讨了不同管理措施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
危险废物鉴别与案例精选温勇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鉴别环境管理工作,规范危险废物鉴别单位管理,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1)419号),对危险废物鉴别单位管理、危险废物鉴别报告编制、危险废物鉴别流程与鉴别结果应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危险废物鉴别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体现了对固体废物概念和废物管理原则的充分理解。现有的鉴别机构多数为环境检测公司,在鉴别工作中常出现“以测代鉴”的情况,造成鉴别检测因子选择不全面、鉴别检测的数据失真等不利后果;此外,由于缺少不同类型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案例的指导,不同鉴别机构针对同一种固体废物鉴别的思路及关注重点也不一致,导致鉴别结论差异性较大,难以支撑政府部门的固体废物管理工作。
-
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研究陈威,李博,李经纬 编暂缺简介...
-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试题解析贾生元 编暂缺简介...
-
生态环境执法阮亚男 著《生态环境执法》目标为新时代生态环境执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塑造,重视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思想性和时代性。按照我国一线生态环境执法“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技术路线,构建五大项目15个任务知识模块,基于工作任务导向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施方案,教学内容包含生态环境各要素的法律规定、管理要求、监督执法清单、执行各项任务的工作程序和相关违法行为的查处,设置职场情境案例分析,强化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将生态环境执法与法律法规贯通,便于学生活学活用;纸质教材嵌入二维码,配套多媒体课件、微视频、案例、习题、思政素材等数字化资源,实现教材、教学、网络资源一体化。该书为新形态教材,更加实用、丰富和灵活,体现了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
宁波港口城市景观王益澄,马仁锋 等城市特色是城市的生命力,是城市的个性和活力,是城市的本质属性。城市特色空间涵盖了城市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城市风貌等方面,是城市特色的基底。学界主要从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城市文化与社会学等视角界定城市景观内涵、城市景观统计范畴,分析城市景观的脉络与规划技术体系,构建与预测城市景观发展趋势。作为全球知名国际海港城市的宁波,城市发展备受关注,鲜见系统研究城市景观的文脉传承与后工业社会治理。为此,综合利用定性定量方法识别、评价宁波中心城区(海曙、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奉化)的城市特色空间,筹谋城市特色空间提升策略,形成《宁波港口城市景观:文脉传承与后工业时代治理》主体内容。《宁波港口城市景观:文脉传承与后工业时代治理》是基于宁波大学建筑学系教授王益澄主持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课题“宁波中心城区特色空间调研”和中共宁波市镇海区委镇海区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托课题“镇海老城生态环境与安全生产整治提升对策措施”研究报告,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41771174)、“宁波市十三五A类重点学科——地理学”和第五批宁波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资助开展深化研究而成,力争在地理学领域对宁波城市进行细致的解剖与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