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化学王英健 主编本书包括环境化学概述、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固体废物环境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化学研究方法与实验等主要内容。本书的重点是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材内容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保护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环保工作者的参考书或培训教材。
-
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方法与应用杨雨亭,杨大文,韩俊太,王政荣 等本书以山洪灾害调查与分析实践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变化环境下的山洪演变规律,梳理了国内外山洪灾害风险预警预究进展,发展了山洪灾害预报及风险预警技术,包括山区降水空间插值、预报降雨降尺度、中小流域洪水预报、山洪风险的识别量化、山洪风险预警指标计算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全国山区小流域山洪预警研究,为完善全国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本书探究了山洪灾害风险预报预警的组分不确定性及其传递规律,最终发展了耦合不确定性的山洪灾害风险预报预警方法,为山洪灾害的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
微波遥感刘振波 著本书系统介绍了微波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微波遥感基本概念、技术优势和发展历史、微波电磁辐射物理基础、主要微波遥感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微波遥感图像特性、微波传感器定标与图像校正、雷达图像构像方程与几何校正、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遥感、测绘、海洋、地球科学、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为微波遥感相关领域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
大气环保技术商业化模式探索与实践徐志杰《大气环保技术商业化模式探索与实践》介绍了大气环保技术商业化模式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大气环保技术商业化模式的概念、内涵、范畴、特征等,构建了技术商业化模式构成解释分析模型,并按照构成将技术商业化模式分为融资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盈利模式等。《大气环保技术商业化模式探索与实践》结合大气环保技术新特征,通过模式征选、地方和企业推送、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共收集整理了15个适用于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形势的技术商业化模式典型案例,其中融资模式3个、营销模式2个、服务模式7个、盈利模式3个。首先,基于大气环保技术商业化模式的理论与分类研究,通过对15个大气环保技术商业化模式典型案例的调查研究,总结了不同大气环保技术商业化模式的特征、拟解决的问题、实施路径与推进举措等。其次,结合大气环保技术商业化模式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大气环保技术商业化模式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开展了商业化模式的案例评价,验证了方法和指标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后,依托大气环保技术与物联网、互联网、金融服务等的融合发展,开展了推进大气环保技术商业化模式创新的试点研究,提出了我国推进大气环保技术商业化的对策建议。
-
湖库富营养化水体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开发与应用林莉等当前,我国多数湖库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物质超标,甚至暴发水华,严重威胁到水生生态系统健康和供水安全,因此有必要研发高效经济的原位治理新技术及新装备,对湖库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和修复。《湖库富营养化水体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开发与应用》针对湖库相对封闭、水体更新交换慢等特点,通过理论分析、模拟实验、技术优化、装备研发与示范应用等手段,构建可原位削减富营养化湖库水体氮磷和抑制藻类过快增殖的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对系统搭载的微孔曝气、高性能吸附、微电流电解、碳纤维净化等水处理技术单元进行优化,探索关键技术单元间的协同净化作用,研发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成套装备,并在典型湖库水域开展技术应用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效益。
-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成效与展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成效与展望》聚焦自2015年起我国开展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系统介绍其面临的经济社会背景、顶层设计与政策体系、治理进程和成效,全面梳理治理技术与应用,选取我国主要流域典型治理工程进行初步总结,同时通过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先期实践展现共性问题与特色经验,并对下一阶段我国城市水体治理方向、目标、理念、路径等提出展望与建议。
-
2021年河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报告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编暂缺简介...
-
入海河口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刘录三等本书在借鉴国际上关于河口先进研究实践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大辽河口、长江口以及九龙江口为代表,通过开展入海河口特征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及生态效应研究,面向河口水环境管理需求,阐述了河海划界和河口水生态分区、河口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筛选、各类评价指标的标准值确定等技术方法。基于对国际上现有水质评价方法、生物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等进行分析比选,初步提出我国入海河口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在大辽河口、长江口和九龙江口进行适用性验证。最后,对入海河口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包括坚持从流域视角看河口(河海兼顾)、精细化河口划界和分区、河口环境管理实行“一口一策”、开展环境基准值与生态基准值研究、开展河口综合研究等。
-
黄渤海滨海水产养殖与水母暴发董志军水母暴发是我国及全球近岸海域面临的突出生态灾害问题,对沿海渔业、工业和旅游业等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水母暴发机制、危害及防控措施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水母暴发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下海洋环境变化的综合结果,包括全球变暖、过度捕捞、富营养化、外来种入侵和海岸带工程建设均被认为是水母种群暴发的可能因素。海岸带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是港口建设、滨海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密集区。滨海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遭受近岸海域生态灾害事件的影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水母研究团队自2008年开始开展水母灾害研究工作,围绕海洋水母灾害发生机制和防控策略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工作。基于大量野外调查工作,对黄渤海滨海养殖区的水母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证实黄渤海滨海养殖池人工礁是海月水母灾害的重要源头之一。同时,滨海养殖区大规模出现的水母对滨海养殖区养殖生物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也是水产养殖从业者急切关注的问题。因此,本书重点从黄渤海滨海水产养殖与水母暴发相互作用的辩证角度出发,介绍了黄渤海滨海养殖区水母的生物学特征,探讨了黄渤海滨海养殖对水母暴发的影响,分析了水母暴发对滨海水产养殖的危害,提出了滨海养殖区有害水母灾害的防控措施。希冀本书的出版能为我国近岸海域水母灾害暴发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保障黄渤海滨海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
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著2017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以下简称绿色联盟)。2019年4月,中外合作伙伴在第二届高峰论坛期间共同启动绿色联盟。绿色联盟定位为一个开放、包容、自愿的国际合作平台,旨在加强政策对话和沟通、环境知识和信息共享、绿色技术交流与转让,促进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共识、合作和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