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十年生态环境部编暂缺简介...
-
辽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研究付忠田,胡筱敏,杨莹莹 编《辽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研究》内容是基于国家重大水专项项目“辽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管理体系建设示范项目”(课题编号:2012ZX07505-002)的研究成果,经整理而成。主要是在“十一五”时期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和控制单元划分结果的基础上,基于共性课题研究成果,遵循“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理念,制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目标方案,构建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评估体系,制定辽河流域典型工业、畜禽养殖、小城镇污水处理、工业园区等行业或类型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为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管理政策、研究建立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辽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综合管理体系、实现辽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控制动态管理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研究吴铁,卢熙宁,乔皎,柴西龙 等 著炼焦化学工业是重要的煤炭能源转换产业,其产品焦炭主要供应钢铁工业,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是重要的气体燃料和化工原料。“十二五”时期以来,随着我国钢铁产业迅猛发展,焦化行业发展迅速,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同时行业环保工作包括污染治理技术发展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研究》以炼焦化学工业废气、废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兼顾固体废物及噪声污染防治,对炼焦化学工业生产工艺过程涉及的污染预防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环境管理措施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掌握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及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前环境管理战略转型要求,进一步提出带领炼焦化学工业未来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方向。《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研究》主要为炼焦化学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污染防治技术选择的参考。
-
土壤与健康知识问答闫成“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壤健康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障,农用地土壤污染不仅威胁食品安全,还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进一步加剧我国的人地矛盾,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一块短板。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当前土壤资源向不利态势转变的趋势,保护土壤健康,保障粮食供应和维护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对土壤环境质量健康的研究正在逐步趋于完备。对于土壤健康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常用的定义是由土壤质量变化而来的,两者之间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有研究者认为土壤质量通常用来代表静态的土壤状态,土壤健康则是一段时间内动态的土壤状态。德国M-SQR评价系统、美国康奈尔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体系、Lanson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体系、Wienhold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等都是常见的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它们主要通过一些可以代表土壤性质和特征的指标来评估土壤健康状态。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规模化经营模式日益丰富,在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农药、化肥过量施用,重金属、抗生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残留的问题,加重了面源污染问题,对土壤健康的影响不可小觑。因此,要注重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改善农田土壤环境的健康状况。为了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土壤健康的认识,《土壤与健康知识问答》在全面介绍土壤环境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以土壤健康和人体健康为焦点,以简单明了、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相关内容,旨在普及和宣传保护土壤健康与人体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
-
挥发性环境污染暴露与健康效应安太成,李桂英等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健康问题突出,大气污染问题更是威胁着生态环境和公共健康。其中VOCs的污染是对大气环境非常重要和常见的贡献者之一。《挥发性环境污染暴露与健康效应》结合我国大气挥发性污染防治工作的需求,系统总结了我国大气挥发性污染物的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挥发性环境污染暴露与健康效应》共分7章:第1章主要介绍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的演变、源解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暴露与人体健康效应等问题;第2章介绍挥发性有机物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与来源解析;第3章介绍挥发性有机物的大气化学过程与机制研究;第4章介绍挥发性有机物在矿物界面的迁移转化机理;第5章介绍挥发性有机物的暴露与机制;第6章介绍挥发性有机物的健康效应;第7章介绍挥发性有机物的扩散传输及其风险评估。
-
怀来山盆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耦合关系研究王博杰,唐海萍 著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是近年来生态学、地理学和可持续性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热点。本书以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为主题,系统介绍了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概念、主要评估方法、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时空变化驱动力、供需关系、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关系等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以怀来山盆系统为例,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开展可持续发展的范式研究,为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关系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视角。《怀来山盆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耦合关系及发展范式》结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和数据,促进了学科交融,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土地管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案例支持,可作为从事科研与教学人员、相关方向的研究生、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山盆系统,可持续发展范式。
-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教程 有色金属工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工作,提高自行监测质量,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一系列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组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和江苏省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编写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教程——有色金属工业》,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分类解析,既突出对理论的解读,又兼顾实践中应用的案例,力求实现 性、技术性、实用性、科学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中国资源与环境科学2035发展战略"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项目组资源与环境科学为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理论、方法和技术。《中国资源与环境科学2035发展战略》系统阐述了该学科的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发展规律与研究特点、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论述了水循环与水资源、土壤与土地科学、油气与煤化石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生态系统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区域可持续发 展、自然灾害风险、遥感与地理信息等分支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发展战略, 提出了推动中国资源与环境科学发展的资助机制与政策建议。
-
中国水獭韩雪松,吕植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不应仅局限于旗舰物种,还应该面向所有的野生动物。从环太平洋沿岸至中亚泥泞沼泽,从热带雨林山溪到青藏高原峡谷,历经了百万年适应与演化的水獭几乎占据了全球各样淡水及近海生态系统。在中国,曾有三种水獭分布——世界上分布范围广、已知栖息海拔的欧亚水獭( Lutra lutra),体型小、集群生活并主食蟹类的亚洲小爪水獭( Aonyx cinereus),以及集群围捕鱼类、偏爱石质水滨的江獭 (Lutrogale perspicillata)。因人类的威胁,原本曾遍布我国的水獭现蜷缩于残存的少数破碎的偏远栖息地。《中国水獭:在人类的边缘复苏》通过水獭的生存历史回顾和野生水獭的调查及保护研究,一方面揭示水獭种群在我国是如何走向枯竭,又慢慢开始恢复的,进而为水獭的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另一方面,也期待通过一个物种的生存状态的演变分析,使读者了解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的影响,并为其他野生物种的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
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黄学文,特喜铁 编具有“亚洲最美湿地”美誉的内蒙古额尔古纳湿地,于2013年试点建设;2017年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为顺利完成该公园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指标的监测工作,与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进行了科研合作。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结合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的实际,以“区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影响评价”科研创新团队为主力,组建了一个由教师和几届学生共同参与的调查监测团队。2016-2019年,对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全域进行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和环境因子监测,高质量地完成了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调查、植被类型和群落调查、昆虫及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水质和土壤因子的动态监测等工作。在2016-2019年的调查过程中,植物资源组在采集种子植物标本的基础上,确定了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内有种子植物527种,隶属84科271属;植被调查组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内确定了6种植被类型、10种植被亚型、11个群系组、13种群丛;动物资源调查组采集到昆虫600余只,制作成有效标本380余件,隶属9目48科87属105种,观测到鱼类4目6科14种,两栖动物2目4科5种,爬行动物2目3科4种,鸟类14目37科106种,哺乳动物5目12科26种。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制作了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名录、昆虫及高等动物种类名录,进行了植物多样性、昆虫多样性、脊椎动物多样性3方面的资源分析和区系分析,确定了植被类型、分布区域,并进行了群落多样性分析,计算了2016-2019年来各植物群落多样性的4项指数,结合水质和土壤因子的监测结果,对该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是依据以上现场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