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
-
机械制图技术与应用案例解析陈超《机械制图技术与应用案例解析》以理论作铺垫,以实操为指向,全面、系统地讲解了AutoCAD 2022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核心应用功能,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机械制图技能知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剖析。 全书共10章,遵循由浅入深、从基础知识到案例进阶的学习原则,对机械制图基础入门、辅助绘图功能、绘制与编辑机械图形、图层与图块、机械尺寸、文本注释与表格、三维模型,以及机械图形打印与输出等内容进行了逐一讲解,并结合UG软件介绍了简单模具的创建流程,以帮助刚入行的新手了解制图的全过程。 《机械制图技术与应用案例解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易学易懂,既有鲜明的基础性,也有很强的实用性。《机械制图技术与应用案例解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又可作为高职院校以及设计爱好者的参考书。
-
唑类高能材料化学陆明,王鹏程,许元刚,林秋汉《唑类高能材料化学》结合近些年已取得的许多重要进展以及作者在唑类高能材料方面的研究基础,系统地介绍了唑类高能材料的制备方法与结构表征、爆轰性能与安全特性、应用方向等多方面的内容。《唑类高能材料化学》共分七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单环唑类高能材料,第3章为双环唑类高能材料,第4章为三环唑类高能材料,第5章为多环唑类高能材料,第6章为唑并嗪类高能材料,第7章为唑类高能金属有机骨架。
-
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民法典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废止了根据合同法制定的《合同法司法解释(一)》和《合同法司法解释(二)》,司法实践亟须出台关于民法典合同编的司法解释。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清理相关司法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本司法解释)。为帮助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准确理解与适用本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了《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一书。本书以“条文主旨”“条文概览”“争议观点”“理解与适用”“实务问题”“案例”等栏目,逐条对本司法解释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在理解上,力求真实呈现起草过程中的争议观点以及最终定稿理由,体现法理依据;在适用上,指出司法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指导与参考;在行文上,“能简则简、当繁则繁”,做到方便实用。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法律出版社本书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法律条文,在体系结构上分为“一、一般规定;二、合同的订立;三、合同的效力;四、合同的履行;五、合同的保全;六、合同的变更和转让;七、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八、违约责任;九、附则”九个章节,与《民法典》合同编第一分编“通则”保持一致,体系完备,逻辑清晰。该司法解释对《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在法律适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会对我国的审判司法实务起到重要指引作用。
-
最新民法典合同法律及司法解释汇编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编本书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全书按照民法典合同编的体例,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法规编排注重其相互间的关联性、逻辑性,体例清晰、查询方便。全书对重点法律附加条旨,可指引读者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条文;分类细致,对内容较多的领域进一步细分,便于读者按需查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本书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民法典相关司法解释。民法典共七大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及侵权责任编。本书附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另外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两批《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本书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民法典相关司法解释。民法典共七大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及侵权责任编。本书附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
-
德国工业史约阿希姆·莫尔,伊娃-玛丽亚·施努尔本书记录了19世纪的德国企业家抓住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红利,并通过努力和智慧将其转变为市场红利和商业红利。他们造火车、修铁路、生产钢铁、研究通信等,为西门子等企业成长为全球超级公司、为德国成长为世界制造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德国在短短数十年间从一个农业社会变成一个工业强国:蒸汽动力开启了不知疲倦的机器时代;铁路缩短了运输时间,让大宗货物来去自如;电力则将工业化推向新的高度;手工作坊变成大规模生产的工厂,大型企业对经济起到主导和决定作用。 在那个年代,伟大的企业创始人比比皆是。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将他的钢厂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兵工厂,奥古斯特·博尔西希成为“火车头之王”,玛格丽特·史泰福从一家小裁缝店起家,打造出毛绒玩具帝国。西门子、博世、蒂森、汉高等世界知名企业都诞生于那时。 工业化让企业家爬上了通往国家权力的梦幻天梯,也获得了大量财富。但也有不计其数的失败者,多数工人都在暗淡无光的生活中苦苦煎熬。由此,无产阶级便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级诞生了。 这本书展示了德国企业在工业化浪潮中的快速崛起,德国如何快速蜕变为世界制造强国,以及因工业化而带来的剧烈社会分化。
-
成都社区微更新探索与实践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著一座城市的美誉度,不仅体现在它的高度,更应体现在它的温度。社区,承载着城市的烟火气、生活味、归属感,是人们感受城市温度的最佳尺度。从市民生活的普遍规律看,大部分市民基本生活需求主要集中在以居住地为圆心、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的生活圈内;从城市工作的一般规律看,城市发展的宏观战略,最终还是需要在微观单元中予以落实;从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律来看,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在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家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论从何种视角观察,社区对于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天府之国”成都来说,追求安逸、享受巴适(四川方言,意为舒适)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社区仿佛就是这座城市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核心吸引。2017年,成都市召开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明确提出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治理方式,探索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同时,成都率先在市和区(市)县两级党委序列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将社区工作上升成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工作,社区对于这座城市的意义可见一斑。在此之后,以《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为代表的规划先行,以《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为代表的法治保障,以《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见》为代表的政策支撑,都表明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已经起势成型。当这项工作步入“深水区”“无人区”后,叠加成都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精细治理需求,如何促成更多“发展带动治理、治理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催生更多发生在居民身边可感可及的积极变化,成为若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时代命题下,成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充分结合,探索出城市更新与社区发展治理融合推进的实践路径。在这项独具特色的成都实践中,以城市更新为主要手段的空间治理和以社区发展治理为主要手段的社会治理耦合驱动、相融共促。以城市有机更新为出发点、在社区发展中“以事聚人”,以城市有机更新为载体,“聚人成事”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一个城市有机更新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良性循环就此建立。落实到成都大大小小的社区,这项工作的名称就是这本书的主题——社区微更新。近年来,成都市为大力推动社区微更新活动的系统开展与落地,做了不少努力。大力推动社区规划师制度、增设社区规划设计专项经费、对优秀的社区品质提升项目给予奖励等举措,促使成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社区微更新项目实践。2019年,社区微更新专项行动出台,更加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微更新的热情,一年一度的社区微更新创意项目竞赛活动吸引全市大量社区参与,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全市3039个城乡社区在居民“家门口”打造实施了4140个社区微更新项目,其中市级示范项目1035个,新都新桂东社区微更新项目已被纳入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缔造示范点。社区微更新已成为社区居民备受欢迎和肯定的民生工程,第三方测评结果显示社区居民满意度达98%,中央、省、市等多家媒体,对成都经验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基本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目标。目前,成都市社区微更新的实践犹如星星之火,其覆盖广度、项目实施质量、社会参与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书则是通过总结成都社区微更新的实践经验,凝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以期为后续全市乃至全国社区微更新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
织补·增效冯姗姗,李玲本书共包括6章。第1章阐述了研究背景及城市更新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与困境。第2章厘清绿色基础设施韧性的内涵及韧性特征,从目标、策略及路径构建了城市更新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的逻辑框架及技术路线。第3章论证了存量空间增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韧性的潜力及价值。第4章从城市尺度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的需求,并整合城市需求与场地属性进行徐州市绿色基础设施增绿选址的实证研究。第5章阐述了社区尺度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诉求,以徐州市鼓楼区为例,进行了基于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提升的绿色基础设施布局优化研究。第6章从建筑与绿化复合角度识别绿色基础设施存量空间类型,提出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筑与绿化复合技术要点及规划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