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
-
超前截流优质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采量康凤新等本书以优水优用为宗旨,以提高优质地下水资源供水能力为目标,提出地下水污染区上游超前截流、**化开发利用优质地下水资源的地下水动力机制、原则和上中下游水源地优化布局方法。以山东淄博沣水泉域为典型案例,在确保下游大武水源地被污染地下水不倒流反补上游刘征、谢家店水源地优质地下水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建立了刘征、谢家店水源地超前截流优质地下水资源的优化开采布局方案,计算评价了各水源地可持续开采量,实现刘征、谢家店水源地优质地下水资源**化安全开采供水。
-
全球微幔块层析图集李三忠等图集在全球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上,以基础地质的本质过程为出发点,通过地质对比研究,探索全球微板块构造理论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认识全球微板块构造演化对能源、资源、灾害分布的制约。依据全球尺度的P波层析成像模型—MIT-P08模型,通过GMT软件为成图手段,突出全球微板块构造和典型构造系统的地质学术观点表达,形成清晰规范的全球微幔块层析成像基础图件。
-
长江上游干流鱼类生物学研究陈大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型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上游重要鱼类资源宝库。长期以来,关于保护区鱼类资源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尤其是基础生物学资料不足,不利于鱼类资源保护和政策法规制定。本书作者连续多年在保护区进行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生物学方面的考察,系统地开展了鱼类生物学、种群动态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填补了珍稀特有鱼类基础数据的空白,提出了合理的保护对策与建议,为物种保护与栖息地修复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持,同时也为长江大保护与绿色水电开发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
-
茫茫太空李喜先本书综合地、系统地论述了太空科学的整体,从近地太空到星系际太空,论及的学科体系较齐全;图文并茂,增进理解,既涉及 太空科学态势,又论述中国太空科学的进展和研究计划等。本书以飨知识界广大学者、大学生和研究生,并恳请指正。
-
赤水河鱼类生物学研究刘焕章 刘飞 陈永柏 等 著本书为《赤水河鱼类生物学研究》。本书对赤水河黑尾近红鲌、高体近红鲌、厚颌鲂、宽口光唇鱼、岩原鲤、西昌华吸鳅和大鳍鳠等代表性鱼类的基础生物学特征,包括年龄与生长、食性、繁殖、种群动态和遗传多样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对黑尾近红鲌等 9 种鱼类生物学特征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赤水河水域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同时,对引起赤水河鱼类资源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建议。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鱼类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能力,也可以为金沙江下游特有鱼类的保护与修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岭南雪乡金子山郝全成 编本书基于多年气象观测数据,科学分析了广东省连山县金子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立体气候特征,特别是冰雪气候资源禀赋,凸显了其在岭南地区的赏雪优势。同时编者还选用森林覆盖率、水质达标率、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数、空气优良天数等指标,展示了广东省连山县金子山冰雪资源稀有、森林茂密、动植物物种丰富、水质优良、山青水秀、空气生态关联指标领先,是岭南地区罕见的雪乡,也是名副其实的岭南赏雪胜地。全书最后,用金子山“一日有四季”的旖旎风光、连山县独特的壮瑶风情阐述和凝聚为:来金子山春可看山花烂漫、夏可观日出云海、秋可览三省风光、冬可赏罕见雪景,是登高览胜、探险猎奇、湾区赏雪的绝佳去处。本书内容科学、立论严谨,风土人情介绍独特,语言通俗易懂,描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编排令人赏心悦目,可供特色气候资源开发从业人员借鉴参考,更可供旅游爱好者阅读。
-
水文土壤学导论李小雁等本书在广泛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成果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水文土壤学的概念、形成背景与研究内容,展现了作为水文学和土壤学交叉学科的水文土壤学理论框架及核心知识体系,详细阐述了水文土壤学综合研究方法观测、制图和模型以及水文土壤学理论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
混沌中的机遇朱伟勇 朱海松 著本书全景式地解读了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历程,不仅提纲契领地描述了混沌分形理论的全新自然观和方法论,也介绍了这一重大创新学科思想的发展历史。同时深入讨论了混沌、分形、秩序、机遇、随机、简单、复杂、整体等非线性科学的概念与思想。
-
中国植物猎人生存笔记林石狮、罗连、何卓彦 主编本书结合华南地区可食用野果的故事和古代典籍记载,构思出一个类似《千与千寻》的“神话桃源记”,将老师、学生和野果植物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小探险,并介绍了华南地区常见野果的一些特征和趣味知识。本书适合相关从业人员、学生、自然爱好者、生态志愿者等阅读参考。
-
数字经济杨虎涛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正与资本、劳动等要素相结合,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构生产和生活方式。然而,数字经济在生活性服务业中的过度倾斜,虽然使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流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仅仅缩短了生产到消费的距离,尚未给生产带来颠覆性革新。因此,必须以制造业为底座,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数据规模优势转化为数据胜势,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既是历次技术革命浪潮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