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成长
-
我的小聪明为什么不爱学习(韩)全贞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好奇心极强,开始对学习感兴趣的时期。可是,他们却在父母的“关爱”下,不情愿地接受各种教育,其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孩子不堪重负,对学习失去兴趣,如不及时“减压卸载”,就很有可能成为谈学色变、拒绝学习的孩子。这个学生的事例说明,孩子中途辍学或者对学习毫无兴趣,不能盲目认定都是他们自己的过错,而是有必要从父母的教育方式中寻找原因。
-
做最好的家长李镇西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普通,很一般,怎么教?”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李镇西的教育具有魔力,长期担任班主任,对孩子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十分熟悉,他对青少年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有了长期的思考、探索和智慧,这都体现在作者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中。这是一本别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专著。作者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个案,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小学阶段好习惯的培养、善良人格的塑造、青春期教育、学习方法的指导、坚强意志的磨练、“代沟”的超越、读书习惯的养成、传统文化的熏陶、宽广胸襟的拓展、高三冲刺阶段的关照……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模式。作者的女儿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父女间的许多苦恼、挫折都有普遍性,而作者和女儿共同克服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个困难的故事,形成一套良好的家教模式。作者女儿的优秀成才,对于千千万万普通的孩子及其家长是极好的参照和提醒:也许你的孩子很平凡,但是,只要你有良好的家教方法,你与孩子共同努力,你的孩子就会脱颖而出,铸成大器!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本书是家庭教育的好教材,是中小学生成长的励志书。
-
让孩子赢在网络时代贺涉曼作为著名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贺淑曼教授关注着网络发展、关注着青少年网络问题。经过十几年心理咨询和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贺淑曼教授对我国青少年上网问题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分析体系,并为困在“网”中的家校青春期教育,提供了一把网络时代的金钥匙。作为贺淑曼老师多年思考、求证的结晶,本书从99个孩子上网最常见的问题入手,通过对自身心理咨询实践中遇见的真实、典型案例逐一再现,以“一案一评”的写作方式,将自己的观点呈现给读者。通篇紧紧抓住网瘾严重危害孩子成长这一紧迫问题,提出了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变“网瘾少年”为“网络人才”的具体方案。本书用心理学的理念和案例,提供一把打开网络时代的金钥匙。从99个孩子上网最常见的问题切入,比如:孩子为什么会迷恋虚拟的社会?“网盲”家长遭遇“鸟语”怎么办?如何识别网络陷阱?怎么知识孩子陷入了“网瘾”?哪类孩子容易染上“网瘾”,他们有哪些共同特点?怎样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网络神童”?等等。透过心理分析,揭示背后深层原因,予人以警酷醒:通过案例阐述,提出解决之道,给人以启示。最终帮助家长和老师提高自岙素质,真正打开孩子的心门,不仅找到各种“网病”的正确防治之道、趋利避害的方法,更能让大人们带领孩子走出迷失的网络和迷惘的青春,并借助网络把孩子培养成才,最终成为网络时代的“赢家”!
-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 著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体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吸民主、科学、个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哲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典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演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本书为教师培训、进修、自身素质提高的教材首选!
-
做最成功的父母崔华芳“赏识”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一项技巧。孩子微小的努力,点滴的进步,不太明显的优点,不大起眼的长处,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注意和重视。捕捉赏识孩子的每一个时机,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现你对孩子的赏识,是每一位“望子成龙”的家长的必修课。赏识孩子应该体现在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更应该体现在亲子教育的每一个场景和细节中。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赏识教育的前提,首先应该对孩子具有真诚和科学的爱。这种爱是包藏着热爱、理解、尊重、依赖、鼓励、期望等在内的复杂情绪体验。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真心赞扬孩子,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及时激励孩子,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孩子,可以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孩子,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振作。因此,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们都应该眼含热泪地去欣赏他、赞扬他、信任他、鼓励他,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亮点,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帮助他们充分树立起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一步步迈入成功的殿堂。
-
观念改变行为(美)培特森 著,许琼莹 译孩子本身,对成年人来说,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教育随生命开始,在我们察觉个性已经建立之后,它已很难被改变。(英)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温和地训练儿童,使他们养成遭受痛苦而不畏缩的习惯,这是一种可以使他们精神镇定,并且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勇敢与果断的基础方法。(英)约翰·洛克(1632-1704)儿童第一步走向邪恶,大抵是由于他那善良的本性被人引入歧途的缘故。(法)·雅克·卢梭(1712-1778)心平气和的,认真的和实事求是的指导,才是教育应有的外部表现,而不应当是专横、愤怒、叫喊、央告、恳求。(苏)A.C.马卡连柯(1888-1939)对教育而言,真正需要的不是国家制定的进程表,而是给每一个孩子的一份私人进程表。(英)查尔斯·汉迪(1932-)本书所表达的观念,是以史金纳(B.F.Skinner)和班杜拉(A.Bandura)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为基础的。这种理论有两个明确的主张,一是教出一个人比教出一个有成就的的人重要;二是认知过程比结果重要。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一个事实,就是人会教人。它相信模仿是儿童学习的关键之一。模仿的意义在于提醒为人父母者,应当成为孩子的榜样,而不是整天忙着赚钱的机器,根本不把时间放在孩子身上,让电视和网络游戏成为孩子的主要知识来源,让他们从那里学会了狂暴和冷漠。家庭成员如何互相改变对方?本书将告诉为人父母者该过程的个中奥秘。一旦你对此有所了解,就会明白,你应当和你的孩子一样,对所有的一切抱有疑问,自己去寻找并理解答案,而不是去依赖他人。这样,你就可以了解你的情感、恐惧和不安,你的希望和快乐,以及你内心的一切。唯有如此,你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同时成为优秀的人。本书所有的主要观念,都已分解成小单位或小项目。你必须主动地回答这些项目,而不仅仅是阅读而已。你必须逐条写下自己的答案,然后查对每一章结尾所提供的答案。
-
中国式性家教张景然 编著ig">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家庭性教育的小说——融文学元素与科学性于一炉的小说。性是美丽纯洁的,那么对孩子的性教育应该是一个美丽的过程,应该避免刻板的说教,而应自然些、美丽些、柔性些、多用真情,多用熏陶。本书中的主人翁是贾平凹《废都》里面人物的延续,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并引人思考,发人深思;同时书中的性教育歌曲令人耳目一新,填补了该题材歌曲创作内容的空白。作为家长,现在也许正在为青春期孩子的性忧心忡忡而又束手无策;作为青春期孩子,你也许正在为自己的性而激动、困惑和烦恼,那么都不妨来读一读本书吧!《中国式性家教》——书名已经银直白了,似乎无须释义了。其实不然!《中国式性家教》其一是指:中国式的性家庭教育;其二是指:中国式的性家庭教师。本书分上、下部:上部即“其一”,下部即“其二”。“人人有性,一生一世,从生到死,绵延不段。”(阮芳赋语)孟子云:“食色,性也。”性,其实不神秘,就像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与生俱来。除此,本书作者还有话要说——《中国式性家教》与2004年热播的王海鸰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在语法句式上属于同一结构,在选题内容上都是当代中国家庭中的沉重话题。相比之下,前者比后者甚至更为沉重。何也?离婚者,家庭失和“婚姻失败”而解体也。离婚之后,已经“解放”了的男男女女可以再重新组合,建立新的家庭。而性的家庭教育却不然:不当的或错误的或失败的性家教,以及像野草一样任其自生自长的无性家教,却可以毁人一生或叫“贻害终生”(阮芳赋语)。《中国式性家教》,是一个沉重得不能再沉重的话题!
-
草莓很甜刷刷这两本书,就像一级铺满鲜花的台阶一样,从心理和生理方面,给我们提供一种体贴而又细致的帮助。为了避免空间的说教和知识性读物的枯燥给大家带来的阅读上的不舒适,作者采用了小说的写作手法。如果我们习惯于阅读校园的幽默小说,那么它应该很对你的胃口。它将知识性和文学性巧妙地进行了嫁接。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很有意思的量,作者塑造了两个人物,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他们是双胞胎。作者从不同的性别角度,对男女的心理进行了描写和分析。更多的时像,我们看到的是主人公的心理和生相互作用之下的行为。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在生活中,或者说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很难能够得到这方面的帮助。或者因为我们羞于启齿难以求助,或者为大人根本意识不到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上的变化,所以,我们一直在黑暗中穿行。这是可悲的,也是无奈的。所辛的是,这两本书像盏路灯一样,给我们幽暗的心灵之路和生理之路提供了一些光亮。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了解自已,那么一切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从大的意义上说,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来自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对这个世界作出判断。而后采取符合自己判断的行动。
-
世界名人家教精粹孙利强编著伽利略找来木头、刀、线等工具,花了三天三夜时间,手上也不知被划破了几刀,终于做出了第一个木偶。他给木偶描上脸谱,拿给妹妹们看。果然,两个妹妹欢呼雀跃,立刻就被这个新玩具吸引了。伽利略却并不怎么高兴,因为这个木偶,动起来还很僵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有什么地方不对呢?他又琢磨开了。“你看看我是怎么走路的,伽利略。”文森西奥有意启发他。伽利略怔怔地看着父亲在客厅里走了两个来回,突然间恍然大悟:“我知道了,人有关节!”伽利略一把从妹妹手中夺过木偶,立刻动手进行改进。再试试,哈,成功了!伽利略一发不可收拾,又用碎布头代替木头。接着做了好几个木偶,还替妹妹们编了一出木偶戏,给她们每个人安排了几个角色。他自己呢。当然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安心地思考问题。不过,他也从此迷上了手工制作,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东西。1572年,伽利略已经8岁了。他个子不高,还有一点儿胖,但这并不影响他观察细腻,思维敏捷。一天晚饭后,文森西奥带着全家人到比萨广场散步。伽利略和妹妹们高兴地在广场上奔跑、跳跃,就像欢乐的羊群。突然,伽利略跑到文森西奥身边,指着比萨斜塔,好奇地问:“爸爸,那座塔怎么是斜的?”“哦,你是说比萨斜塔。当初建造这座塔的时候,由于某种计算上的错误,塔还没建成就已经倾斜了。”文森西奥随口说。“那它为什么不会倒呢?”伽利略显然不满意父亲的回答。“这个,我也说不好。不过,这座塔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了。”“等我长大了,一定会揭开这个迷的!”伽利略充满自信地说着,转身又跑开了。望着伽利略远去的背影,文森西奥夫妇俩讨论起来。文森西奥说:“亲爱的,你不觉得咱们的儿子是个天才吗?他总是比别的孩子观察得仔细,思考得多。”P10
-
学校是一段旅程(美)芬瑟著;吴蓓译本书讲述了作者带着一个华德福班级从一年级升到到八年级的历程,再现了这段丰富多彩而又充满启迪的教学生活。作者用亲切流畅的语言和轻松幽默的风格,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对华德福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做了引人入胜的介绍。本书既是写给父母们的,也是写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书中介绍的许多教学范例,可以帮助读者理解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它非常适合作为华德福教育入门读本。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故事。它描述了1982至1990年间,作者在大巴林顿华德福学校和我所带班级的共同成长历程,其间充满各种各样的重大事件、精彩瞬间、竞争、转变、挫折和成就。本书旨在引发人们重新认识自我和职业。希望本书能点明华德福教育的精髓,即它对现在的孩子,以及有幸能和孩子一同成长的教师具有异乎寻常的治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