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
风物鉴湖林少波,王砚 编《风物鉴湖》是一本深入解读浙江绍兴鉴湖的文化读本,由中国国家地理团队实地采写。本书以“鉴”为纲,提挈各章。鉴,既为鉴湖之称,又含品鉴细赏之意。全书分为“鉴??水”“鉴??山”“鉴??物”“见??旅途”“见??酷玩”“见??未来”六章。梳理呈现鉴湖度假风景区山水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与今昔风貌,以轻盈笔调描摹稽山鉴水风光,从历史地理角度阐述鉴湖因数次水利工程而形成的山会平原水乡景观,以新视野表现当地独特物产及勃兴的旅游业态。
-
LonelyPlanet旅行指南系列-LP云南爱尔兰Lonely Planet公司 著在云南,你可以迈开大步,徒步虎跳峡,向玉龙、哈巴雪山和金沙江致敬,也可以停下脚步,在和顺融入悠闲的慢生活。避开汹涌人潮,在崇山峻岭间有马帮踩出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有户外爱好者钟情的徒步小道。生活在这里的25个少数民族令云南一年四季节日不断,各民族的美食总在激发你的舌尖历险。
-
黄河文化昝胜锋,赵传新,吴红 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和道德审美取向。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切实扛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责任,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本书通过将黄河文化置于其发展变化的根源中探讨其发展流变、资源属性及丰富内涵,将文化资源中的文明延续、物质及精神内涵、文化遗产梳理、比较认知等内容作为本书的研究对象,在对文化变迁的历史考察基础上,聚焦于黄河文化的生态考察、资源赋存及形态,提出黄河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研究论题和路径思考。
-
台湾2019全国台湾研究会 著本书是对2019年两岸经贸、台湾地区政党、对外关系、军事、经济贸易、文化(含文学、艺术等内容和现象)、教育以及影响两岸关系的靠前因素等方面的整体论述和介绍,包括综述、台湾地区大事记、祖国大陆对台重要文献和统计资料四部分,由不同领域的涉台研究专家根据对两岸关系的近期新研判,分别阐述。本书可以让读者从中深入了解2019年的两岸关系新形势、新特点,特别是台湾地区各方面的重大而宏观的情况,同时大事记、重要文献和统计资料等方面内容的梳理可为涉台研究者提供便利和非常不错的参考资料。
-
隋唐洛阳城与洛阳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马凌 著隋唐洛阳城是隋朝的新都,唐朝的东部,武周的神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的都城,以及后汉、后周的陪都,北宋的西京,因此,其都城文化及其拓展延伸资源极为丰富。源远流长的历史,根深土厚的文化,灿若星辰的遗迹遗存,正是洛阳旅游强有力的支撑和源源不断的资源供应。本书把洛阳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隋唐洛阳城旅游资源现状,以及隋唐洛阳城对洛阳旅游开发与保护、作用和影响,隋唐洛阳城与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为洛阳全域旅游视角下隋唐洛阳城旅游的开发提出相应的对策。
-
何处炊烟寄乡愁王晖 著作为具有多重价值内涵的活态文化遗产,传统村落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村落更是成了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何处炊烟寄乡愁:传统村落及其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从旅游视角出发探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并结合实例分析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传统村落,应该如何去开发与利用。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便于读者从书中较为全面地了解传统村落及其旅游开发路径的相关内容。
-
旅游消费论戴斌,张杨 著旅游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对理论研究也提出了更高、更加迫切的需求,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开始进入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新时代的旅游研究和实践同时起步。在过去30多年里,我国旅游研究有了一定的积累与沉淀,从引进国外研究理论及成果,到结合旅游产业实践开展研究,获得了一些认识,形成了若干理论成果,对于实践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旅游研究和实践各自的加速发展,在前进方向上二者出现了偏离,特别表现在相对于旅游产业实践,旅游理论研究表现出一定的脱节和滞后现象。在追求逻辑自洽的自生性机制驱动下,旅游理论研究在方法论和表现形式上出现了工具理性多于价值理性的倾向,对策研究往往被学术圈的人士认为没有理论水平和学术含量,学术期刊发表的所谓主流范式的论文因没有实质内容或创见性的观点又让业界人士敬而远之。我们看到,尽管旅游研究成果从数量上非常丰富,但在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领域还缺乏有分量的系统研究成果,学术研究不能真正把握产业运行各方的利益博弈态势,还没有真正形成带领产业发展且具有深邃思想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对当代发展理念的阐释,还是发展路径的选择,以及旅游产业未来可能的演化方向,旅游理论建设都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使得旅游研究面临被旅游产业主体和更大范围内的学术圈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
旅游类专业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集徐继耀,卓德保 著《旅游类专业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集》作为国内旅游类专业首本课程思政案例集,是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成果。通过教师申报、专家评审与个别指导,学校共遴选出配以教学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39个,并在此基础上集结成册出版。这些案例覆盖了全校所有专业,以期通过这些案例能够为学校各专业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发挥良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同时也非常期待该案例集能够为全国旅游类专业教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课程思政意识,锻造育德能力,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带领的有机统一提供有益的范本和参照。
-
听高级导游 说世界遗产周立冰 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资源。目前,它们大多成为保护区和旅游景区景点,成为人民群众可以参观、欣赏、品鉴、阅读、学习的景观。旅游带给了游客更多更好地了解世遗的机会。游客知晓世遗的存在,慕名前往游览是一回事,要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又是一回事,而且是更重要的事。对大多数游客来说,除了浅表的感官愉悦外,更想要从中获得精神文化的体验和享受。为此,他们渴望能学习到世遗景区(点)的相关丰富知识和深蕴其中的优秀文化。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活跃在旅游一线的导游就能给游客解惑释疑,揭开世遗的文化密码,让人们在观览物理物象或景观景象时,也能感知它们的历史尺度、时间长度、积淀厚度、传承温度、价值高度,从而使世遗之旅成为娱悦心灵的精神享受。在这样的导游队伍中,有一批通过努力达到国家高级导游级别的导游员。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具有共同的诗和远方,将文化传播和遗产知识的宣传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共同的理想使他们萌发了写《听高级导游 说世界遗产——中国世界遗产导游词汇编》的想法,来向人们介绍宣传各个世遗景区(点)。他们的初衷就是:与导游同行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能够对同行小辈有所帮助,为其提供增长世遗景区(点)文化知识的读本;让到过某个(些)世遗景区(点)旅游的游客,能够回味游览世遗景区(点)的美好经历,咀嚼世遗文化的内涵,加深对世遗文化的印象i为尚未成行的潜在旅游者,提供作为旅游事先准备的阅读材料,希望他们能畅游在介绍文字中,预先感知世遗景区(点)的魅力和价值。诚然,也希望能给一般读者提供了解世遗景区(点)知识的有益读物,普及世遗知识,丰富阅读体验。
-
北京文旅融合发展与传播厉新建 著《北京文旅融合发展与传播》主要内容包括宏观分析篇,旅游与对外文化传播篇,入境旅游形象篇,发展建议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