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2022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工信厅工作要求,明确职能定位,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工作基础,提升科研能力,在课题研究、规划编制、论证咨询、运行分析、交流合作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本汇编书稿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从事工业、信息化、经济的科研人员为主,邀请了省内有关领域专家、学者等,共同深入调查、研究撰写而成。全书稿由42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组成,书稿坚持问题导向,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关行业产业发展建议,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撑。
-
基于多源数据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效果评价研究王小丽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应对能源危机,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 “弯道超车”的重要契机。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提升。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本身及其特征对产业绩效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效果评价,不仅有助于科学评价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而且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基于多源数据,综合利用仿真模拟数据、政策文本数据、经济数据和网络信息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多主体仿真、文本挖掘及实证分析方法系统全面地评价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效果。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效果评价基础研究、产业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绩效的影响效果评价以及基于公众感知的产业政策效果评价。重点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影响产业绩效的作用机理、产业政策特征对产业链不同主体绩效的影响,以及基于公众感知的产业政策效果评价。
-
黄河流域低碳发展论宋敏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黄河流域依旧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低和资源环境约束两大难题,低碳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路径,同时也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书综合运用低碳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理论,对黄河流域的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效率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流域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规律进行总结,对促进流域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O2O模式下在线回收商再售策略研究李增禄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互联网 回收”的在线回收行业应运而生。虽然在线回收具有方便快捷、回收成本低以及回收价格透明等众多优势,但作为新兴的回收模式依然存在诸多运营管理问题亟需解决,由此提出了本书的科学问题,即在线回收企业的回收再售策略选择研究。针对O2O回收模式下的现状问题,通过对回收再制造、在线回收与再售以及政府政策等相关文献的回顾,提出本研究的四个核心研究内容:首先,考察在线回收商的再售动力问题,解决在线回收商是否要进行再售的关键问题,具体研究内容为:1)在传统无再售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基础上考虑回收成本优势以及再售行为建立在线回收模型;2)考察政府回收处理基金对在线回收商回收再售策略的影响。其次,研究在线回收商的再售渠道选择问题,解决如何再售的关键问题,具体研究内容为:1)在在线回收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在线回收商对回收品的再售渠道选择问题,即代理模式还是自营模式;2)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政府消费者补贴政策对在线回收商再售渠道选择的影响。通过本书的研究旨在为在线回收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回收再售方案,同时为国家相关补贴、基金政策提供建议,助推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
-
宏观经济蓝皮书张自然 张鹏 张平 张小溪 楠玉 著在内外部环境剧烈变化冲击影响下,2023年中国经济步入复苏轨道,持续向上面临挑战。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方面,中国面临总量负债、结构负债、性别负债和人力资本负债四大负债。面对挑战中国需要积极应对:(1) 促进人力资本向智力资本转化,对冲人口负增长冲击和促进人力资源高效利用。 (2)加快形成预期与增长螺旋向上的景气通道,扭转紧缩与下行循环负向反馈态势。一方面,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3)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体化协同增效,将绿色转型约束转化为绿色转型激励。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重视创新驱动和效率升级,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加快数字化转型。
-
经济活动的地表空间区域分析刘勇本书从纯粹的“点、线、面”空间几何形态三要素、地表空间区域资源要素论和人类活动发生学等新角度,就经济活动对地表空间资源的占用,及其在地表空间区域上的分布和组合形成的多层次城乡区域经济体系,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归纳,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现代经济地理分析的理论框架和逻辑结构。本书在现代经济地理学科已有的理论和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科范畴、基本原理、内容结构和实践意义等多方面作了新的探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亦可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城乡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时的参考依据。
-
中国新型多机制门限金融状况指数编制及应用研究周德才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因世界金融危机复苏和新冠疫情进展不同步而呈现分化态势,不确定因素增多,进而导致货币政策不一致。随着中国金融和经济逐步全方位国际化、全球化,使得这些国外金融和经济的最新形势,特别是国外货币政策的最新态势,对中国经济的非线性影响更深。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都将使中国金融和经济产生非线性变化。此外,金融市场化改革使得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中国依赖某单一变量或指数来分析和判断金融经济状况已不再精确。因此,基于传统的单方程2机制非线性模型的FCI研究已经无法适应目前中国货币政策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局面,急需新构建能够刻画目前中国金融状况多种结构变化的多机制结构因子增广门限系列模型,并且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新型多机制门限金融状况指数,以此更全面综合而精确的反映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形势。
-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 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篇邵万清随着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升级,地缘政治、世纪疫情等因素影响,西方发达国家锁定中国为其“主要战略竞争对手”,遏制和防范与我国进行高技术领域交流,国际科技合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这为我国国际创新合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指明了方向。中东欧国家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通向欧洲的“桥头堡”和重要组成部分,中东欧国家创新资源丰富,在众多科技创新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是我国寻求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突破口。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倡议成立的,是科技部关于国际创新合作的第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研究中心立足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着眼于区域层面,探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路径,丛书分为3本,分别为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篇(中欧)、东欧篇、东南欧篇。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篇主要由四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梳理了国际创新合作的相关理论,包括国际创新合作的概念内涵、基础理论、合作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对中国与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的创新合作进行重点研究,分章节介绍了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社会经济发展、创新优势资源、创新发展战略和优势产业,基于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创新优势资源及当前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与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创新合作对策建议。第三部分围绕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人才合作交流展开探讨研究,重点分析了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的人才资源优势、教育资源优势、人才发展政策及战略,并提出加强中国—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开展人才交流合作的可行路径。第四部分基于中国与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创新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中国与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创新合作展望。
-
基于主体的经济系统网络化建模研究陈慧慧本书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网络化建模,通过对市场中各主体要素的互动和博弈以及政策效果进行模拟和演化,探寻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具体以商品房市场为例,设计了一个基于主体的商品房市场模拟模型,对市场中居民消费者、房地产商、政府和银行信贷等主体之间的博弈和互动、政策效果,以及各种宏观层面的市场信息对各类主体的反馈作用进行了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对于更好地把握经济系统的特性,解释和研究经济现实以及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参考。
-
中国农场动物福利社会经济效应研究姜冰,崔力航,李翠霞动物福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尤其在畜牧业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本书聚焦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农场动物福利社会经济效应问题:首先,从时代变迁与产业发展角度,论证农场动物福利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现实依据;其次,从文献归纳与现实表征角度,剖析中国农场动物福利研究的发展演进、热点问题、前沿趋势的研究脉络,阐释中国农场动物福利在社会认知、法律制度、行业标准、产业关键控制点及其经济学属性等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现状;最后,从生产实践与消费升级角度,评估中国农场动物福利水平,探究中国公众对农场动物福利的态度,探讨生产者的农场动物福利决策行为与消费者的农场动物福利产品支付意愿,并进一步辨析其诱阻因素。 本书从定性与定量角度,科学阐释和论证农场动物福利的社会经济效应,可作为从事畜牧经济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教师及学生的重要参考书籍,也可作为政府决策人员、行业相关组织的重要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