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谁在暗算股指期货张庭宾 著2007中国投资焦点排行榜NO.1———A股股指期货焦点指数:10级风险指数:10级难度指数:7级上榜理由:如果股指期货在2007年如期推出,这一年A股指数将演绎前所未见的“超级过山车”,上证指数可能在2000~3500点之间大幅涨跌。有人会因此升上财富的“天堂”,获取与2006年同等甚至更高水平的暴利,他们只占总股民数5%,最多10%;约30%左右的人可能会略有盈利;而60%的人很可能会严重亏损,亏损幅度最高可能会达50%。在目前的股市游戏规则不改变的前提下,如果中小散户和基金投资者不被充分提示风险,他们大约2.5万亿的财富,将会有5000亿元~10 000亿元被别人卷走。其他变数:1. 股指期货也存在2007年不被推出的可能性,股市投机气氛越浓,股指被炒得越高,股指期货延期推出或不推出的可能性越大。 2. 如果股指期货的投资风险被充分提示(包括本书在内),在推出股指期货的情况下,前述上证指数的跌宕将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峰平谷,散户损失有可能会减少一半,但大幅震荡的基本曲线却难有质的改变。此外,因中东石油危机可能导致的美国金融市场大动荡,也将成为影响2007年中国股市最重要的外部因素。NO.2———人民币升值幅度焦点指数:10级迫切指数:9级难度指数:10级上榜理由:2007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包括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汇率等,不仅将直接影响外汇市场投资者的输赢(外汇市场是纯粹的零和博弈,有人赚多少钱必然有人赔多少钱),更将间接影响国内股指的上升幅度。如果人民币升值3%~5%,则上证指数的全年高点最有可能在3000~3500点区间;如果升值5%以上,则上证指数全年高点将很可能达到3500~4000点,甚至更高,但2008年将大跌。中国很可能遭受经济与金融危机。本人认为,2007年,人民币升值最佳幅度应在3%左右,但实际升值最有可能在3%~5%间。其他变数:对于中国来说,人民币升值的最佳幅度在3%左右,但美国某种势力希望人民币升值幅度为10%,甚至更多,乃至逼迫中国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日浮动区间。人民币最后实际升值幅度取决于双方决策层的智慧、意志以及博弈筹码,首当其冲的是双方争夺理论制高点。中国理直,必然能气壮!NO.3———黄金焦点指数:9级风险指数:10级难度指数:10级上榜理由:随着欧元向美元的传统纸币霸主地位发起挑战,黄金———这个昔日的货币君王正渔翁得利,试图卷土重来,在2004~2006年对美元的年底收盘价分别比上年度上涨了5.3%、18.6%、23%,如果从1999年的最底点251美元/盎司开始计算,至2006年5月16日26年高点的730美元,更是上涨了191%。目前,随着中东局势因伊朗核危机日趋紧张,黄金的避险功能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高度重视,在众多国际大机构的投资组合中已占重要的份额。由于对冲基金等风险偏好型资金进入黄金市场,加上中东局势跌宕起伏,国际黄金市场呈现大幅震荡的行情,也进一步加重了黄金的投机色彩。笔者估计,2007年的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将在550~700美元宽幅震荡。但不能排除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一意孤行,打击伊朗核设施,那样黄金价格很可能要突破730美元26年高点,甚至创出历史新高。其他变数:影响国际黄金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中东局势;其次是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包括GDP增长情况、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失业率、房地产景气程度等;再次是欧洲经济竞争力;此外,各国中央银行,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央行的外汇储备投资策略也将会对黄金价格造成直接影响。NO.4———房地产焦点指数:8级风险指数:6级难度指数:4级上榜理由:直到今日,房地产仍是国人涉足最多的直接投资产品。随着过去两年国家针对房地产的各项宏观调控举措不断出台,包括土地、税收和信贷政策等,房地产,尤其是住宅房产的投机空间被不断挤压,对投资周期为1~2年的国际热钱来说,已基本无利可图,不动产的高昂变现成本令投资客望而生畏。这将对因过速上涨的投机泡沫产生挤出效应,上海楼价已于2005年底先期回调,北京、深圳的回调应在今年之内,但回调幅度应与上海大致相当,即20%~30%。但长期看,房价仍将呈慢牛走势。影响要素:目前,在房地产价格市场的影响要素中,首当其冲的还是宏观调控政策;其次是人民币升值幅度和贸易顺差额度,升值越大,对房地产上涨的影响越大;随着投机者被挤出,住宅房产本身的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等综合性价比越来越重要;如果购房者对房价下跌形成预期,也会抑制购房需求。股票市场:房地产股票的活跃程度,在主要产业中的表现将不如去年,全面上涨幅度有限,是风险最大的行业股票之一。行业龙头股与一般上市公司的差距拉大,万科(000002)等将更容易从房地产调控中受益。NO.5———石油焦点指数:6级风险指数:9级难度指数:6级上榜理由:近几年,石油及相关产品投资在国际期货市场已经与黄金一道,成为特别夺目的双子星座。石油价格从2001年11月的每桶17.4美元一路飙升到2006年7月14日的77美元,再一路下跌到2007年1月18日的50美元,可谓跌宕起伏,动人心魄,其震荡幅度自然使其对投机资本极具诱惑力。由于石油是中国世界工厂的“血液”,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全球石油需求端的变化,因此石油期货迟早会成为中国期货市场的重要投资品种。目前,国内散户投资者尚不能直接投资石油相关产品。不过,上海石油交易所有意开发汽油产品,并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与散户见面。影响要素:一是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尤其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其快速增长,经济较热将构成对石油价格上涨的基本面的支撑;二是国际热钱对石油价格的炒作,乘数倍地放大了油价的高峰低谷,使得其投机炒作的色彩很浓;三是中东的紧张形势和石油危机每每成为对冲基金炒作石油的借口。此三种要素互相影响,最终的命运掌握在白宫与华尔街联手之中。2006年,石油期货市场的超级巨头高盛实现创记录的暴利也说明了这一点。股票市场:国内股票市场缺乏真正的石油股,目前行业龙头股中石化,其石油的勘探和开采的收入不到其主营收入的10%,真正的石油企业———中石油和中海油等均在海外上市,相信2007年将会海归A股,国有投资者届时将可以分享石油业的红利。NO.6——铜焦点指数:6级风险指数:9级难度指数:8级上榜理由:随着欧元的崛起,美元的纸币霸主地位一度受到严重动摇,近年不断攀升的美国财政和贸易赤字更进一步打击了资本市场对美元资产的信心,故铜、黄金、石油和房地产等实物资产一道,一度成为国际投资者躲避美元危机的安全岛,加上中国世界工厂的需求膨胀,国际铜价从2001年11月的1280美元/吨一路狂涨到2006年5月的8600美元,涨幅达571%。2006年年底以来,又因美国采取强势美元政策,同时经济学家担心中国经济减速,铜价又迅速回落到2007年2月5日的5330美元。铜的这种投资及投机属性暴露无疑,实为中国投资者应高度关注的新投资品种。影响要素:一、美元政策的选择,是强势还是弱势。弱势美元则铜和黄金强;反之则铜和黄金弱;二、国际铜原料需求,尤其是中国世界工厂的景气程度至关重要;三、国际主要铜矿国家的供应情况。这些国家的铜矿常常会在铜价飚升时闹罢工以火上浇油;四、交易所的铜现货存储情况。股票市场:国内A股有代表性的是江西铜业(600362)、云南铜业(000878)、铜都铜业(000630)。2007年2月16日收盘,其市盈率分别为9.8倍、12.2倍和13.3倍,平均市盈率在两市各行业中几乎最低的。笔者认为,这是最具有投资价值的版块之一。NO.7———钢铁焦点指数:6级风险指数:7级难度指数:5级上榜理由:本来钢铁及其相关的期货产品,目前仍仅有机构投资者的特权,散户尚无法直接介入。然2006年10月以来,蓝筹股股价暴涨,此前一直乏人问津的钢铁股全线劲升,其龙头股宝钢股价在46个交易日中大涨113%。使钢铁股一跃成为投资者追捧的热点,当目前主要的钢铁股的市盈率已经达到11~15倍,其投资价值已大打折扣,已比国外钢铁股的约8~10倍的平均市盈率略高,但在各主要股票板块与国际市场市盈率相比中,仍属溢价较低的。所以,钢铁股在2007年大涨大跌都不令人意外,会给投资者冲浪带来空间。影响要素:排在股价影响力第一位的是并购概念,不能排除2007年国家强力整合钢铁股的可能性;第二位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如果保持2006年的增长速度,将会对钢铁股股价形成支撑,反之,则釜底抽薪;第三,欧美等国对华钢铁进口的政策也相当重要,反倾销和特保将对钢铁企业销售额和利润有影响,但影响有限;此外,铁矿石的价格等因素也会影响钢铁股价,但鉴于年初与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达成的上涨9%的价格覆盖2007年全年,这反倒是可以忽略的影响。
-
中国的新革命凌志军★中国时政作家第一人凌志军,继《交锋》、《变化》之后又一部力作。【业内声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关村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试验田,更是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摇篮与发源地。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中关村成为我们这个国家的缩影,经历了无数沟沟坎坎、风风雨雨,个中滋味,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民营企业家甘苦自知。作为严肃而负责任的记录者,凌志军先生给我们提供了这部大气而恢宏的作品,为所有关注中关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的人提供了一幅壮丽、真实的画卷。——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柳传志中关村,一个汇集了太多的变革与跃迁、冲击与包容、坚韧与轻狂、灵感与梦想的地方。当大洋两岸不同风格的创业理念和不同背景的创业人群,在这个原本只是北京西郊一隅的地方交汇、融合,当一代代新技术、新模式和新IT人在短短十几年间制造出无数激动人心的起伏跌宕,很少有人能够像凌志军那样从容、缜密地绘制出中关村的大幅画景。应当说,本书为梳理中关村的发展脉络,揭示IT人的创业历程,解析中西方企业文化的融汇规律做了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李开复《中国的新革命》不仅是中关村高科技创业历史的写照,更是中国觉醒和崛起的缩影。凌志军以犀利流畅的笔锋,独特、深邃洞察力和抽象力,给中国和世界奉献了又一笔精神财富。 ——微软全球副总裁 张亚勤【内容简介】本书从评述中关村1980年到2006年的历史入手,描绘了中国社会发展波澜壮阔的画卷。中关村曾经被当作一个“试验区”。假如我们以为“试验区”的含义,仅仅就是发明新技术和推销新产品,那就小看它了。事实上,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试验着新的社会思想和价值取向。因此,与其说中关村在技术上有什么贡献,不如说中关村最大的贡献,在于对旧体制的破坏和突破,从而激醒了中国人创造财富和融入世界潮流的热望。本书描写的人物中,既有对中关村的事业大力推进或横加阻拦的高官,也有在中关村渡尽劫难甚至翻身落马的显要,还有在中关村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世界500强的超级大鳄;既有悲剧英雄,也有乱世枭雄,当然,更有那些怀揣梦想的新一代创业者。所有的这些雄心、野心、商战权谋、虚与委蛇和彻底疯狂,伴随着云谲波诡的政经风云,在中国的大地上起起落落。因此,这不仅仅是一个地区、一群企业或企业家的历史。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试图将企业的兴衰沉浮,与个人品行、国民性格、政府行为、政治风云、世界潮流合并起来思考。这样一种对于历史的思考,也许更有利于我们的未来。
-
市场.还是政府沃尔夫本书是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市场经济学研究的实用理论专著。作者认为不管是市场还是政府,在发挥效用的同时,都有着自身基因所决定的缺陷,市场失灵和非市场失灵都可能发生。因此,社会的基本经济选择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它既不是一种完全市场和不完全政府之间的选择,也不是一种不完全市场和完全政府之间的选择;相反,它是不完全市场和不完全政府之间的不完全结合,也是两者之间的一种选择。市场,还是政府? “无形之手”,还是“有形之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二者只能居其一吗? “不完善的可选事物间的抉择”,即本书的副标题其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不管是市场还是政府,在发挥效用的同时,都有着自身基因所决定的缺陷,市场失灵和非市场失灵都可能发生。因此,社会的基本经济选择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它既不是一种完全市场和不完全政府之间的选择,也不是一种不完全市场和完全政府之间的选择;相反,它是不完全市场和不完全政府之间的不完全结合,也是两者之间的一种选择。
-
与哲学大师的人生对话高路走进大师们的真实生活,与大师漫步人生,看看柏拉图、第欧根尼、康德、尼采、弗洛伊德、杜威、萨特、中国的孔子、庄子、董仲舒、葛洪、惠能、朱熹,在具体生活场景中怎样理解和处理这些人生的苦恼与困惑?同时撷取东、西方智慧的精华。大师们的思想不仅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前导,而且融入了人类精神之中,今天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选择,是树立在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座座路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本书作者以现代最流行的穿越时空的写作手法走进了大师们的真实生活,与大师漫步人生。书中选取了哲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思想进行了阐述,如柏拉图的真善美的追求理念、孔子的“克已复礼”、孟子的“人性善”、尼采的“禽兽与超人之间”、萨特的“宿命和责任”等。大师们的思想不仅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前导,而且在今天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选择。
-
大事件宋革,许建慧 主编25年,光荣与梦想,疾进与踯躅,得意与沮丧,“聚变”成以,扩张成局;25年,深圳房地产业“暴利”与“暴力”并存,贫困与富有共生,狂热与理性较量,政策与市场博弈……一本25年深圳地产风雨沧桑的编年史;一部严谨、生动的中国地产行业教科书;一幅深圳地产风云人物的新画卷;一卷触发中国城市思考的话语巨制……还原历史真实,观照地产未来。
-
市场与调控李鹏《市场与调控:李鹏经济日记(1996-2003)(上、中、下)》是以作者在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期间20年的日记为主线,辅之以有关讲话和报道摘要编辑整理而成的。由于时间跨度较长,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市场与调控:李鹏经济日记(1996-2003)(上、中、下)》在按时间顺序编辑时,为每年的日记都写了内容提要,并对重大事件或重点内容加了小标题。为了保持记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前四部日记中已有介绍的一些重大经济事件,《市场与调控:李鹏经济日记(1996-2003)(上、中、下)》仍以简短的文字加以表述。《市场与调控:李鹏经济日记(1996-2003)(上、中、下)》共110余万字,其中日记正文占80%左右,采用宋体;本人讲话、文章和工作笔记摘要占20%左右,也采用宋体;还有少量摘引的文献和新闻报道等非本人文字采用楷体,以示区别。正文注释采用文内注方式处理。《市场与调控:李鹏经济日记(1996-2003)(上、中、下)》收入的80余幅照片,大多是首次公开发表。
-
中国新基民必读全书陈火金 编著基金作为一种低风险、高收益的大众金融投资手段,拥有比储蓄、国债等理财产品更丰厚的回报,从而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和追捧。可以说我国的个人投资基金时代已悄然来临,基金业已成为金融市场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本书以中国新基民为读者对象,从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买卖基金的知识与技巧。具体内容包括:基金的分类、基金的运作过程、基金的收入、费用与分配以及基金投资的技巧,并告诉读者如何买卖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货币市场基金、LOF基金、ETF基金。同时深入分析了基金投资中的常犯错误,提出了规避的措施和方法。本书是一本具有可操作性的基金投资实务指南。
-
香港地产业百年冯邦彦在香港,地产业通常是指地产和房产这两个相互联系的经营部门的总称。地产并非泛指所有的土地,而是指在法律上有明确权属关系的,并且能给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带来效益的土地,是指作为商品能够进入市场的这部分土地。房产也是指在法律上有明确权属关系的房屋建筑物,是房屋的社会经济形态。地产和房产都是固定在特定的领域、不可移动的,故在经济学上又称为“不动产”。房地产不仅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且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地产业在香港已有悠久的历史。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后即开始拍卖土地,并逐步形成和确立香港的地权制度和土地批租制度,从而揭开近现代香港地产业的发展历史。不过,直到二次大战前,香港地产业基本上仍处于萌芽起步之中。二战至1960年代,香港人口急剧膨胀,经济起飞,“房荒”成为当时社会经济中一个严重问题。当时,新兴的地产商吴所泰、霍英东等先后提出“分层出售”、“分期付款”的售楼方式,推动了地产经营方式的革命,促进了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及至1970年代初,香港证券市场进入空前牛市,大批地产公司纷纷借此时机挂牌上市。他们通过发售新股、配股以及将股票在银行按揭贷款,筹集大量资金发展业务。这一时期,由于人口持续增长、经济欣欣向荣以及受到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香港地产市场呈现战后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进入1997年回归祖国的历史性过渡时期。随着政治前景的明朗化和香港经济复苏,地产业再次进入新一论循环周期的上升阶段,时间长达10年之久,打破战后数十年来香港地产市道每八九年经历一次周期的规律。在过渡时期的地产大潮中,随着市区土地资源日渐短缺,地价、楼价不断上涨,地产发展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房地产所需资金也日见庞大,大批早年从事地产业的中小型地产公司逐渐被淘汰。经过激烈的竞争、收购、兼并,十数个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地产集团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这一时期,香港地产业寡头垄断的局面逐渐形成。地产业也成为了香港经济的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香港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被誉为香港经济的“寒暑表”。不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地产市道从高位大幅下跌,受到重创,其发展前景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本书试图在香港开埠150多年以来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宏观背景下,展示并深入剖析香港地产业在特定的地权制度下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整个历史轨迹,从中发现香港地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和整体经济与市民生活的互动关系,它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此同时,也深入研究了香港各主要地产发展商的成功投资策略及失败教训。对内地的广大读者而言,本书不仅是一部全面、深入了解香港地产业发展的著作,而且在当前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迪。阅读本书,可以通过香港的经验,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
香港金融业百年冯邦彦香港金融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香港开埠之初本。香港金融业的发展,首先是从外资银行业的进入开始的。当时,它们的业务主要是从事对华贸易的外资洋行提供融资和汇兑服务,本地客户只限于规模较大的华资商行及少数殷商富户,与华人社会鲜有联系。20世纪初,香港转口贸易和商业蓬勃发展,华人行商对使用押汇和信用证、支票的需求急增。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批将西方银行先进经营方法与传统银号结合起来的华资银行应运而生。不过,踏入1950年代,香港银行业的业务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战前单纯的贸易融资逐渐向为迅速发展的制造业和新兴的房地产业提供贷款,而推动这一转变的最根本原因则是战后香港经济的转型。 根据美国学者李德(Reed)的研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起源,始于20世纪初叶。不过,一般公认,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约始于1970年代后期。战后以来,随着香港经济起飞,百业繁荣,股市蓬勃发展,特别是香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包括解除外汇及黄金管制、“解冻”银行牌照、取消存款利息税等,使得外资银行及跨国金融机构大举涌入香港,香港金融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迈向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新时期。在此进程中,金融业形成门类齐全而发达的市场体系,以及健全而完善的监管制度。香港因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享誉全球。可以说,经过逾150年的发展,目前香港金融业已发展成为整体经济中最具战略价值的产业,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香港著名金融学家饶余庆教授认为:“香港之崛起为一国际金融中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香港经济的两大成就之一(另一成就是从转口港转变为一富裕的工业经济体)。” 诚然,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实施的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的金融业乃至整体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香港经济也因而面临新的结构转型。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推进,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正受到来自东京、新加坡、甚至上海的挑战。当然,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未来的时期,香港若能充分利用中国“入世”、以及内地与香港实施“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简称CEPA),成功发展成为“中国的纽约”,其中包括中国企业的离岸上市中心和融资中心、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等,则将巩固和提升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乃至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对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金融业的演变、发展脉络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从中探索香港金融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香港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以及1990年代中期以来香港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内地的广大读者而言,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了解香港金融业发展的通俗性的学术著作,正如饶余庆教授所指出:“本书范围上自开埠初期,下至亚洲金融风暴,涵盖面极广,香港金融业的大事均网罗其中,这些特色都是现在文献中所罕见的”;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文笔,生动地描绘了香港金融150年来的沧桑,趣味盎然,诚为一雅俗共赏的作品”。
-
中国这6年郭振玺、韩建群美国著名学者法瑞德·扎卡利亚在《未来属于中国吗?》这篇文章里曾经写到:中国的崛起不再是一个预言,它已是一个事实。中国已经走过了新世纪的六年,如今又迈进了第七个年头,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方究竟是怎样的呢?它崛起了吗?它还存在哪些问题?习惯于遗忘的人们,让我们与中国财经报道一起回忆过去的六年,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并没有结束,才刚刚开始,顺便,也展望一下已经开始的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