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网络视角下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杨晓伟,徐建军暂缺简介...
-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主体是多元的,我们认为,民营企业也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它与国有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党组织作用不同。民营企业要按规定设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党组织作用。 考虑到本讲义主要面向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因此本分论聚焦于国有企业。本分论共三个章节,第一章阐明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意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阐述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论断,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国企一直坚持的改革方向;第二章介绍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发展,包括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探索、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现状等;第三部分提出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径建议。
-
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金融调整研究刘琨本书围绕外部经济失衡的金融调整这一国际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立足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现状,分三个层次展开深入研究。第一层次为现状研究:通过全面梳理金融调整相关研究,厘清理论发展脉络;构建创新实证模型,测算金融调整规模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第二层次为机理研究:利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分析范式,探寻金融调整的结构,发掘驱动因素及其动态作用机制,进而完善金融调整理论。第三层次为应用研究:基于金融调整视角探析中国在应对投资摩擦、配置外部资产、布局国际投资、防范金融风险四类外部经济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理论体系,拓宽理论应用范围。
-
碳中和目标下河南省工业碳排放达峰预测与减排路径研究吴玉萍,李玲,张云以河南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河南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现状以及工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化分布特点,为碳排放量的分解预测和配额分配等研究奠定基础。并根据河南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文献研究选取碳排放影响因素,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碳排放的相关性,并借助LMDI模型的因素分解功能择出主要的驱动因素。然后基于情景分析法设定8种发展模式,采用STIRPAT模型预测河南工业在2021-2060年的碳排放趋势,通过对比各情景模式下的达峰情况选出最优模式。继而以最优发展模式下河南工业的碳达峰峰值总额和时间为目标约束,使用基于主客观综合权重的TOPSIS模型进行工业各细分行业间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构建一个“政府-工业行业-细分行业”的双层分配体系。并利用ZSG-DEA模型对初始权重分配方案进行效率优化,然后借助基于边际减排成本的NDDF模型和环境基尼系数分别验证优化方案的成本性和公平性。最后结合河南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工业碳排放分析结果,提出河南工业于2030年前实现达峰目标的可能路径。
-
打造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新前沿研究张紫薇人类的发展已经步入21世纪,欧盟和北美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获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而东北亚地区无论从区域合作组织发展的深度还是广度看都尚处于初级阶段,甚至远不如东盟等合作组织。这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东北亚地区缺乏一个加强合作的平台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振兴东北战略的出台,不仅有利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为东北亚合作搭建了一个活跃而稳固的平台,对东北亚合作的深化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东北振兴战略的提出情况,提出了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途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由之路;建立东北经济区的协调机制,加快东北区域经济的融合;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振兴东北。并对东北振兴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
城镇化进程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机制研究赵莎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逐步成为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书借助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确定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方法,探究城镇化进程中有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机制。首先,回顾中国城镇化发展中不同阶段下的两种特殊路径:土地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并综合分析城镇化进程中“软件”和“硬件”视角下均存在消极和积极两方面显著变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化水平需要结合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机制,来产生正向促进作用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然后,分别选取人力资本高级化和基础设施结构优化作为两个驱动机制,并具体从总量—结构双层面来实证分析城镇化水平与驱动机制共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影响和异质性影响。最后,本书在明确城镇化水平结合驱动机制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基础上,综合驱动机制的总量和结构层面、空间相关性以及空间异质性角度来对城镇化进程中有效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刘澈非公企业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主与党员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是从严治党、制度建党和思想建党的重要实践阵地。本书在逻辑演绎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收集和采集相关数据,提出了非公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具体思路框架。引入观察者视角和参与者视角,从总体上把握了党关于发展非公企业过程中相关政策的历史演进轨迹,总结阶段特征、核心思想、演进动力,分析出现阶段党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非公企业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影响因素。根据不同存在形式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的主要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制作用发挥的对策。
-
中国地方公共债务扩张的制度基础刘潘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地方公共债务治理以工具创新、行政动员、信贷配置为典型特征,整体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激励导向型”治理模式,其中涉及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制度。本书在梳理我国地方公共债务制度变迁的基础上,结合扎实严谨的债务数据,分别从财政金融分权、行政区划调整以及财政权力配置的多样化角度,分析地方公共债务扩张的制度基础,探索地方公共债务治理的制度之解。尤其是兼顾到中国税收分成和隐性金融分权的重要制度事实,也结合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提出财政权力配置对地方举债的影响,得出了比较创新和符合中国故事的结论。
-
环境规制工具的区域碳减排效果及协同优化研究王新利参考碳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保评估报告或市场认可的专业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以及贷款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贷款的年度碳减排量。 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后,需按季度向社会披露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的碳减排领域、项目数量、贷款金额和加权平均利率以及碳减排数据等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核查等多种方式,核实验证息披露的真实性。 通过明确碳减排重点领域、强化金融机构对碳减排的信息披露等制度安排,碳减排支持工具将发挥政策示范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更充分地认识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鼓励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宏观环境、公司治理与企业行为陈冬华,沈华建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