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历史地理研究4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本书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地理研究》第1-3辑之后的延续出版。以展现复旦史地所学人最新的具有原创性和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的多个领域,包括历史疆域与政区变迁、历史自然地理与环境史、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历史交通地理、边疆史地和民族史、GIS与地图学史、人口史、历史文化地理等,反映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对于相关专业的研究者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
西海长云赵丰青海地处祖国的西北,青藏高原的东北。三山高耸于此,三江发源于此,一湖碧水,无穷旷野。它东接中原甚至远跨长江流域,西达新疆南道,北通河西走廊,南临西藏雪域,道路畅通,盘踞要津。丝绸之路青海道开拓甚早,但其繁盛则在吐谷浑时期。公元4 世纪初,鲜卑族慕容吐谷浑率部西迁青海,约于313 年建吐谷浑国,至663 年被吐蕃所灭,历时约350年。“西海长云:6—8世纪的丝绸之路青海道”展览简述吐谷浑国历史,并以近40年来海西地区吐谷浑—吐蕃相关考古发现为依据,通过一批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精美观赏效果的文物,展示6—8世纪(包括吐蕃时期)吐谷浑人的生活、文化和艺术史,揭示青海道在沟通东西文化交流中的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多元融合历史过程的重要地位。西海万里路,长云暗雪山。让我们来倾听青海更西的众多珍贵文物讲述的丝绸之路青海道的故事。
-
南京六千年文心这部书是对城市历史的解读,也是对中国何以是中国的解读,更是对整个华夏民族精神的找寻和解读。这里的六千年不仅是城市的六千年,也是中国的六千年。南京作为华夏历史中的枢纽之城,中国南北文化板块的枢纽之城,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交汇的枢纽之城,它曾不止一次的接续、担当、解释过中华。没有哪一座城市有南京这样多的灾难、象征、预言与希望,它参与了中国整个历史进程,在每一个文明推进的关键路口,深刻地思考过华夏的未来,解读南京,也就是解读中国,理解南京,也就是理解华夏民族精神。
-
南朝古城 浙中名镇陈国灿、应业修、金晓刚、孙杰浙江永康芝英是千年古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从南朝缙州古城,到浙中著名商镇,经历1700年风雨历程的芝英,积淀了深厚的文明底蕴,承载了昌达的史迹文脉,凝聚了丰硕的人文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官里田庄的古城文化,五金制作的技艺文化,四方汇聚的商贸文化,名家望族的百祠文化,千年紫霄的道教文化,风流相继的名人文化,敦朴潇洒的民俗文化,使芝英超越古城镇的一般意义,成为浙江文化古韵和人文传承的典范。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大学和中学学生、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社会大众以及对相关领域有兴趣爱好的人员。
-
齐长城人文与自然吴建卫本书为山东警察学院文库之一。全书内容共分为十三章,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东方瑰宝:齐长城的历史渊源;第三章长城之父:齐长城的主要遗迹;第四章防御体系:齐长城上的战火硝烟;第五章农耕文明:齐长城沿线古村落;第六章远离尘嚣:齐长城与传统文化;第七章一方山水:齐长城与山东民俗;第八章艺术盛宴:齐长城的艺术文化;第九章千里文脉:齐长城的名人足迹;第十章泰沂雄姿:齐长城的山石地貌;第十一章山水相依:齐长城与水资源;第十二章生物宝库:齐长城沿线的生物资源;第十三章时空长廊: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与设计。
-
南沙区行政区划图广东省地图出版社暂缺简介...
-
老北大校园简史鲍宁 李丰耀 李辰本书主要讲述老北大自建校(京师大学堂)的校园空间拓建历史。 现代校园的出现,是城市与教育近代化的产物。老北大(前身为京师大学堂)自清末建校以来,经历了校园空间从无到有、逐步拓建的过程:从清末改造旧式公主府,到民国时期增建新楼、拓展校区,再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形成三院五斋的校园核心格局,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宿舍、操场等新式要素基本完备。抗战胜利后,老北大的校园建设又有所发展。直到1952年,北大整体迁往燕园,生长于老城中的现代校园才最终结束它的历史使命。在近60年的校园空间变迁历程中,北大师生的校园生活、空间认知也不断发生着改变,人与校园的互动呈现出丰富的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校园记忆。
-
东方曙光吴燕飞本书以历史文化名城宁波灿烂的史前文明为主题。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明,奠定了宁波作文长江流域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地位。本书介绍了河姆渡遗址的考古过程和发现,包括建筑、水稻栽种、家畜驯养、采集渔猎、纺纱织布、陶艺漆器、航海造船等,并梳理了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关系,确立了宁波先民作为百越民族祖先的历史地位。本书具有强烈而独特的地域特色,具有科研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突出了宁波人民的智慧、创造力,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本书的英文翻译,对于宁波文化以及浙江文化的外宣,具有重要意义。
-
大学问·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徐鼎鼎本书为专门探讨春秋时期齐、卫、晋、秦四国交通路线的学术专著。全书以国别为划分依据,以春秋时期齐、卫、晋、秦四国为研究范围,以《左传》中战争、盟会等空间移动记载为核心,兼及巡狩、遣使、出奔、迁徙、婚姻、丧祭等内容,结合相关文献材料和考古出土报告,以及卫星地图等数位资料,逐一分析齐、衡、晋、秦四国的交通路线,还原了春秋时期中国北方的主要道路交通网络。了解先秦时期交通样貌,对把握秦汉以降交通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历史的整体认识。
-
中国历史极端气候事件复原研究张德二本书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历史重大气象灾例复原研究”及后续多项研究成果写成。作者从浩繁的气象史料中遴选出典型的历史极端气候事件,陈述其复原之实况并精心绘成实况复原图显示,推演复原其天气过程,定量推算其气候特征值,书中陈述的44个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案例,含干旱、雨涝、异寒、异暖各类,它们分别发生在宋、元、明、清各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下。作者进行了历史气候特征值的定量推断的新探索,又将复原的历史实况与现代气象记录进行对比,并运用现代天气学、气候学理论酌予诠释,还述及这些事件之社会影响(饥、蝗、疫等)和自然条件背景(太阳活动、火山、海温)诸方面。本书旨在增进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认识,将人们对极端气候事件的了解扩展到距今千百年的历史时期。全书引用的史料翔实,分析推演之处严谨科学、匠心独运,行文中又不乏作者研读、分析、写作中的真情流露,是作者倾二十多年心血的一部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