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湖南考古辑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考古辑刊》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的以湖南地区考古学发掘与研究成果为主,兼顾国内外考古学研究的一套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于一体的系列学术文集。 本书为丛书的第16集,收录9篇考古发掘(调查)报告(简报)和16篇研究论文。报告内容涵盖大荆湖周边遗址、屈家岭遗址东周墓葬、洪家坟山西汉墓地、春陵侯城遗址、大海塘三国墓葬、洋塘山六朝墓、郴州隋唐墓葬、横窑山北宋窑址、唐家坳窑址等考古新资料。研究论文涉及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陶器格局探讨、西周楚钟研究、瓷器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浏阳故城地望变迁研究、西汉武陵郡及属县考证研究、里耶秦简研究以及考古科技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
寻迹西安华古团队全书精选俯瞰、全景、细节等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季节750 张高清图片,多维度构筑西安 “史话”,众创西安文物古迹影像志;29条寻访线路,全方位带你“走”西安。是系统全面介绍聚焦文物,兼具美观与实用的文物导览工具类书籍。本书的主要内容按照文保类型分为五部分,分别对应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五个类别,最后一部分为寻访路线规划,设计了29条线路,通过这些线路,可以串联大部分西安行政区域内的文保。每处文保点的文字内容我们都进行了丰富的编排,包含了文保点的历史沿革、文保结构、规格和组成部分、相关拓展,同时还把文保点的服务信息包括文保点地理位置、开放时间、收费情况等也都编辑进来,方便大家出行前的规划。本书的亮点和精华是图片部分。除了特邀摄影师们的倾情呈现之外,还通过“华夏古迹图”文物古迹大数据平台和“华古平台”公众号进行了大规模征集。最终选取了51位摄影师的756张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形式丰富,各具特色。《寻迹西安》和整个“寻迹古都”系列的书一样,是一本“又小又大”的书,“小”在于它开本便携,装帧设计精致,像一个可以收藏的艺术品;“大”在于它内容丰富、详尽、实用,承载的是西安城市最精华最宝贵的精神和文化宝藏。
-
历史的沙盘冷兵器研究所 著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是否真被坑杀了45万人?以强横而闻名的汉帝国为何会衰亡而进入乱世,赤壁之战为何能开创三国时代?东晋赢得了淝水之战的辉煌胜利,为何却没能成功北伐?本书用全彩漫画的形式,沙盘推演了9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性战争,从将略、兵制、地形、后勤等角度,剖析一场战争如何运转、如何打赢,让我们得以拨开历史的迷雾,一窥战争背后的成败细节,学习成大事的名将谋略!
-
辽夏金元史张帆等10世纪—14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激荡的时期,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先后建立的辽、夏、金、元四个少数民族政权,不仅成为广阔草原的霸主,更越过草原界限统治了北方,乃至建立新的大一统王朝。这一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传统历史学家以宋朝为正统,这些少数民族王朝往往被视为配角,作为落后者和破坏者的形象出现,其内在发展规律在历史叙事中也被忽视。实际上,从东北的原始旷野到西北的戈壁绿洲,在兼具游牧、渔猎、农耕经济和多民族、多文化共处的疆域内,这些王朝在各自不同的传统与现实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在不同民族与文化的一次次碰撞之中,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发生,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本书由国内辽夏金元史领域的中坚学者联袂撰写,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不仅使用汉文史料,也参考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蒙古文以及外文史料,并利用了近年的考古新发现,以高远的历史视野勾勒出这一时期诸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以及互相冲突交融的情况。本书致力于揭示辽夏金元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复杂多样的时代特征,为读者描绘出战火纷飞,同时又生机勃勃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梳理多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带领读者重新认识这几个少数民族王朝。
-
成都东华门明代蜀王府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本书以明蜀王府遗址水池(C4)和水道(G4)出土的68978件动物遗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动物遗存出土背景、种属分布、死亡年龄、病理现象、数量统计、测量数据、保存部位、表面痕迹和相关历史文献等的综合分析,认为这些遗存有可能是在蜀王府遭受大规模毁坏和废弃阶段(张献忠政权占据王府时期),短时间内倾倒生活垃圾形成的。处于上层的动物遗存多具灰、白、黑等程度较深的烧痕,这一现象很可能与张献忠政权撤离前焚烧蜀王府的历史事件有关。
-
来自西花厅的节目单王起宝 主编.
-
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研究张士轩、高月 著考古遗址公园是中国大遗址保护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是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公共空间。本书以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以安吉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公园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安吉古城遗址在中国大遗址保护利用事业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从一处普通遗址成长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历程。书中内容力求严谨和通俗,既能为文化遗产相关研究提供素材,也为规划建设中的考古遗址公园提供案例解析。
-
掌故严晓星 主编《掌故》从2016年6月推出第一集,至今第十集面世,七年之功,算是稍见规模。本集中有吴夜雨写清末民初的笺纸画家王劭农(他在鲁迅、郑振铎编辑的《北平笺谱》中入选数量仅次于陈师曾、齐白石)一文,借助作者丰富的藏品,我们选择四幅王氏彩笺,约请刘涛、扬之水、白谦慎、徐俊、陆灏五位挥毫助兴,印成“掌故十集纪念笺”附赠读者。吴夜雨之外,本集的四位新作者是荣鸿曾、蔡玉洗、陆灏、王蔚。史学家杨联陞以“博雅”著称,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擅长绘事,曾画过一张“琴人图”送给赵如兰。荣鸿曾通过写“琴人图”的绘制与流传,描绘出另一幅学术薪火相传的图景。蔡玉洗作为“文革”后成长起来的出版人,曾与上世纪八十年代非常红火的作家高晓声密切接触多年,笔下的形象富有时代气息,真实可信。陆灏是一等一的爱书家,书架上的签名本几乎本本都有故事,读来如同置身驰誉书林的海上听水书屋,目不暇接。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庐隐,因为与初恋未婚夫解除婚约“人生走入另一条轨道”,经过王蔚的追寻,未婚夫的真实姓名与人生以及庐隐何以会“尽量模糊前未婚夫的身份”,时隔八九十年,仍然找到了答案。本集还收录谭苦盦的《孟森之死》与樊愉的《我的母亲庞左玉》。前者考察一代史学名家的死因,重在追索真相,反思执念;后者既是属于作者自己的私人记忆,也是属于现代艺术史的群体记忆,而幼年的作者跟随母亲走入陈小翠旧居时所目睹的惊人一幕,更应融入不可磨灭的民族记忆。
-
古人的54个生活日常朝文社老张◎内容简介 本书从古人日常生活中的54个细节着手,探究了中国人3000年来的生活习惯、文化观念和民俗变化。通过这些生活变迁的细节,可以看到无论是物质基础还是精神文明,中国人一直在不断探寻新境界的路上,广大劳动人民用中国人独有的生活智慧解决日常生计问题。日子虽然琐碎,但其根脉深长,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百姓生活,缔造了中华延绵几千年的历史,也涂画了中国人的人文底色。
-
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集·清代编李静杰中俄关系,逶迤曲折,以史为镜,鉴往知来。《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集·清代编》共19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静杰主编。本书收集和编纂了清代 1653 年至1911年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反映了两个相邻大国长达 259 年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历史。本书以我国海峡两岸档案为主体,兼及外国档案,文件质量高,来源全面;不是档案文件的堆积,而是对大量文件的筛选、点校、注释、翻译和论述,为中俄关系史、清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和视角,堪称一部清代中俄关系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