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二十四史黄永年 等译注“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读之,可察历代得失,可知王朝兴衰,是了解中国历史的bi读书,然而,史书卷帙浩繁,让人望而生畏。为了降低读史的难度,本社特邀来自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权威专家编选,精选“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对典章制度、人物关系、生僻字及选段等详加注释、注音、翻译,每部正史之前亦有提要介绍,便于读者充分了解正史的编纂以及该时期的大事。
-
第三届考古学大会会志中国考古学会《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21·三门峡)会志(上下册)》是对2021年在三门峡召开的“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全面记录与总结。大会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协办。会志延续以往的结构框架及设计风格,设置有简介、开幕式致辞、主题学术报告、中国考古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分组研讨、配套活动、公共考古讲座、学术考察及闭幕式讲话等内容。会志的出版既是会议工作的总结,又是中国考古学国际影响力的体现,彰显了中国考古学的整体实力与学术水平。
-
雄安熟语与雄安民俗研究白云霜.
-
殷墟甲骨學概論具隆会著本书是一部面向专业研究者与大众的综合性学术着作,旨在回顾、总结甲骨文从1899年被王懿荣发现以来有关甲骨学的基本知识与商代文明、殷墟的面貌,以及自1928年殷墟科学考古发掘以来几代学者在研究探索、保护文物继承弘扬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为此,本书从甲骨文的发现问题着手,对早期甲骨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占卜的过程、甲骨文例、甲骨学的形成和发展、甲骨文分期代问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後殷墟考古的重要成就等方面内容进行讨论。
-
陟彼山河王子今 孙家洲 高从宜 桂维民 李百勤 等著《陟彼山河:晋陕黄河左岸的历史与人文》是“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的第二册,是在晋陕黄河左岸的历史与人文考察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书考察的重点在晋陕黄河左岸,但考虑到黄河流经山西西、南两面,并因此以河与陕西、河南为界的地理特性,我们对山西中条山南麓的芮城、平陆和垣曲三县黄河沿岸做了延伸考察,这三县更多是晋豫黄河左岸。这样一来,在结构体系就形成了中条山南麓黄河左岸、汾渭谷地黄河左岸及其腹地、晋陕峡谷黄河左岸共三部分。
-
大都有城申红宝,张中华 编著本书根据1949年以来若干次对北京城墙与城门的修缮、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搜集到的资料撰写,反映了1949年以来北京城墙城门的考古工作成果。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都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历经500多年的改建、修缮、扩建而成,形成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宫城的城市格局,代表着中国古代都城形制布局的最终定式,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都城发展的巅峰之作。因此,关于北京城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本书披露了大量关于北京城门和城墙的修缮、调查、发掘的现场图片,特别包含了大量出土文物的出土情况照片,均为首次公布,堪称珍贵史料。本书从考古工作和考古材料出发做北京城研究,是一个新的视角。本书的出版对推动北京城的建筑历史、建造方法、城市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
江汉平原史前治水文明刘建国,彭小军,陶洋,向其芳本书运用无人机拍摄和史前聚落遗址三维重建、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结合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等资料,探讨江汉平原史前聚落遗址的微地貌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提出该区域史前先民认识与改造自然环境的方式和人地关系模式。认为史前人类为了能够在江汉平原繁衍生息,必须掌握当地气候、水源、环境等多项特征,审慎地选择合适的居住与耕种地域,合理整治、管理和调配水利资源,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才能丰衣足食,产生复杂的社会分工,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
画像石里的汉魏风情煜程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本册介绍了汉朝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的发展和变迁。这一时期大量出现的碑石和画像石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等内容,其中涉及的人、事、物极其丰富,是一部部生动的社会生活实录。
-
马圈湾汉简整理与研究张俊民 著,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本书以《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为底本,参校《敦煌汉简》,按照简牍整理格式,对1217枚马圈湾汉简做了进一步的释读与整理,主要涉及敦煌郡玉门都尉下辖玉门候官日常运作的档案文,可为学界研究汉代玉门关一带的边塞防御、戍守屯田、民族关系、西汉后期至新莽时期与西域的关系等提供了准确的材料。
-
麦积山石窟论文选编李天铭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长期以来,麦积山石窟由于不可移动的环境因素、记载寥寥的历史因素而略显萧条,相关学术研究起步较晚,幸而,历经几代麦积山人的守望,学界对麦积山石窟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全新的高度。2023年正值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成立 ,精心遴选出130余篇学术论文,研究范围包含麦积山石窟的造像、壁画、建筑、碑刻以及考古发掘活动等。虽然简幅有限,但也尽可能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示于人前,旨在向诸位关注和坚守麦积山石窟的前辈学者致敬,并以“坚守深山,责任担当,恪守使命,勇于挑战”的“麦积精神”激励后学,期冀着在未来的岁月里有 多人认识到麦积山石窟的学术价值,踊跃投身到保护、研究、弘扬麦积山石窟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