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作家眼中的四川历史名人 第二辑四川日报全媒体2020年6月,四川公布第二批历史名人,有文翁、司马相如、陈寿、常璩、陈子昂、薛涛、格萨尔王、张栻、秦九韶、李调元等。2020年7月开始,针对此种背景,四川日报社特别邀请省内知名作家撰写非虚构作品,在《四川日报》上陆续刊载,以“作家眼中的历史名人”为题,当代作家们以知性的笔触、感性的情怀呈现一个个历史名人,彰显他们的嘉言懿德,凸现时代风范。书稿中一人以文章,由10位蜀地作家为四川评选出的第二批历史名人,分别写传。
-
肇庆市鼎湖区革命老区发展史邱伟肇庆市鼎湖区是广东省120个革命老区中的一个,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肇庆市鼎湖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主要记述了肇庆市鼎湖区革命老区概况、革命历史事件、英烈人物事迹和革命遗址等内容,全面展现了鼎湖革命者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革命的贡献;展示了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对激励人们弘扬老区精神,深挖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
新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陈星灿,曹楠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各类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其中一些考古发现对于拓展考古学研究领域和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度挖掘考古发现重要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自2002年创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从前一年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遴选学术意义最为重要的六项进行展示和交流。本书以2011~2020年10届考古论坛遴选出来的数十项考古发现为基础,每个项目组根据**发掘和研究成果撰写、完善报告,全面介绍遗址迄今的发现和研究情况,包括考古工作概述、遗址的布局和重点遗迹、出土遗物情况和重要遗物,特别是补充自项目入选以来的重要新发现和研究新进展、新认识、新成果,力图推进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清晰、全面展现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这些入选的考古发现在当年发布时就产生了广泛影响,随着技术的升级更新及持续发掘,其中不少项目已有了新发现及成果。经过时间沉淀,如今对这些发现的认识已经较发掘之初有所深化。本书所录报告强调了新进展、新认识、新成果,这也是将这10年的数十项重要考古新发现结集出版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
云南近代茶史经眼录郭红军本书辑录了1840-1949年间有关云南茶政、茶法、茶务、茶论等方面之稀见史料,分中外著作、海关报告及贸易统计、省内刊物、茶业文集、茶文化藏品赏析等五编,又按其编撰、所涉历史时期或出版、刊发时间之先后次序呈现,内容涉及云南近代茶业的产、制、销各个环节,是一部研究云南近代茶史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
山东大学药学院院志《山东大学药学院院志》编委会《山东大学药学院院志(2011-2021)》编于山东大学药学院复建50周年之际,前起自2011年7月,后至2021年7月,为《山东大学药学院院志(1920-2011)》之续编。本院志遵循编修前作的基本原则和惯例,以事实和资料为依据,去粗存精,由远及近,详略得当,力求做到资料真实全面,内容客观科学。本院志遵循了前作之体例和语言风格,以年纪事,采用章节体,先分类概括为章,后归类分述为节;横排门类,纵写史实,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根据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分别采用记、图、表等,以志为主,叙述了山东大学药学院2011年7月至2021年7月的沿革发展,图表作为补充,还列有人物传记等。院志中的数据以档案室所存资料和当事科室提供的资料为准,资料散佚不全的以当事人口述为准;统计表格中的数据以各科室的统计为准,统计不全面的截取1年或某个时间段内的统计资料,数据不很精确的予以说明。弦歌不辍,薪火相传。2011年7月至2021年7月的10年是山东大学药学院注重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综合办学水平,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取得重大突破,强力蓄能的10年。经过一代代药学人同心协力地不懈奋斗,山大药学学科的综合实力已跻身于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并在多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国际排名也在稳步提升,海内外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
遮蔽与再生薛养贤,杨晓萍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馆藏书法遗存丰富多元,其中珍贵的历代墓志更以书、刻、文兼美成为研究**;虽隐于幽冥,墓志却因其“补史之缺,订史之讹,证史之变”的独特性成为一座丰富的地下档案馆,具备极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遮蔽与再生——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馆藏书法遗存研究之一》为针对西安交通大学钟明善教授捐赠、校博物馆收藏墓志及其书法艺术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合集,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书法系师生20人撰写,研究范围上至北魏、下至五代,共涉及墓志遗存27件(其中北魏墓志6方、隋代墓志3方、唐代墓志17方、五代墓志1方)。
-
山大往事行龙暂缺简介...
-
中国国际合作援外文物保护研究文集 综合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本书汇聚了近七十年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为主开展援外文物保护国际合作交流的研究成果,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讲,它是中国国际文物保护研究的时代缩影,更是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文物保护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工作基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长期以来有着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学术史的科研工作传统,近年来积极推动和鼓励开展援外文物保护成果整理研究工作,期待将中国单方面赴外国际合作文物保护史,扩展到整理包含“迎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的中国国际合作文物保护史,为文物保护学术界提供和保存一份相对完善的文物保护国际合作交流学术史资料。
-
中国国际合作援外文物保护研究文集 历史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随着中国对外援助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国际合作援外文物保护工作走过了近七十年的光辉历程。自1957年援助蒙古国兴仁寺和夏宫(博格达汗宫)保护修缮项目伊始,中国先后赴蒙古国、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国家,实施了十余项援外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为国际文化发展合作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赞誉。中国国际合作援外文物保护研究成果以《中国国际合作援外文物保护研究文集》四卷本的形式呈现出来。本书为“历史卷”,聚焦了各地区历史建筑的不同形制与特点,从宗教艺术角度透过异彩纷呈的风格表现分析不同文化的思想内涵,并从文化交流的层面探讨古代文明的源流与特质。
-
中国国际合作援外文物保护研究文集 工程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国际合作援外文物保护研究成果以《中国国际合作援外文物保护研究文集》四卷本的形式呈现出来。本书为“工程卷”,囊括了文物保护项目在前期勘察设计阶段的成果,在实施修复项目过程中对于各修复主要对象关键性工程特性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成果,研究分析援外修复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程技术理念和方法演进特点的成果,以及中国圆满完成的援蒙、援柬及援乌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录。本卷将这些援外文物保护工程的相关论文集结成册,纪念援外文物保护工作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