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史余大芹,谢昭新本书稿记述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自1928年创建以来至2018年建校90周年的历史沿革和各阶段的发展轨迹,旨在通过发展轨迹的梳理和记述,展现文学院不同历史时期和各个发展阶段的办学风貌。书稿分九章,分别从省立安徽大学中文系、省立安徽学院中文系、国立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师范学院中文系、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安徽工农大学中文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九个不同历史阶段介绍了文学院的办学历程。书稿引用了大量历史资料,将着力点放在办学理念的构建和践行上,着重从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等方面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历史。
-
巴山党旗红中共达州市委党校本书以达州红色革命历史史实为基础,充分挖掘其背后的人物故事,按照浴血奋战、革命英烈、红色将星、时代先锋四个篇章,以突出精神力量为主线,展示了代表不同时期的达州儿女风范。本书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据,将其中重要历史人物进行故事性呈现。达州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产生过重要影响,达州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战场,在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达州人民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恢弘的历史篇章。
-
侗族鸡骨卜图谱整理研究曹万平,曹力文关于鸡骨卜,《史记》和《汉书》都有记载,唐、宋、明、清文献也有提及,其中以明清时期黔桂两地史志提到较多。鸡骨卜的仪式操演只在民间流传,鸡骨卜的经文完全依靠民间抄本传承,官方文献除了在史志中偶有提及,并无详细介绍,现在各地图书馆、博物馆中相关文献收藏也罕见,很多想了解鸡骨卜的学者,除了从史志记载中知道鸡骨卜历史悠久,对其真实面貌仍是一头雾水。本书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出版鸡骨卜抄本古籍,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历史、风俗文化,对研究者研究侗族民间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
-
文殊山石窟研究李甜本书对文殊山石窟内早期造像题材和壁画内容进行全面解读,并结合北魏时期酒泉的佛教历史文化背景,对文殊山早期洞窟进行分期断代。抢先发售对文殊山石窟进行完整的分区编号,对所有遗存进行实测记录,并按其形制进行分类统计和研究。
-
金家寨的记忆阎荣安金寨县被总书记誉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被称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金寨县的县名源于金家寨镇,其历史悠久,在数千年的沧桑岁月中,有过商贾云集商贸重镇的繁华,曾是安徽红色区域首府的辉煌,也有过安徽省省会的风光,诸多的历史名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本书全面记载了金家寨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名人留下的足迹演绎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传奇的故事,载入了史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
五台山佛教文化遗产档案崔元和五台山历经2000多年见证了佛教中国化的全过程,留下了珍贵的遗存。该书分两卷七册,对五台山现存文化遗产中的“塑像”“壁画”进行耙梳整理,用严谨的考证、整体及重要局部的高清照片、专业的线描图及说明文字,对塑像、壁画的历史、种类、内容、价值等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汇存,这种档案式的管理与研究,为学界提供相关方面的丰富史料,填补学术空白,同时对系统地保护和传承五台山文化遗产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如何利用纸质图书载体“立体式”或“全息式”地出版和保护历史文化信息提供重要的范例启示。
-
五台山佛教文化遗产档案崔元和一、《五台山佛教造像遗产档案》丛书,以系统地收集梳理和汇存保护五台山佛教造像遗产资料信息为编纂出版目的。因时间及篇幅所限,本丛书所收集五台山佛教造像遗产资料信息,主要集中在属于不可移动文物范畴的寺院“塑像”和寺院“壁画”资料信息方面,那些属于可移动文物范畴的金铜塑像及册页唐卡等画像,则另觅机会收集和汇存。 二、作为对五台山佛教造像资料信息进行全方位或立体式整理和汇存的“档案”,本丛书所收录汇存的五台山佛教造像资料信息,主要集中在“文字资料信息”和“图像资料信息”两个方面。 三、“文字资料信息”主要包括: 1.“通论”:主要对五台山的地理山川、季节气候、象征意义、地域分布,以及五台山的佛教历史和五台山的文化遗产等总体状况,进行扼要记载和论述。 2.“造像遗产综述”:在“塑像卷”为“塑像遗产综述”,在“壁画卷”为“壁画遗产综述”。“塑像遗产综述”主要对五台山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重要塑像,以及现在遣存的重要塑像作较为系统的鈎稽和记述。“壁画遗产综述”则主要对五台山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重要壁画,以及现在遗存的重要壁画作较为系统的鈎稽和记述。 3.“寺院文化遗存概况”:主要对五台山重要佛教造像所在寺院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其内遗存建筑、造像等进行简要介绍和记述。 4.“寺院重要历史信息辑释”:主要是对相关寺院现存碑刻、题记、山志、史料及佛教典籍等信息载体中有关相应寺院的重要文字或文献进行辑录和解读,以便读者对五台山有关寺院及造像的历史、传承、演变等情况有较系统的了解。 5.“重要遗存造像图版说明”:在“塑像卷”为“重要遗存塑像图版说明”,在“壁画卷”为“重要遗存壁画图版说明”。主要是对丛书所收录重要佛教造像的产生年代、体量尺度、题材内容、形象样式等进行较为具体的记载和描述,以便读者对有关遗存塑像有更详细的了解。 6.“重要遣存造像考述”:在“塑像卷”马“重要遗存塑像考述”,在“壁画卷”为“重要遗存壁画考述”。主要是在学术梳理基础上,对本丛书所收录五台山重要遗存造像的产生年代、历史传承、题材内容、样式风格、遗存现状、特色价值等,进行必要的分析、鉴别和判断,以保证造像遗产基本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7.“遗存塑像清单”:主要是对“塑像卷”所涉及的某一寺院或某一殿宇中,经过文物管理部门普查核实的所有遗存塑像进行“列表登记”,栏目包括所登记塑像的名称、遗存位置、体量数据、制作材质、制作年代等,使读者可一窥该寺院或该殿宇所遗存塑像之“全豹”。 四、“图像资料信息”主要包括: 1.“现存寺院平面图”:主要是以平面测绘图方式,对五台山有关寺院的现有遣存建筑、院落的平面布局及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和展示。 2.“造像位置图”:在“塑像卷”为“塑像位置图”,在“壁画卷”为“壁画位置图”。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平面结构图方式,对五台山有关寺院殿宇内遗存造像的总体布局、各单体或单元造像的名称及其位置进行具体记录和展示。 3.“重要遗存造像图录”:在“塑像卷”为“重要遗存塑像图录”,在“壁画卷”为“重要遗存壁画图录”,主要包括五台山有关寺院所遣存重要造像正面、侧面及重要局部的高清照片,有关造像的精准綫描图,以及这些造像的名称、所在寺院、遗存位置、构成材质、体量数据等情况的简要说明文字,力求使五台山寺院遣存造像的重要图像信息,能够通过纸质图书这一载体得到保护和传承。 五、本丛书分为“塑像卷”四册和“壁画卷”三册。
-
敦煌时间方健荣《敦煌时间》让我们回溯和面对以西部为中心的文化元素和精神词源,作者在西域大荒中、敦煌光芒下写作,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诚挚、凝神、炽烈,他的诗歌粗粝又细腻,率性又有韧劲,高蹈又贴近大地。他的诗属于清逸的话语类型,但是携带了精神重力和情志载力。
-
残翁集柯建中本书集结了四川大学有名历史学家柯建中先生自1951年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及杂文36篇,有的过去刊出过,有的则是抢先发售发表。文章以讨论明清史和巴蜀史为主,内容还包含理论及研究方法思考、人物评论、民风民俗记录……长长短短,不拘一格。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广泛而深入地占有史料,力求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从书中可以看到,一位文献功底扎实的史家是如何得心应手地驱遣史料,为自己的论点服务的,可以对今天的历史研究提供不少启发。
-
平舆记忆 乡村卷政协平舆县委员会文化和文史委员会《平舆记忆 乡村卷》中的作者都是平舆人,有更多更浓的家乡情结。他们对消失的过去精心描写,构成优美的文章,从而多角度描绘出这片热土的历史。这些作品生动、真实地记录了彼时的情状,更承载了挚爱家乡的赤子情怀和渗入骨子里的责任担当。读了这些文章,大家自会明白,这是平舆乡村历史生活的缩影,更是中国千年农耕文明的缩影。从这个缩影中,可以体会出平舆民风的朴实,可以体味到传统美德的延续,可以品味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平舆记忆·乡村卷》让我们记住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