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宅兹中国上海博物馆 编本书为上海博物馆特展配套图录。书中收录青铜器、玉器、漆器等文物,包括完整器物图及局部细节呈现,并配有说明文字。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河南地区的夏商周三代文明。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讲到周成王营建成周(今洛阳),并提及“宅兹中国”。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记载,隐含着当时的天地意识和国家观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历史上人们对中原文化的认知,从历史、艺术、社会、信仰、文明等不同角度展示商周秦汉时期的青铜文明,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沂南汉画像石王培永暂缺简介...
-
朱雷新刊布吐鲁番文献研究王启涛本书开篇首先向读者说明《吐鲁番出土文书补编》所收录文书的来源,并举例说明其价值。在本书中,王启涛教授旁征博引,对朱雷先生刊布的吐鲁番文书进行细心分析、研究,引证其他吐鲁番文献,逐一挖掘其隐藏的学术内容。王启涛教授认为,《补编》在历史学研究、汉语史研究两个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从文书涉及的行政、法律、交通、民风、劳役、民族、经济、丧葬等内容,以及词汇史、语法史、音韵学、文字学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并结合《补编》及朱雷先生此前的学术研究,总结了朱雷先生在整理吐鲁番出土文献上多个方面的成就,认为朱雷先生对于文献的整理研究并不单单着眼于一个角度,而是从语言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个角度分析,并且还将历史文献的范围扩大,将敦煌变文等视为历史文献,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注重历史文献的内在联系和外部联系,对后辈学者具有多方面的启发。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珍品讲读田静 编著本书是一部有关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图录,收录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收藏的珍品,如高级军吏俑、彩绘跪射俑、牵马骑兵俑、跽坐俑、铜车马等;又收录有40个精彩视频,配以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的文物介绍、文物保护、文物修复等讲读,从多个角度介绍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丰富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历史和考古结合起来,再现了秦朝军队和军人的面貌。
-
屈原、宋玉与宜城王孔庚屈原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是楚文化的发扬者,是楚辞的开创者。他人品高洁,性格耿直,刚正不阿;他忠贞直谏,回天无力,自沉殉国;他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想象丰富,文采彪炳。他继承《诗经》的现实主义批判传统,开创我国浪漫主义新风,实为中国文学的始祖。宋玉是屈原的弟子,宋国破落贵族的后裔。他流落楚鄢,生长在社会底层,是屈原的再传弟子。他貌俊美而不淫,性孤傲而不阿;立身高洁,人品无瑕;寓讽于文,委婉曲谏;才思横溢,能言善辩。他承楚辞之英华,开汉赋之先河。屈原是位受到历代人们推崇的,品德高洁、成就伟大的诗人。老子、孔子都有人贬驳批判,唯有屈原饱享盛誉。所以研究屈原思想和艺术成就的人,数不胜数。《屈原、宋玉与宜城:原著赏析、历史考证、学术探讨》仅仅是个人学习心得而已。
-
永恒的面孔深圳市南山博物馆木乃伊、黄金和对来世的迷恋——这些观念都是我们对“古埃及”印象的核心构成。这些观念对于埃及人来说有多重要昵?它们在最后一位法老之后又影响了埃及多久?本次展览探讨了在埃及历史上相对不为人所熟知的“希腊一罗马”时期(公元前300-公元300年)的埃及人对来世的期望。这一历史时期始于一个希腊的王国——马其顿王国对埃及的统治,在托勒密王朝的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后,罗马的君主控制了埃及。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富有群体为来世做了精心的准备,结合了埃及、希腊和罗马关于永恒之美的理想。曼彻斯特博物馆隶属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是除了开罗以外非常好的古埃及文物收藏地之一。这些藏品是在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10年代英国统治埃及期间发掘出来的,我们对这些文物的观察和理解更多是基于我们今天的视角,而不是当时制造和使用它们的人的视角。
-
藏风蒙韵阜新市人民政府海棠山,地处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西北。相传舜时把全国划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镇山,作为祭祖之地,医巫闾山即为北方幽州之镇山,而海棠山正是医巫阊山北段主峰。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这里自古以来文化繁盛,民族间交往密切,为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地带,历史上曾留下了无数人类活动的遗存。建在海棠山中的普安寺和遍布山壁上的摩崖石刻造像即是其中极具代表性且特色鲜明的古代文化艺术宝库。普安寺,蒙古语称“阿拉坦锡图”,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俗称大喇嘛洞。道光五年(1825),清宣宗亲赐寺名——普安寺。海棠山摩崖造像由普安寺一世活佛发起雕刻,于四世活佛时期初具规模,并在五世活佛时期达到鼎盛。据历代《阜新县志》及《海棠山》(1994年4月10日第2版)记载,自康熙二十二年开始,一世活佛巴雅斯古朗开始雕刻摩崖石刻造像。据《普安寺》一书所载,乾隆三十八年(1773)雕刻一尊苏日塔拉迪彦奇像;到五世活佛时,根据全旗大小村屯总数,共刻有1449尊造像。造像活动从康熙年间开始,一直持续到宣统年间,在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中经久不衰。从开凿规模来看,佛教石刻艺术白汉代沿丝绸之路传人我国,至唐宋达到高峰,元明以后开始衰落,此后已罕见成片大规模开凿的石窟群,而海棠山却晚至清代仍在大规模雕刻,殊为难得,个中原因也值得深入探讨。从佛教题材上看,海棠山摩崖石窟是以藏传佛教造像为核心,这在中国丰富的摩崖石窟群中很是罕见,是非常重要的宗教、文化与艺术资源。但是,多年来社会各界对海棠山摩崖石刻关注者甚少,亲临者更少,甚至在石窟艺术研究专家口中也鲜少提及。除普安寺组织出版的相关资料,以及罗显明等著的《普安寺摩崖造像鉴赏》和零星散见的介绍性短文外,关于海棠山摩崖造像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不多。鉴于此,自2010年开始,我们集中对海棠山摩崖造像进行调查和整理。
-
易均室书礼徐立本书收录易均室先生留下的致友人的书信,是具有历史样本价值的珍贵遗存。易均室先生所处的时代跨越二十世纪以降的七十多年历史;易均室先生具有多重复杂的文化身份,在多个领域皆卓有建树。虽经历文革灾难,其所留下的信件保存基本完好,易先生的这一历史样本不仅具有辽阔的时代视域,而且见证了那一时代的文化生态。
-
加拿大通史简编张友伦《加拿大通史简编》是一部有关加拿大历史(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的史纲性著作。《加拿大通史简编》共12章加4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加拿大作为法国殖民地“新法兰西”时期的早期发展,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早期北美独立战争及美英冲突对加拿大的影响,从移民开拓到联邦责任政府的建立,加拿大自治领的政治体制及加拿大英语区与法语区的统一,加拿大的建国纲领与麦克唐纳第二次执政,19世纪末的“加拿大世纪”及加美关系,加拿大卷入一战和二战,跻身世界强国以及世界政治中的加拿大,从老特鲁多到马尔罗尼等。附录包含加拿大历史大事记、历届总督及总理名单等。《加拿大通史简编》初版问世于20世纪90年代,是国内较早的系统介绍加拿大历史发展概貌的研究著作:编写者对于加拿大史学的发展脉络、理论流派、代表著作等均有较为充分的研读、梳理和借鉴,使得《加拿大通史简编》汲取了现当代加拿大史学的新思潮、新观点,是一部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加拿大的重要国别史读本。
-
美国历史中的法与经济韩铁《美国历史中的法与经济》论述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司法与经济的关系。《美国历史中的法与经济》分“导言篇”“鸟瞰篇”“探索篇”“回眸篇”四部分,总计15章,主要介绍和评述了美国从殖民地时期到20世纪下半叶美国法律的历史作用,包括美国法律史领域的“赫斯特革命”及其学术影响与启示,英属北美殖民地法律的早期现代化,法律在19世纪美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功能,20世纪美国经济的司法裁决治理,以及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有关合同契约、私人产权、公司法、反托拉斯法、证券监管、环境保护、新政时期“宪法革命”等方面的法律演变。最后提出了对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性的新思考。《美国历史中的法与经济》从历史角度探讨了法院及其司法实践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既有全面的综述,又有从专门法领域及重大历史事件角度,对美国法律与经济的关系进行的多方位、深层次分析,并对美国历史研究的几个误区做了适当的考察与思索。对于美国史、法律史、经济史研究都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和独特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