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新视角读五代史宋玉山《新视角读五代史》为《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之一种。作者在研读《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的基础上,站在新的立场和角度,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讲述五代十国故事。对一些流传不够完整的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增添了新的内容。书中一篇篇简明扼要的故事,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连贯、脉络清晰,能引导读者快速了解历史进程、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该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适合大众人群,特别是中学生。
-
新视角读清史宋玉山《新视角读清史》为《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之一种。作者依据《清史稿》和《清实录》的记载,站在新的立场和角度,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讲述清朝故事。对一些流传不够完整的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增添了新的内容。书中一篇篇简明扼要的故事,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连贯、脉络清晰,能引导读者快速了解历史进程、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该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适合大众人群,特别是中学生。
-
新视角读宋史宋玉山《新视角读宋史》为《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之一种。作者在研读《宋史》的基础上,站在新的立场和角度,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讲述宋朝故事。对一些流传不够完整的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增添了新的内容。书中一篇篇简明扼要的故事,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连贯、脉络清晰,能引导读者快速了解历史进程、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该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适合大众人群,特别是中学生。
-
新视角读唐史宋玉山新视角读唐史》为《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之一种。作者在研读《旧唐书》和《新唐书》的基础上,站在新的立场和角度,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讲述唐朝故事。对一些流传不够完整的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增添了新的内容。书中一篇篇简明扼要的故事,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连贯、脉络清晰,能引导读者快速了解历史进程、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该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适合大众人群,特别是中学生。
-
新视角读元史宋玉山《新视角读元史》为《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之一种。作者依据《元史》《新元史》的记载,站在新的立场和角度,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讲述元朝故事。对一些流传不够完整的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增添了新的内容。书中一篇篇简明扼要的故事,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连贯、脉络清晰,能引导读者快速了解历史进程、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该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适合大众人群,特别是中学生。
-
陆心源友朋书札黄曙辉本项目拟从上海图书馆的独家珍藏中,选取近代以来,对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的往来信札,整理汇编,按原貌影印,并编制相应的细目索引,再请有关专家撰写研究、导读文字,使这些长期深藏未刊、不易获读的珍稀史料,成为历史研究、尤其是近现代史研究的难得资料,从而为推进相关领域的各项研究,奠定系统坚实的史料基础,提供全新丰富的视角选择。本书收录陆心源尺牍300余通,涉及近代重要人物60余人。陆心源(1838—1894),字刚甫、刚父,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
-
清代沈阳城市记忆研究赵彦昌暂缺简介...
-
德寿宫传周膺 吴晶 著《德寿宫传》以德寿宫的兴建始末为线索,串联起德寿宫时期的历史时代背景、皇位更迭、帝王生平与逸事、宫廷生活、园林艺术、德寿宫遗址的考古开发等各个方面的历史、知识、故事,展现了南宋的士大夫生活美学、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奠定后世审美范式的文化艺术,以及德寿宫遗址保护开发取得的成果。作者想讲述的不仅是德寿宫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想通过德寿宫这扇南宋的窗口,展示出南宋的政治、文化、艺术、生活美学,发掘这段历史蕴涵的文化精髓和宋韵精神,发掘其时代价值,让德寿宫成为一扇“宋韵文化传承展示窗口”。
-
茶业战争(美)刘仁威(Andrew B.Liu)著没有比这更近乎完美的对称了:最初,来自印度的殖民地官员前往中国,研究中国茶叶的制作方法;在近乎一个世纪后,中国的改革者造访了印度茶区,并做了同样的事。帝国的命数变化如何影响茶产业?反过来,茶叶如何在更宏大的政治经济学议程、国家的发展和对国外资本的抵制中发挥作用?中国与印度的观察者是如何逐步理解过去数十年来高强度全球整合进程中的冲突与巨变?本书聚焦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市场下中印茶产业的激烈竞争,从全球史、经济史、比较史的角度书写,探寻跨大西洋史观外关于劳动生产政治、经济史观、资本主义与全球现代性的可能性。作者以中国地方文献、清廷政客的奏章、清末文人的思想著作、殖民印度官方往来的信函、茶企业备忘录、印度文学等各类文献材料为基础,聚焦当时全球消费者热捧与投资者青睐的全球性商品——茶叶,刻画了一段中国手工造茶与印度机械制茶较量的故事,创新性地对比了中印从上至下各界人士为求生产转型与经济利润所择取的策略与路径,由此反映亚洲腹地早已置身于全球市场的同时也参与了资本的积累与循环。叙事层面外,作者借助斯密、马克思等大家的理论旁征博引,旨在论证西方当时在奉行自由思想与市场的理念下,在殖民印度为求利润与积累,实质却隐匿地鼓励着不自由的劳动生产体制。这种思想政治与生产实践的矛盾,由此反映西欧经典的政治经济学不具普遍适用性。而中国各派文人学者则在西方经济政治学思潮与劳动集约型生产实践的浸润下,企图引导东方世界的财富观、日常生活及经济思想史在世纪之交的变迁,本书揭示了这种变迁背后复杂、多样的社会逻辑与理论逻辑。
-
山西国宝精华 云冈石窟造像赵昆雨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城西十六千米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千米,主要洞窟45座,另有附属洞窟209个,现存大小造像59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佛像雕饰奇伟,技艺精湛娴熟,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感人,吸收并融汇了古代各民族文化,代表了五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 水平。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共历60余年。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460—471)五个洞窟( 6—20窟)因系高僧昙曜主持营建,习称“昙曜五窟”,推测是为北魏太祖以下五帝造像,具有帝佛合一的神性之美。中期(471—494)是云冈石窟营造工程 辉煌的阶段,多为模拟汉式传统建筑样式并成组结对的双窟,主要有 、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四组双窟,反映了当时既有皇帝在位,又有太后临朝的 面。第11、12、13窟一组三窟以及没有完工的第3窟也属于本期营凿。本期造像胡风荡荡,华物堂堂,既保留中亚、印度佛教雕刻艺术因素,又反映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惰愫。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今大同)政治地位既降,影响力随之锐减,云冈大型皇家营凿工程中辍,但作为社会大众信仰的重要载体,留居平城的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和资料,继续镌窟造像,此即云冈晚期(494—524)洞窟。本期多为中小型窟室,洞窟类型复杂,造像样式多变,题材内容奇思骋越,不拘约束,盛行于间洛地区的“秀骨清像”之风格,即滥觞于此。正光四年(523),柔然“入塞寇抄”,云冈衰落。孝昌二年(526),北方六镇荡乱,平城沦废,云冈石窟营造工程偃旗息鼓。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长达148年的北魏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云冈石窟是公元五世纪世界美术主流的重要分支,它的 成就是在吸收世界各艺术流派精华的基础上,融合并创造出新的造像模式,成为世界范围内文化传播的典型例证。1961年,云冈石窟被 公布为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