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袁世凯真相陶菊隐亲历者口述秘史,大记者权威见证,吴思、张鸣、李亚平、曹聚仁、雷颐鼎力推荐。陶菊隐先生1912年步入新闻界后时,正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来史界所称“北洋军阀时期”的开始。陶菊隐先生是这段历史的直接目击者。他与各路军阀和北伐军的一些重要人物都有相当密切的交往,对他们作过周密细致的采访,参与过许多重要会议报道。他巧妙周旋于不同派系的军阀、政客间,获得他人难以得到的消息,却又不失独立报人的原则,客观、如实地向公众还原真实。1881年那一年,袁世凯21岁。在此之前,他一事无成。他出身在河南项城,其家族在当地甚有名望。他曾参加科举,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但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决定在这一年,远离家乡,往登州投军……自此之后,袁世凯开始显露出他作为一个政客、军阀超人的天赋和胆识、狠毒和功利。从朝鲜平乱、小站练兵,到建立北洋、位极人臣,再到被迫下野、逼清退位,以及最后的倒行逆施,恢复帝制,直至最终撤消帝制,撒手人寰,袁世凯的一生,充满传奇和误解,复杂与多变。他的一生,也是晚清到民国这段复杂混乱的历史最真实的写照。
-
清末四大奇案揭秘河边 编著描写了清朝末年有影响的四大奇案(名伶杨月楼案、太原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张文祥刺马案)的来龙去脉,故事情节离奇惊险,可读性强。《刺马案》:草根平民张文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刺客,结束了中国自唐朝元和十年以后中华一千多年无刺客的历史;《杨月楼奇案》:杨月楼是著名武生杨小楼的父亲。陈凯歌电影《霸王别姬》中,段小楼的原形便取自杨小楼。在此案中,杨小楼的父亲杨月楼亲身体验了一场生死离别的“别姬”戏……;《诈尸连环案》:该案轰动了大半个中国,以一个诈尸的怪案揭开了整个离奇案情的序幕;《杨乃武与小白菜》全案涉及数百名官员,特别是醇亲王奕譞、红顶商人胡雪岩、两代帝师翁同龢等历史名人的介入,也使此案生色不少。
-
春秋大义熊逸
……我们已经大略看过了儒学于汉、唐两代在政治运作中的实用意义,看来儒家典籍既可以在审案的时候被援引为法律判例,更可以在国家大政上发挥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嗯,儒学并不像现在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什么讲做人、讲伦理的哎——不是的,儒学的核心是在政治,而且,儒家的政治思想核心并不是像很多现代人认为的那样主要体现在《论语》当中,而是体现在《春秋》里的。钱穆曾经很清晰地梳理过这个脉络:“隋唐以前人尊孔子,《春秋》尤重于《论语》。两汉《春秋》列博士,而《春秋》又几乎是五经之冠冕。《论语》则与《尔雅》、《孝经》并列,不专设博士。以近代语说之,《论语》在当时,仅是一种中小学教科书,而《春秋》则是大学特定的讲座……此下魏晋南北朝以迄于隋唐,《春秋》列于经,仍非《论语》所能比。”后来直到宋朝,《论语》才和《春秋》平起平坐了,二程和朱熹则抬高《论语》超过了《春秋》,到清代乾嘉以后,《春秋》又超过了《论语》,“只有最近几十年,一般人意见,似乎较接近两宋之程、朱,因此研究孔子,都重《论语》,而忽略了《春秋》。”其实,要说这“最近几十年”,《春秋》也发出过不小的声音——晚清时代公羊学独胜,维新派拿它讲变法,革命家拿它讲“华夷之辨”和“易姓革命”,即如一向给人以埋头训诂之印象的杨树达前辈也在1943年出版的《春秋大义述》的自序当中倡明“意欲令诸生严夷夏之防,切复仇之志,明义利之辨,知治己之方”。他所指明的这几条“春秋大义”在当时是实有所指的。而如果以我们现在为坐标,这“最近几十年”的特色则更是明显——要知道,“《春秋》学”比“《论语》学”可复杂和深奥多了,所以,偌大文化断层边缘上的人们借助于《论语》来给断层搭桥显然要比借助于《春秋》容易得多。不过悲观地说,现在再怎么熟读《论语》和《春秋》,乃至其他种种儒家经典,都不会恢复当年的风光了——看看人家汉朝,儒者之学居然切切实实地施展在现实的政治生活当中,影响着内政与外交,掌握着生杀大权,真是威风八面啊。 -
前清秘史李亚平大清帝国政治制度由军事贵族共和制向集权专制的转变,由努尔哈赤埋下伏笔,由皇太极发端,由多尔衮、顺治、康熙加快了脚步,由雍正皇帝完成,并在雍正与乾隆父子手中,以最终取消八王——王公大臣议政制度为标志,与帝王政治传统完全合流,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真正的专制暴政。从此,这个王朝发生的故事,和历朝历代比较起来,在政治上便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恰如米兰·昆德拉所说:这里不会变得更好,也不会变得更坏,只会变得更可笑了。
-
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入主中原之路》讲述了一个支撑了数百年的帝国大厦的倾覆,一个强悍北方部族的崛起,一个朝气蓬勃的严正王朝的兴盛与没落……《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入主中原之路》真实再现两面三刀大阵营、多股势力,九位皇帝,八位权臣,一位摄政王,一位太后在改朝换代与权力斗争中的权谋、博弈、杀伐与创建……引子 1.努尔哈赤速写2.李成梁,唉,李成梁3.战争真的开始了4.夺取广宁5.袁崇焕,在迷局中脱颖而出6.遗产与剑7.走向智慧之宫8.炮轰皇太极9.博弈:只有一次机会 10.生命不能承受之重11.松锦之战:洪承畴的悲喜剧12.皇太极:在权力的祭坛上
-
文革前夜的中国罗平汉《文革前夜的中国》共分为“走出困境”、“中苏论战”、“社教运动”、“过火批判”和“山雨欲来”五个部分,系统介绍了“文革”前夜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中国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作者对“大跃进”运动后中国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中苏两党的冲突与摩擦、作为“文革”预演的“四清”运动在中共高层产生的严重分歧、文化大革命的直接起因等历史事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作者本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原则,客观、真实地介绍了这些事件。
-
夏娃(英国)彼得林娜·布朗 著;刘乃菁、刘剑 译从最可笑的老妇人的迷信说法到残忍的现实——没有麻药的剖腹产手术。本书详细地描述了跨越各个时代的成为母亲和分娩的有趣的历史。埃及人用的鳄鱼类制作的避孕栓,神奇的中世纪生产用的腰带在很多的医疗实践和助产活动中都已经尝试过。
在这部书中,作者探索了女性生活与其他关系不断变化的方方面面;宗教与民俗对女性的影响以及医学发展在生育过程中带来的变化。除了对世界各地的风俗礼仪作了大量研究,作者还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从古到今的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经历:生殖,避孕和堕胎,由她娓娓道来,就像是带读者做了一个穿梭历史,跨越社会的精彩旅行:从史前的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经过了古代的希腊与罗马帝国,再到中世纪,最后回到了现代社会。
读过这本书的人这样说:“书中的有些历史细节能让你会心微笑,有些则令你黯然泪下。”“每一个作母亲的女人都会被这个书吸引,她们都是夏娃。” -
俗眼看《史记》雷雯在《俗眼看史记》中,我们选取了《史记》中二十五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人物。严格遵照《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忠实记录,试图将古文给普通读 者所造成阅读障碍的语言外壳给剥离掉,小心翼翼地保存其完整的精神内核 ,然后通过现代汉语的表述来铺展叙说。与此同时,我们也还适当地引用了 一些口语和谚语,力求做到生动鲜活,以图能给读者一个亲切的,没有任何隔膜的《史记》,让读者非常容易地就能够接受。
-
历史的转弯处西门送客晚清七十年,变局耶?迷局耶?是为无可挽回的厄运,抑或新的机遇的缘起?帝国往事正如过眼烟云,飘飘乎乎,纷纷扬扬。识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本书不惧艰难,立意透过晚情政局人事,探询一个王朝下坠的轨迹。 作者深谙良史之道,号脉精准,举重若轻,每每于历史的转弯处,见出兴亡盛衰之道。本书观点通达豁朗,语言明白晓畅,一个又一个历史的拐点,纹理脉络清晰可辨。纵是冷眼静观,亦可见出一副热心肠。
-
生活的勇气孔庆东北大醉侠新作·幽默温情!哈姆雷特害怕做梦,我害怕生活! 有人问:“达摩面壁九年,到底是为什么?”永禅师答道:“因为睡不着。”明白这一句,东博书院的多少纷争和问答,就都看明白了。然而问题就在于,这一句似乎无比艰难,当今之人读上千遍,也还是不通,还是要去追寻“标准答案”,还是要宣判东对西错,还是要得了真理,便去杀人。 当我们父子严肃紧张地对峙时,我虎着脸,心里说:“你小子牛气什么?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谁最爱你么?连你的母亲也不知道,是我,是这个每年打你七八次的父亲,一边读博士,一边亲手给你洗过六块尿布!在这个世界上,我只为你臭小子一个人,这么干过。” 或许是怀着同样的心境吧,张爱玲在真真假假挥洒了她的才华和机巧之后,说了一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由于这一句,我谅解了张爱玲所有的刻薄和肤浅。我知道,她努力撑起的骄傲后面,是一颗谦卑的心。 本书为孔庆东2006-2007年杂文随笔集。本书幽默温情不减当年,所涉内容更显宽广深刻。讲“文革”掌故、领袖佚事,生动再现毛泽东、江清、林彪、张国焘、张春桥、耿飙等历史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谈时政风云、异国见闻,津津有味,趣味横生;怀念亲人、朋友、同学、师长,柔肠寸断,极富深情;读书评书,见他人所不曾见,尽现老孔独门功夫。 老孔在高雅与通俗之间进出,游刃有余,如鱼得水,经常出其不意地大转弯大撒把,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八杆子打不着的东西放进一锅“烂炖”,插科打诨,东拉西扯,却是令人齿颊生香,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上半句还高山流水着此曲只应天上有,下半句就跳到下里巴人的吃喝拉撒中去了,但是形散而神不散,看似不正经其外,却是悲悯宽厚其中。让你开了眼界,长了学问,懂了道理,读完还能偷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