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知宋·宋代之儒学包伟民总主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两宋时期尤其如此。我们这一套“知宋”丛书,旨在为有一定文史基础并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两宋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个方便学习的门径。文萃选编以两宋为中心,列出了政治制度、君臣、法律、科举、军事、城市与乡村、货币、交通、科技、儒学、文学、书画艺术、建筑等专题。《知宋·宋代之儒学》重点关注宋代儒学的发展,分上、下两编。上编依年齿选邓广铭、徐规、陈植锷先生与陈来、王瑞来教授共七篇文章。下编收入编者何俊教授近年分析宋学初兴时胡瑗湖学与宋学完型时朱子理学、象山心学、水心事功学等四篇文章。上、下两编互补,引导读者对宋代儒学获得一个兼具宏观与微观的认知。
-
明清以来关帝信仰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梅红关帝信仰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反映了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原汉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各族群的迁徙及汉族移民的进入,是西南少数民族接受关帝信仰的条件。明清以来,西南各少数民族对关帝信仰的接受,已成为他们宗教生活、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这促使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认同的形成,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稳定。目前学界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帝信仰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创新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当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东汉时代的政治与社会[日]东晋次 著 付晨晨 薛梦潇 刘莹 译东汉时代形成了中国专制社会的基础,东汉史对于中国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本书从解释秦汉帝国的政治、社会体制如何发生质变,又如何产生后面的六朝时代这一问题出发,将皇帝统治方式、外戚宦官与儒家官僚间的政治合作与斗争,以及地方社会的结构变化等内容相关联,探究东汉时代社会地方社会的发展、变迁如何改变东汉国家的政治,国家统治进而又如何改变了地方社会。
-
高瞻远瞩毛泽东杨冬权 著本书作者根据公开出版的文献材料,结合自身对近现代史、党史相当熟谙的把握,以200条准确预见及相关历史的证实,展现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指导下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瞻远瞩,再现共产党人的革命、战斗、建设画卷。这些预见实实在在地说明毛泽东凭借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广博的知识和认真的调查研究,有着非同寻常的甚至是让人难以想象的预见力。同时,也凸显出毛泽东是一位被历史反复证明的伟大战略家。这些预见以时间为序讲述。每条预见,都先列出预见的内容,再列出预见后发生的历史事实,让读者对照着了解毛泽东先前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样被证实的。通过这些预见,读者可以深刻理解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为什么会成功,深刻领略伟人科学判断的政治智慧和卓越魅力,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磅礴力量。在研究毛泽东的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本书主题十分鲜明,行文语言极富感染力,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毛泽东的著作,适合社会大众阅读,也可用作党史、国史培训和宣传红色文化、弘扬主旋律的参考资料,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
弹劾与北宋政治研究徐红 著本书通过分析北宋士大夫的弹劾奏议及弹劾行为, 真切、具体地呈现出北宋弹劾由粗疏到规范、由规范到异化、由异化到深度异化的动态演变过程。北宋时期的弹劾除了承担制衡权力、监督官员等监察职能外,还是不同政治力量进行博弈的工具。本书以弹劾为中心,考察皇帝与士大夫阶层之间、士大夫阶层内部不同政治集团之间、士大夫个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探讨北宋弹劾与政局的相互影响,从而 深入地认识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生活、政治心态以及北宋的政治特征。
-
京津画派画学思想研究邵军 著本书是有关京津画派画学思想研究的一部专著。在当前画坛“回到传统”的背景之下,本书专注于有“国粹派”之称的京津画派的画学思想,对京津画派留下的大量画学著述进行了全面清理,对其中的核心概念和范畴进行了系统考证和辨析,对其画学思想体系、画史观念、教学思想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对京津画派画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和价值进行了重新认识,对其画学史地位及影响进行了再评估。认为京津画派的画学著述是以文献的方式形成了二十世纪初那场中国传统绘画“复兴”实践中的理论文本,也是当代中国画发展以及传统文化“复兴”实践中一个最近的理论案例和样本,具有“新传统”的性质。在当前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京津画派的艺术和思想都对中国绘画的创作和研究有着莫大的启示作用。
-
社会死亡[美]奥兰多·帕特森 著奴隶制是人类文明伊始就已存在的制度。奴隶制的本质是什么?作者用“社会死亡”作了意味深长的概括。何谓社会死亡?就是将人置于永久性的暴力支配之下,剥夺其尊严,使之虽生犹死。奴隶,从其产生到被奴役,是一个体系化地被奴隶主社会疏离与异化的过程。奴隶释免,则使其社会生命失而复得。然而,自由的获得,对于奴隶,是奴隶主给予的一份赠礼,奴隶需要以一定期限的无偿劳动或其他方式回礼。凡是奴隶,无论其表面上的社会地位有多高,例如恺撒的家奴、伊斯兰国家的古拉姆、拜占庭与中国宫廷中的宦官,事实上都已社会死亡;地位越高,越能体现奴隶制的实质。奴隶制,不仅令奴隶失去人身自由,不得不依附于奴隶主,也让奴隶主无可救药地依赖奴隶而生存,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寄生关系,这就是奴隶制的辩证法。
-
儒道互补美学史观研究蔡萍著“儒道互补”美学史观是李泽厚突破西方美学重围,探寻中国文化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提升中国美学自信心而建构的重要理论成果。本书首先探讨了“儒道互补”美学史观形成发展的过程。其次分析了“儒道互补”美学史观丰富而独特的内涵。继而论述了其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史价值。最后辩证地分析了“儒道互补”美学史观的阐释困境。
-
北京长城考古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本书收录了2018—2022年期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长城保护修缮工程而实施的长城考古工作成果,具体包括:延庆区岔道城城墙及墩台遗址、南寨坡城址、柳沟城遗址、柳沟西山长城及墩台遗址、大庄科长城遗址;昌平区南口城、上关城墩台遗址,共计7 处长城点段。通过发掘,明确了长城建筑规制、工程作法与病害等基础信息,为全面、系统、科学地制定长城保护方案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支撑,同时深入发掘、丰富了长城文化内涵。
-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报告湖北省文物局编著;张君,袁青竹主编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为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民生工程。为配合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湖北省文物局与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紧密配合,依法?p依规组织开展与实施工程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本书是湖北省文物局为配合这一工程进行的文物保护工作总结,详细记录了考古发掘工作的准备及经过并对发掘的30余处遗址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发掘成果进行了评估。为读者了解鄂北地区各个时期遗址的基本情况和文化面貌提供了基本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