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 明朝三百年赛雷 著内容简介从朱元璋到崇祯!赛雷全彩漫画明朝历史全三册重磅上市!明朝历史竟然如此有趣!10000000人都在看的“超萌赛雷”&千万读者喜欢的历史专业科普平台“史图馆”强强联合创作,全彩漫画电影式全场景再现明朝三百年历史。 “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系列全三册作品,聚焦明朝三百年历史,从朱元璋崭露头角,洪武治国,讲嘉靖入京,一直讲到隆万新政,崇祯反正。全书用生动的四色漫画再现明朝的历史场景!对中国史,特别是明朝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本书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入门读物。全书用赛雷的爆笑风格来刻画人物和事件,几乎每页都有让人会心一笑的梗,让人在哈哈哈大笑中通晓三国历史的脉络以及关键事件。
-
席位爵与品位爵阎步克 著本稿以历史学方法研究礼经中的饮酒位次问题,得出了爵制演生相关的卓见。本稿认为,“酒之爵”与“人之爵”的内在联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爵”的方面,即,作为王朝品位的“爵”既然与酒爵同名,则其演生必定与酒爵相关,也就是跟饮酒礼相关,所以这套品位称“爵”。二是“位”的方面,即,执爵而饮的席位布局,可以、而且确实曾被用来区分尊卑贵贱。
-
中国文化生成史冯天瑜 著本书对中国文化的生成作“长时段”辨析,不满足于对个别“文化英雄”天纵哲思的追慕,也未止步于对短暂历史事变的关心,而着眼考察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合成的“结构”对文化的推动及制约作用。观照当下、兼顾中西、运思宏伟、新论迭出,以独特的形式,揭示出中国文化生成的深层动力机制。并对中华传统文化作出新时代的解读,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鲜活生命力。本书在诸多方面提升了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水平,开创了文化史研究的新范式。
-
日本中国学论考[日]连清吉 著本论集既以螺旋循环史观,辨彰日本中国学的沿革变迁。又以日本学术思想史的变革,陈述日本学术史是中国学术史的再生。对日本学术史的时代进行了划分,又介绍了内藤湖南、宫崎市定、武内义雄、狩野直喜、吉川幸次郎等日本著名中国学大家及其著名观点。
-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刘迎胜 主编本辑主要内容包括: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重温陈得芝先生有关《萨剌姆东使记》通信与报告,续作伊德利希书所收《萨剌姆东使记》辑录与研究;“如探渊海”——陈得芝教授的学术贡献;贯云石生平仕履及其与中原各族士人交往史事新探索;元代地名变更刍议;从宫观创建看金元时期全真道的发展分期;金末元初东平学派的学术思想;宋元之际的嘉兴魏塘吴氏史事探赜——从吴静心本《定武兰亭十六跋》说起;宋元之际名将刘整反宋降蒙的原因探讨——以南宋政治生态为中心;东亚大陆游牧文化的产生;蒙藏文史籍所记林丹汗宗教信仰问题辨析;论辽朝的鸭绿江流域经略及其对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影响;黎族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防御方法——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调查资料的研究;国王字典里的蒙元名物;伊利汗国时期南波斯(法尔斯)地区及其道路体系的变与不变略谈;论旗人家谱的功能——兼论满族的形成;《蒙古字韵总括变化之图》初探;临夏地区回族的亲属称谓研究;《臝虫录》明刻本两种合论;清前期新疆水稻研究三题;从胜境到圣域:东亚视域下的天童十境;汪大渊出洋史实与《岛夷志》的成书及初刊问题再研究;等等。
-
高句丽渤海壁画墓研究译文集郑春颖 潘博星 盛宇平高句丽、渤海壁画墓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明载体。本书是长春师范大学高句丽渤海研究院历经五年时间精心打磨的学术译文集,编译了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多名学者在该领域的代表作,从服饰、图像、人物、墓葬分类等多个角度对高句丽、渤海壁画墓所蕴含的文化内核进行了阐述。各国学者对高句丽、渤海问题的探究也折射出了人类追溯文明之源的共同理想。
-
北大区域国别研究北大区域国别研究编委会编本书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组织编写,为国内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术进步提供助力。本书意在提供一个跨学科的平台,让不同背景的学者在这个平台上演绎研究的成果;以基础研究为思想导向,面向世界重点国家、重点地区的人文、社会知识及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跨学科研究。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北大优势的区域与国别研究范式,为我国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第7辑分为名家沙龙、专题研究、国别研究、区域研究、他山之石与书评版块。王铭铭探究了人类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关系,刘作奎分析了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政策,杨体荣与翟崑探讨了如何建立中国区域国别学功能性知识生产体系。张忞煜总结了“政治印度教共和国”的建立,魏运高丽分析了英属德兰士瓦招募华工的成因,李威研究了疫情之下西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等等。本书所选的学术研究文章,资料扎实,观点独到,逻辑清晰,体现了这些学者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渊研楼文录汤炳正 著 汤序波 整理本书系章太炎晚年弟子汤炳正生前编定的文集,分三部分:一为《屈学答问》七十五题,二为《序跋荟存》三十六首,三为《书信拾遗》一〇三通。作者自述“一生潜心于典籍者垂七十载,侧身于学林者且六十年。其间得失互见,冷暖自知,甘苦之言有不胜缕述者。而所有这些,又往往不可能见诸学术专著,反而时时流露于师生问答、零散序跋、朋辈信函之中”。书中蕴含的学术睿见,与友朋交往之直言无隐,具见前辈学者风范。
-
二十世纪的历史学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Georg G.Iggers)本书考察了关于历史和历史学性质的思想的深刻变化,以及自 19世纪专业历史学出现以来作为其基础的基本原则的发展,描述了二战以后新的社会科学如何改变历史学,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想对历史学的巨大挑战,并得出结论:当代的历史学正从经典的、宏观的形式走向微观史、文化史和日常生活史。本书是新版,增加了题为“21世纪初的回顾 ”的后记,考察了从后现代主义向新的社会科学方法的进展,特别注意文化因素和全球化问题。
-
子其艰贞章念驰 著本书为章太炎嫡孙章念驰先生有关其祖父晚年经历与学术的一部新著,详细阐述了北上见张、吴中讲学、迁居苏州、讲学办刊、晚年生活,章太炎与抗战、晚年学术、身后哀荣、晚年评价等九个方面。学界多关注中年以前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前的章太炎,而对于晚年章太炎了解不足。本书以1932年至其去世作为章太炎的晚年,结合章氏弟子的记录和作者家中留存的记忆,较为全面地记述了章太炎的晚年,弥补了“章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也为人们进一步研究章太炎的晚年提供了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