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书法与中国文化欧阳中石等著书法这个地地道道的国粹,千年以来在中国文化中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至今日,依然有人在强调“字如其人”,也就是说通过一个人的书写笔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与学养。于是魏晋以后,书法竟成了士大夫们品德、修养的评判依据,一张纸、几个字也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有图噢!)作者自述:我在教学中一贯主张从宏观入手,再作微观摸索,以使所研究的对象确定其坐标位置。本书是我近年来对博士生、硕士生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把它整理出来,正好就是有关书法理论的一个学科课题。石彦伦先生随我多年,帮助我通编细理,敷衍总纂,尽心尽力。各章执笔者如下:先秦时期:陶永祥秦汉时期:杨秀付魏晋南北朝时期:石彦伦隋唐五代:叶培贵宋元时期:何学森明代:李永忠清代:甘中流初稿既成,刘守安教授又对全稿作了详细审修校阅。甘中流也作了许多具体工作。人民出版社张润生先生为编辑此书付出了很多精力,当致谢意。书中插图主要采自《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文化史图鉴》等书;书中许多专题,皆各门专家研究成果,我们谨作学习心得引用过来,虽不—一道及,但功在诸贤,故深致感谢。——欧阳中石
-
法国博物馆(法)雅克·萨卢瓦(Jacques Sallois)著;汤延英,狄荷花译世界闻名的《我知道什么?》丛书,是法国大学出版社1941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一套普及性百科知识丛书。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该丛书选题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更新,已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丛书作者都有关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故每《法国博物馆:我知道什么?》都写得深入浅出,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至今,这套丛书已印行3000余种,在世界上产生很大影响,被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
-
公众理解科学朱长超编著本书内容包括:让公众理解科学、科学的步伐、科学的土壤、科学的透视、认识科学家等。
-
知识人的社会角色(波)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Florian Znaniecki]著;郏斌祥译编辑推荐:《知识人的社会角色》是一部知识社会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在书中以"知识人"为研究对象,以文化知识系统为背景,对"知识人"可能扮演的不同角色作了详细的分类。作者追溯了这不同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角色定义与知识类型的关系,知识类型与社会成员肯定地评价科学家的基础之间的关系,规范的角色定义与实用理论知识所抱态度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深入剖析了知识人的行为模式及其所创造的知识形态,而且对"知识人"与"行为人"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阐述。该书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变革时期各种"知识人"与"行为人"的社会角色是很有帮助的。
-
现代日本大众文化曹永玓著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兴起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学者都再也不能采取那种冷漠与轻视的态度,那将使自身远离生活,远离民众。不过,就算我们能摆脱传统的束缚,也不能指望在该领域立即就取得什么惊人的研究成果,因为我们尚缺少这方面的积累,这不仅包括理论框架,甚至包括具体的材料,诸如各种统计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一条比较好的途径就是借鉴其他国家在大众文化领域所走过的历程及对这种历程的反思,这将使我们少走弯路;同时,这也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本丛书正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的产物。
-
跨文化对话乐黛云,(法)李比雄(Alain Le Pichon)主编暂缺简介...
-
跨文化交际顾嘉祖主编本书作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性著作重视对隐蔽文化的阐述,在纵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展望后,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并比较各民族文化深层结构的隐蔽部分,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指出这种隐蔽部分的文化内涵,是从事跨文化交际必须具备的知识。由于现代跨文化交际一般采用多媒体方式进;在注意口头语言的同时,也注意了对非言语交际手段的论述;在注意口头语言的同时,也注意书面交际尤其是通过文学翻译进行的跨文化交际;在注意跨文化本的研究外,还兼顾了跨文化交际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读者对跨文化交际有一个全貌的了解。
-
佛学与中国文化祁志祥著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广泛的内容,不论是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还是戏剧、小说、诗歌、音乐、绘画、舞蹈、雕塑、建筑等文化领域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影响。因为佛教是一种信仰,它最有价值的是关于人生真理的深层揭示和现实思考。本书对佛教的特点、世界观、宇
-
朱黄罗蔡王大良 等编著姓名人人都有,但其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并非人人都能了解。本书围绕朱黄罗蔡四个姓氏,分别介绍其姓氏源流、姓族文化、名人事迹和取名特点,使读者借以了解自己的姓,认识自己的根,正视自己的名,同时为弘扬民族文化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服务。全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寻根问祖的良师益友,各姓取名的实用手册,适合广大姓名学爱好者和寻根取名者阅读。
-
中华文明史话B李根蟠 等主编《中华文明史话》丛书规模恢宏,涵盖广泛,内容丰富,是一套大型的普及性学术丛书。全书百册,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礼俗等不同方面,对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这套丛书的作者队伍阵容很强。其中,既有众多学有专长的中老年学者,也有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科研人员。这套丛书大都是他们在坚实的专题研究基础上写成的,有较强的学术性、科学性,而在表述方式上,则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做到雅俗共赏。希望这套丛书能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明确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