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走向责任共同体陈菲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观念不仅关乎自身成长与德性的发展,更体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素质与道德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实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认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能力,涵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情感,锤炼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志,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地履行道德责任,成为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传统的优秀道德资源,深入挖掘道德责任的理论蕴意。作者运用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回溯马克思伦理思想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阐释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特质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道德责任的内涵、要素、生成依据和形态嬗变以及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在实然层面与应然层面之间的差距,提出通过汇集高校培养主阵地作用、家庭教育潜移默化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这三方面合力,以期实现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创新和超越。
-
娄东文化精髓许建平,姚大勇 著暂缺简介...
-
汉字书法五千年罗树宝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五千年来,汉字始终承托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观念。书法则是汉字美学与艺术性的表达,使汉字在悠长的历史中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与生机。从甲骨文、金文到隶书、楷书,汉字字体不断发展变化,书法艺术也因而历久弥新,丰富多彩。本书从汉字的起源说起,删繁就简,去芜存菁。自先秦至近现代,选取近200位书法名家与近500幅书法作品,汇成一部完备的汉字书法通史。
-
儒脉韦力在中华文明赓续传承中,儒学思想深深地渗透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中,在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从梳理儒学学派发展脉络切入,纵观解读了近3000年中国儒学发展流变。以时代为经,以儒家各学派重要人物为纬,从儒学的开创为始,简述儒家的核心概念,继而讲述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嬗变的各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儒家派别的起源、继承和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讲解。通过本书,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对儒家及儒家学派史有系统而清晰的了解,而且能更好地看懂到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演进的底层逻辑。
-
东方学术张哲俊《东方学术》(一)是四川大学比较文学基地的论文集,主要收录比较文学与东方文学、中国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包括艺术、哲学等人文方面的研究成果。该书一共包含9个部分,收录的论文也主要涉及以下9个方面:1.比较文学的基本问题、前沿问题和研究方法。2.东方文学与文化与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交流和比较。3.东方文学与文论总体研究。4.中国文学与人文。5.国际汉学。6.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7.东方其他国家文学与文化研究。8.翻译国外学者的东方文学、文化前沿的研究成果。9.书评。
-
古典文献研究程章灿《古典文献研究》是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主办、程章灿主编的论文集,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 际科学文化交流。此论文集收二十余篇文章,其专题分为文献文化史研究、经学文献研究、文学及文学文献学研究、石刻文献研究、目录学暨四库学研究、文史新研等,从多方面探究 了中国古典文献在文化建构上的重要性。本书文章是文史研究的新成果,对推进学术前进多有助益,对引领学术风气颇有贡献。
-
悬泉汉简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编悬泉汉简出土于汉代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遗址。悬泉置遗址发掘于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二年,曾被评为一九九一年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二〇一四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出土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其中出土汉简三万五千余枚,有字简二万三千枚,经过整理者一万八千枚。该遗址地处中西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大道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保存为完好、出土文物多的我国汉晋时期的邮驿机构。悬泉简中早的纪年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晚的纪年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前后跨越二百一十八年。其内容大致涉及这二百一十八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历史史实,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社会以及边地风情、日常生活等。尤以邮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资料见长,是两汉丝绸之路的实时档案和原始记录。这批重要的出土简牍,是西北汉简资料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两汉丝绸之路繁荣的历史见证,是今人研究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历史渊源的手资料。或可补史籍之缺载,或可正史载之讹误,将引领西北汉简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悬泉汉简拟分八辑出版。本辑收录原简约二千二百枚,彩色图版和红外图版同时呈现,释文紧随其后。末附简牍形制尺寸表,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更为丰富的信息。
-
齐鲁大工匠安娜, 崔磊 ,耿艳丽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对我国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实施以及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齐鲁工匠精神根植于齐鲁大地的文化基因,成为众多地方性工匠精神中的佼佼者,孕育了一批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齐鲁工匠人才。本书扎根齐鲁大地文化,对齐鲁工匠精神进行全面、系统地解读,从追溯齐鲁工匠的历史出发,分析新时代齐鲁工匠精神内涵,以齐鲁工匠的工匠精神养成经历案例为特色,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路清晰、内容生动的劳动教育学习读本。
-
早期中国的鬼蒲慕州 著,黄咨玄 译中国古代有一个鬼的世界,它在广被接受的文化话语体系或宏大叙事中并不明显。然而,这个阴暗的鬼世界一直是中国过往的一部分。想要完整认识中国,洞察历史与人心,就不能不了解鬼。在早期中国,人们认为鬼是从哪里来的?它们长什么样?人们如何认知和对待鬼,如何想象它们与生人的关系?鬼在信仰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文学、艺术,并改变人们的世界观?是什么让鬼变得可怕?是什么让它们充满恶意?又是什么让它们也很脆弱?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以温和的方式谈论鬼,以及为什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蒲慕州,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宗教、历史、社会理论、心理认知等多角度,追溯了从远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存在的鬼观念;并将中国的鬼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鬼进行比较,揭示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
-
盐而有信四川省档案馆 自贡市档案馆本书收录的是民国时期社会各界名人有关盐务的书信,本书从中选取了刘湘、邓锡侯、徐堪、刘文辉、翁文灏、朱庭祜、侯德榜、刘仁庵等社会各界名人的盐务书信进行展示和介绍。本书所选书信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它们真实反映民国时期自贡井盐生产发展、社会变迁的历史事实,保存了有关民国时期自贡盐业和自贡城市历史、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于充分发挥盐务书信档案的价值,促进自贡乃至四川的近代史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积极作用。收录书信时间起自1916年,止于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