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墨子教育新论蒋振远 著本书是作者数十年来研读墨子文本、研究墨子思想、实践墨子教育理论的系统总结和反思成果的结晶。本书在充分考察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方法,从当前时代“新”的角度,从现实教育“新”的视角,对墨子的教育目的、教育性质、育人标准、办学形式、课程设置、育人施教、教育原则、教学方法、施教足迹、教育价值中能代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华做了系统、详细的阐述。本书以墨子的教育思想观照当代教育,书中提出的每个新观点,均用墨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论证。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吸收和借鉴当今墨子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来阐释墨子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为增强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管理者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进而解决教育改革中的困惑提供了参照,为当代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为教育问题的破解提供了一些新的方法,是一部系统、详尽的墨子教育思想研究论著。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第一次合作努力的成果。它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进行现象学的探讨。它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现象学精神?它能否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文精神相结合?2022年6月8日,我国著名现象学家、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专家和儒家学者张祥龙教授不幸去世。张祥龙教授对于中国现象学事业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他的海德格尔研究匠心独运、气象恢弘;他对胡塞尔、舍勒、梅洛-庞蒂、列维纳斯、德里达等现象学家的研究亦往往深造自得、发前人未发。他对现象学与中华古学的会通与转化更是卓然开一代风气,与其他中国现象学家一道直接推动现象学运动进入中国时刻。张祥龙教授还为中国现象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学者,他们中很多人已成为当下中国现象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为了感谢张祥龙教授对于中国现象学事业的巨大贡献,也为了纪念张祥龙教授,我们特编此专辑。
-
老派上海话黄炜本书以贴近生活的内容和科学的呈现方式,可更好地作为读者自学、研修上海话的教材或工具书。作者用老派上海话正字和词汇写作本书,在语音、词汇、常用语、语法、老派上海话学习方法、学习资源,以及老派上海话的应用、上海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将老派上海话系统、全面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重现浓郁、优雅、地道的上海文化,且不脱离当今的时代。本书提供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讲解内容,使作者的自学、提升过程对广大读者而言完全是可复制的。
-
丰都文化通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丰都县文化和旅游研究院 编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人文、独特的民俗、绮丽的自然,让丰都这座美丽的滨江之城焕发出无穷魅力、勃勃生机,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丰都文化通览》,旨在打开一扇窥见丰都历史人文的文化之窗,旨在保持历史耐心与战略定力、坚定丰都文化自信与发展自信,旨在让大家认识丰都、走近丰都、爱上丰都!
-
江西优秀文化精神标识及其传承研究徐忱 著江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这是江西的优势。要把这些优秀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本书系统梳理了江西历史文化史料,挖掘那些属于江西的历久弥新的精神标识,形成江西具有“天性好善追求正义”“团结奋斗爱国爱家”“重文重教不学为辱”“思想包容倡导良知”“积极进取创新求变”等优秀文化精神标识的结论,让赣文化标识更加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体验足,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供既有理论内涵又有贯穿古今实践的学习读本。
-
温州·声音蔡贻象主编《温州·声音:温州文艺评论 第三辑》研究文艺的温州现象,评述温州当代文化特点,评论温州文艺名家、青年文艺人才作品。本书以对话温州文艺家的方式,梳理了他们的创作历程,介绍了他们的文学作品,评述了他们的艺术成就。内容既符 合现实又具有一定审读,书中推荐了大量的文艺精品。
-
我拍长江七十年晓庄、姚乐、干有成《我拍长江七十年》从摄影家晓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累积的一万多幅照片中精选了三百多幅,汇成以长江为主题的画册,每一幅照片都有着干净的画面、别致的结构和完美的视角,配以历史学人的文字介绍,涉及1952年以来江苏段长江治理与生态景观、城市与工业、乡村与农业、文化和艺术、时代浪潮变迁等,深度关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江沿线方方面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成就,向读者呈现这片江域之上人们的生活形态和社会风貌的变迁。
-
前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前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暂缺简介...
-
巴文化综览赵应吉《巴文化综览(中英文双语版)》为介绍巴文化的中英双语著作。巴文化是一种具有浓郁特色的区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共十五章。上篇为巴人、巴国与巴文化概况,分别介绍巴人、巴国、巴文化的基本情况。中篇为巴文化概述,分别介绍巴人渔猎文化、巴人的农业、巴人的手工业、巴人的商业、巴人建筑文化、巴人青铜文化、巴人语言文字与舞蹈艺术等内容。下篇为巴文化研究,分别介绍巴人精神和巴文化核心价值、巴文化研究进展与展望、巴文化研究机构。《巴文化综览(中英文双语版)》深入挖掘巴人精神内涵和巴文化价值,旨在讲好巴文化和巴人故事,更好地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而更好地读懂中国历史、读懂中国文化。
-
成都名物周骏勇 陈超超绘;苏伟 文内容简介:汉英对照版《成都名物》,属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策划的“大美中国”丛书的分册之一,通过106幅手绘作品和106篇优美短文,将成都古老的特色文化地标与年轻人的现代生活完美融合,描绘了中国年轻人在成都的106种“最流行”的生活方式。成都,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这里,把自然的表达赋予蜿蜒的锦江。也不介意,让生活的底色,成就每一条街巷。这里爱市井人间,也爱无尽诗意。“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是李白笔下的成都,把每一种生活的安逸,都放在热爱的轮廓里。这就是成都。成都总是让人流连忘返,无论是美食、历史还是文化,这里都有无限的魅力等待着你的发现。之后,“大美中国”也将陆续推出《广州名物》《杭州名物》《南京名物》《西安名物》等七个城市的“名物”系列。“美”,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东西方都无法拒绝的表达,特别极具“东方韵味”的中国风物、名所、名物等更是令西方世界着迷,所以我们要用绘画、摄影、手工、雕塑、建筑、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中国之美”。山川名物、名胜古迹、风土习俗、艺术建筑等都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成果,给国际社会提供这些作品,他们更容易接受,进而加深了解,最后会喜欢。这是基于我们对中国文化自信的持续推进。撰文:苏伟,四川成都人,出版《最后的羌声部落》《晃荡成都》《遇见宽窄巷》《50年代旁白》等十余册图书,主编《我想在哪香迹处沉醉》等多册图书。绘画:陈超超(籽鹿),女,插画师,重庆漫画学会会员,涂鸦王国推荐插画师、新浪重庆设计美学签约作者 ,代表作“奇幻重庆”系列。 周骏勇(唯马),男,插画师,重庆漫画学会会员,站酷网推荐插画师、腾讯原创馆推荐插画师。代表作“记忆重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