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邵汉明主编本书分上下篇16个专题,着眼于20世纪后期20年中国文化研究的梳理和考察,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道教、佛教和新儒家等)的基本精神、特点、思想研究、代表人物、历史地位、现代价值及主要问题等一一进行厘定和分类,而且对文化论争中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文化理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文化精神、“五四”精神、中西文化比较、海外中国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逐一进行了概述和辨析,从而大致勾勒出中国文化研究20年的基本概貌和脉络。
-
众神狂欢孟繁华著学者孟繁华以他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思考,饱满的激情,藉生花之妙笔,带领我们穿过喧嚷纷扰的世界,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进行了一次俯视的扫描。他告诉我们,全球化景象下的狂欢只是这个时代虚假的表征,现代性断裂了历史经验,而传统仍在延续,文化冲突无可避免地降临,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也具有了宿命般的色彩……本书将为我们拔开大众文化的层层迷雾,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孟繁华:山东邹县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辽宁大学特聘教授。主要著作:《1978:激情岁月》、《梦幻与宿命》、《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三部)、《理想的盛宴》以及《众神狂欢》中文、韩文版等十余部;与人合主编有:《?倌曛泄难ё芟怠贰ⅰ吨泄倌晡难Ь洹贰ⅰ豆埠凸难?50年》、《当代文学关键词》等;主编有:《90年代文存》、《先锋写作文丛》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理论和评论文章200余篇。法国、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传媒曾发表过对其研究的评论和介绍。获文学奖项多种。现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和前沿文化、文学研究。世纪之交,在市场经济中解放了的“众神”迎来了狂欢的时代。文化的众神狂欢,使中心与边缘、精英与大众的界限被打破,一种多元、开放、现代、新质的文化正在生成、展示和传播。消费的大众文化、享乐的大众文化、正神话般地在进行着文化的重构。与此同时,所谓的“主流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和“市场文化”在相当复杂的关系中纠缠不休,大众文化令人炫目的流光溢彩掩饰不了我们的失落与伤痛。对于经典、传统,我们是否还应怀着尊崇和敬畏?理想的坍塌与内心的困惑应该到哪里去寻找和倾诉?我们的心灵是否正逐渐衍变为五颜六色的荒漠?……
-
断裂孙立平著《断裂》一书从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对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一系列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断裂”是一个很有穿透力和学术潜力的概念。作者用这个概念来表明目前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一个命题:90年代以来,一个与80年代有着很大不同的新社会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并开始逐步定型化。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明白我们社会的历史方位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断裂》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公平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在分析这个问题时的敏锐眼光和理论功力。尽管学术界对社会公平竞争的问题巳经有了许多的讨论,但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一种新的分析思路:从80年代资配置的扩散趋到90年代的重新积聚趋势的转变,是形成目前中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不公平的深层制度原因。作者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是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比较框架中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己经是一个非常不同的社会。这是一个很有力度的假设。对这个假设的讨论也许会有利地推动社会学界对社会转型的学术研究。十大问题因扰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地区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学者在探索、决策层在思考、人民在期盼。作者以创新的思路,借鉴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中国的国情,科学的指出:发展经济、合理分配、以法治国、以德育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弥合断裂、有机结合,定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向上的痛章敬平著在中国,记者的名声似乎不如从前,而且越发不好了。常常有人问我,中国还有没有诚实的、正直的、有责任感的记者?我总是回答“有”。但是我在这样回答的时候总是有些底气不足。功利主义的风气的确弥漫在整个新闻圈中,销蚀着这个行业作为一种独立力量的人格和精神。一部分人混迹在市俗环境中,其乐无穷;一部分人则躲进自己的世界,孤芳自赏。中国改革是人类历史、现代化史乃至经济转型史上十分罕见的个案。20多年来,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两条轨道上飞速前进,盛况空前。但2000年前后,转型中国的改革进入胶着状态,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开始了他们在改革中的博弈,也在中国改革道路上烙下痛的印记。作者呈现给读者的不仅有作者目击的个案,还有超越个案的现象,超越现象的思考。个案中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2000年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个侧影,都是中国改革向纵深挺进的一个个脚印。这是中国在向上生长向前迈进的途路中的痛的纪录,也是中国在痛中向上生长向前迈进的见证。 正如作者所描绘: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越发耀眼,辉映全球。阳光下,一个健康的中国正阔步向前。
-
西西弗的神话(法)加缪(Albert Camus)著;杜小真译人们将萨特视作存在主义流派的首领。存在主义为一部分青年奠定了生活和思考的准则。萨特也确实具有非凡的智慧,戏剧创作的真才和强大的罕见的辩证力量,因此他的名气久经不衰。萨特认为,人是一种欲为上帝的存在,人的处境是荒谬而富悲剧性的。不过,即使是在罪恶与失败中,人还是能够保持他的真诚而抗拒世界。让·保罗·萨特,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哲学家。他以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激励和影响了二十世纪后半叶法国以至全世界千千万万的青年人。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哲学思潮,认为人是其存在先于本质的一种生物,人的一切不是预先规范好的,而是在日常行动中才形成的。强调每一个人都可以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造就。每一个人都是绝对自由的,每一个人也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萨特的代表作有《存在与虚无》、《恶心》、《自由之路》,剧本《苍蝇》、《可敬的妓女》、《肮脏的手》、《魔鬼与上帝》等。萨特由于“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找寻趔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被授予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但萨特拒绝了这一奖金,鲁由是“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本书由我国已故著名翻译家周熙良先生等人翻译,北京大学法国哲学研究专家杜小真教授作序介绍。周先生生前曾为华东师大外语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一经典名篇(即本书的后半部分,此文被视为存在主义的宣言)就是为了纪念萨特逝世特邀周先生翻译的。周先生等人的翻译准备考究,简练中肯,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存在主义在中国的风靡,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存在主义提供了可靠的阅读文本。本书是《蝙蝠文库·自由选择丛书》之分册。本书遵循“经典文本,轻松阅读”的宗旨,选择思想文化史上的大师作品。采用汉语翻译界的经典名译,遍求灵性高人配画设计,做出一套大众普及版本的汉译世界名著,构筑轻松愉快的经典阅读空间。本书所选内容均为久经历史考验所沉淀下来的经典名作,是世所公认的“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图书”。希望本书成为普通读者和人文经典之间的一座桥梁,使更多的人品尝到读经典的愉快,也使更多的人文大师成为普通读者的心灵朋友。
-
吾国与吾民林语堂著《吾国与吾民》满足了我们一切热望的要求,它是忠实的,毫不隐瞒一切真情。它的笔墨是那样的豪放瑰丽,巍巍乎,焕焕乎,幽默而优美,严肃而愉悦。对于古往今来,都有透澈的了解与体会。我想这一本书是历来有关中国的著作中最忠实,最钜丽、最完备、最重要的成绩。尤可宝贵者,他的著作者,是一位中国人、一位现代作家,他的根蒂巩固地深植于往昔,而丰富的鲜花开于今代。 《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是“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评)所以自1935年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本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文化等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并与西方人的性格、心灵等作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所以自1935年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曾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本书曾有几个版本,目前最近的是2002年1月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全译本),14.75印张,定价24.8元。本书是林语堂的代表作,影响深远,不断再版。《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1895年:1976年)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该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非常美妙,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作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所以1935年由美国纽约约翰戴·公司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被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 ,曾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 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一样。它满足了以上所有这些要求。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
-
亚洲传媒研究苏志武,丁俊杰主编《亚洲传媒研究(2003)》致力于把本年度关于亚洲媒体和传播研究的最新成果奉献给读者,尽可能兼顾来自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声音,同时不忘记为年轻学者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
-
别看我的脸熊正良著;老虎插图我被她说得不好意思,便解释说这是一种职业习惯。有一天我顺手用一根小号笔在景布上给她勾了一个造型,她很惊喜,说:“呀,是画我吗?”其实我只勾了几根线条,大致上有她的味道。她要我认真给她画一个。跟开玩笑似的,我又用小号笔和水粉颜料给她画了一幅速写,她很高兴,说比她穿了行头的剧照还好看。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她就成了我的朋友和模特儿。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她有未婚夫,我根本没想过这个。有—回她在我那儿翻画册,翻到那些裸体女人,就说她们真漂亮,又目光闪烁地看着我说:“你不会给我画这样的吧?”我不置可否。说老实话,我心里是想画的,画人物毕竟是我的主课,我还没碰到过身材像她这么好的,这么匀称的,不画真是可惜了。 ……...
-
金庸武学地图覃贤茂编金庸武侠小说写得多了,自己也走进一种困惑之中,一个个英雄无敌的主人公,无论他的武功如张三丰,还是正直如郭靖,他们都没能真正地改变历史。要解救万民,还是要依靠政治的力量。但是,政治又如万花筒,专制制度下,人民的命运是需要碰运气的,命运好,遇上康熙,命运不好,可能就遇上崇祯,中国历史,就在这种瞎碰撞之中过了两千年。本书主要是对每本书中主要武学进行评述和讲解。当金庸武侠在央视荧屏如日方升之际,万千金迷又以温故知新的态度捧起了金庸全集。所谓全集,何等浩瀚!所有的风云,如何才能一册看透?曾经的沧海,怎样方可了然于胸?全真教的天罡北斗,有多少千劫万变?大理之一阳神指,是如何气象森严?降龙十八掌、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乾坤大挪移又是如何理解?飞雪连天,书名何解?七大门派,几多秘辛?
-
邪门小军著邪系列小说。众人瞩目的北京三里屯酒一条街,永远呈现着热闹景象和火暴的场面。在这背后,却发生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黑客宰人的勾当。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人,进行一条龙作业,有组织有谋划有安排有实施,甚至形成一定的规模,谋取暴利,危害极大。 三龙一凤的四胞胎兄妹,在人生道路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忠于职守的优秀人民警察过勇、替人扛罪身陷牢狱之灾的过智、从无知演变到奸诈凶残的过奇。亲哥们兄弟打折骨头连着筋,亲情永在,法律无情,过勇是否大义灭亲?过智是否从背叛到回归?过奇是否丧心病狂继续作恶?这部“邪”系列作品,作者深入一线采访,详尽地向广大读者揭示触目惊心的逼真邪门生态。 人性的优点需要放大。人性的缺点需要变异。 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一批在社会边缘生活和行走的人。他们有的劣根性更加膨胀,走向不归之路;有的良心发现,回归社会。情理之中的各类事变,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中。这部作品,继续保持“邪”系列第一部《邪性》所特有的与主人公平行的原生态笔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其最终目的:就是“邪”系列的主题思想——感受代价、远离罪恶 、善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