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书窗梦笔汪荣祖《书窗梦笔》收入饶有趣味的短文五十余篇,曾于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上刊登,虽然每篇短文只有千余字,却能旁征博引,言之有物,颇受读者喜爱。作者信笔挥洒,不拘一格,纵论时事,畅言古今,回忆与旧友新知的难忘交游,构成一部既轻松而又有教益的随笔集。史学名家汪荣祖天南地北谈历史!台湾《中国时报》「三少四壮」专栏合辑。 《书窗梦笔》收入饶有趣味的短文五十二篇,曾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上刊登。每周一篇,虽然只有千余字,却能旁征博引,言之有物,颇受读者喜好。如今结集成册,错过当日报刊的读者即可随心取阅,遗憾不再。
-
浩然茶座徐浩然《浩然茶座》的主要内容分为五篇讲了美女为什么不可以人造;爱情不过一碗面;爱情片中的爱情骗;爱心的疑问;爱心会不会受凉;辩无胜;宠物狗;丹凤街;德不上州长?灯不亮的时候;不得不说等。
-
吸血鬼全书(英)库仁吸血鬼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斯托克的小说《 德拉库拉 》灵感何来?吸血鬼一年中最容易出现的时间是哪天?怎样彻底的杀死吸血鬼,大蒜、十字架是否有效?如果美国有一个“吸血鬼首都”,它会是哪儿?最邪恶的吸血鬼在哪里?各民族文化中吸血鬼的演变沿革又是怎样的?作者通过多年的实地走访,收集了爱尔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海量的吸血鬼传说,并对故事的流传、演变过程进行了考证。鲍勃?库仁带领读者走进吸血鬼的历史和世界,从而还原出真实的吸血鬼形象。我等着你,盼着你。在罗德岛考文垂( Coventry )附近一个偏僻的墓地,曾经竖立着一个墓碑,上面刻着上面那一行令人不寒而栗的文字,这是吸血鬼夫人的召唤。“吸血鬼”总是使人联想起这样的景象:东欧凋敝的古堡;穿着黑色披风,神情忧郁、面色苍白的贵族;獠牙咬断了少女的脖颈;这些邪恶的精灵最终被十字架赶走。这些已经成了各种关于吸血鬼的小说、电影和电视节目的主要素材。可是真实情况远非如此,因为实际上吸血鬼比这些描述的要复杂得多。本书旨在全面介绍在不同文化中吸血鬼的形象和特点。书中提到的观点绝对会颠覆你过去对吸血鬼的认识,它们潜藏在世界的各个地方。不论深夜还是正午,不论你在哪里,它们可能离你很近。
-
八大胡同捌章肖复兴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名词,位于今天的前门外大栅栏附近,清末民初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并因其曾是赛金花和小凤仙 一系列传奇故事的发生地,至今仍常被人提及。八大胡同在当时并非简单的风月场所,在某种程度上也近似于公共空间,同时也是那段政局动荡、暗中酝酿着变革力量的时代的小小缩影。清末民初,政客、文人、商贾以及妓女,各色人 频繁出入于八大胡同,上演过一幕幕悲欣交集的剧情。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八大胡同,不仅仅是销金窟,风流地,它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一面凹凸镜。要想了解老北京的历史,哪里能够迈过它?”随着近年日渐加快的城市改建步伐,这片独具特色的历史区域将会逐渐消失。正因此,肖复兴一次次前往实地,访问健在的老妓女及见证过八大胡同兴衰的老人,去档案馆查阅当时的档案资料,拍摄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照片。在作者极具个性的文字和影像描绘中,强大的政治变革力与无名妓女寒微的生命力时时纠结在一起,八大胡同的几次历史浮沉、以及曾行走其间的人物命运,读来颇令人感慨动容。《八大胡同捌章》,全书共八个章节,从多个角度呈现了八大胡同的历史风貌,为行将消失的八大胡同留存了一份详细的、最后的记录。作者的笔严谨而生动,他对历史陈迹八大胡同的叙述,是一次最具个人性的人文地理探索。读者亦不妨参照此书,前往大栅栏地区一游,亲身来体验内涵丰富的北京。
-
何以为生陈明远 著扯下自古清高、耻言利的文人面纱,看陈明远算一笔文化名人的经济帐。鲁迅、胡适、蔡元培、王国维、周作人、张恨水……为什么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记者都在寻找三位叫“CHEN M.Y”或“MAYER CHENEY”的中国人?!好好算算文化名人的经济帐,在21世纪做个富有的文化人。本书为陈明远先生继《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之后推出的又一本研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名人经济生活的著作。鲁迅、胡适、蔡元培等一批文化名人的生存状况,真如我们想象中那般清贫吗?他们的收入从哪里来?他们怎么养活一家老小?这些看似无关重要的问题,却是保证了他们在那个时期思想独立、创作自由的坚实基础。
-
势利艾本斯坦本书通过对当代美国流行风尚的细致描写和辛辣调侃,既完整呈现了当代美国文化生活的种种细致入微之处,又深刻揭露了存在于表象背后的运行机制——势利。本书作者不仅将其观察延伸到了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活、品位、职业、教育、政治、饮食、文化、时尚……也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美国流行风尚的演变——在这一过程中,以权力、金钱、门第等为基础的上流阶层,逐渐让位给了掌握符号、时尚和品位的新兴精英,揭示了后现代社会中新的阶层划分标准。作者精辟地指出,这种新的标准的背后隐藏着人们羞于提及的隐秘心理:在势利的作用下,人们总是倾向于展示自己另类的一面以证明自己在阶层中的位置。这就使得人们在解读风尚的时候找到了捷径:谁比谁更有势利优势,谁就比谁更时尚——这就是美国当代上流社会的另类特征。本书的意义在于,这种冠以时尚或风尚的势利劲儿,正是中国当下很多时尚制造者梦寐以求的符号,很多风尚追随者可望而不可即的标签。了解它们的势利本质,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当代美国时尚细节的内涵,更能让我们以一种平实的心态来看待那些表面上似平比我们好的东西。
-
香港十年曹景行本书真实记录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的各色景象,以大量的生动细节丰富了关于这一历史性事件的解读。作者以资深新闻人敏锐独到的观察,寓庄于谐的语言,剖析了回归以来香港在社会心理、文化心态、经济生活各方面所进行的调适。以及由此引发的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见证了不平凡响十年中,亚洲金融危机、非典,中国“入世”等大事件带给香港社会、香港人的冲击及深远影响。本书是著名新闻人曹景行先生回顾香港回归十年历程的作品,其中真实记录了1997年六七月间香港社会的各色景象,以大量的生动细节丰富了关于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作者长期在香港生活工作,以资深新闻人敏锐独到的观察、寓庄于谐的语言,剖析了回归以来香港在社会心理、文化心态、经济生活各方面所进行的调适以及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见证了不平凡的十年中,亚洲金融危机、非典、中国“入世”等重大事件带给香港社会、香港人的深远影响;通过一个个热点事件的评述,对香港社会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本书对于纪念香港回归、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香港社会具有极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
大和魂李涛当初,美国人通过一本《菊与刀》了解了日本,今天,中国人需要通过《日本三论》解读一个更真实、更隐秘的日本。大和人民如同盆载中的菊花,其花瓣一直受人摆弄,菊花在栽培者的细心修整下,用常用的金属线圈维系,以保持其形姿。在今天,菊花完全可以摘除金属线圈,不经人工修饰而照样婀娜多姿。今天日本盆栽的菊花,栽培时大多依旧使用那些线圈,可见一个民族要改变原来根深蒂固的审美是很难的,而要颠覆传统的行为更是谈何容易。日本到底是要解放那一朵朵被看不见的线圈禁锢的菊花,还是依然要坚持……透过日本根性看整个日本,我们看到的是纯粹、唯美甚至是残酷……人性总有相通的地方。因此,日本人的民族性或多或少也与其他民族有共通之处。然而,当日本凸现的民族根性,在不经意或在刻意间被芸芸众生用利剑刺破,在根性被一点点抽丝剥茧后,世人往往会惊出一身冷汗,而后感到的是莫名的紧张、惆怅、疑惑,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隐忧?这本书所要阐述的就是那一股莫名的情愫。对日本人来说,是非善恶既然没有绝对的标准,所谓的“矛”和“盾”也并非绝对对立。只要矛盾双方有统一之处,日本人就有办法将它们整合起来——纤柔敏感与血腥暴力、固步自守与谦虚好学、无条件的敬重与无原则的颠覆……
-
塞纳河·莱蒙湖郭宏安塞纳河是巴黎的灵魂,它静静地流淌着,默默地关注着世事的变迁,承载着古老文化的命脉。莱蒙湖是日内瓦晶莹的镜子,有着沉思所需的养料和空气,山水之间仿佛飘荡着《天鹅湖》优美的旋律。本书以优雅的笔触和精美的图片,揭开塞纳河和莱蒙湖的美丽面纱,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浪漫与知性之旅。
-
七零一代的鸡零狗碎万一“生于七十年代是幸福的,十五岁做文学青年,十八岁组乐队做愤青,二十来岁住地下室冒充艺术家,三十岁开始发福搞腐败。”《七零一代的鸡零狗碎》记录了生于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的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和生存状态,没有故作深沉和自恋式的剖析,而是用有趣、飞扬的文字记录了一系列成长琐事,并从中传达出一代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全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系列独立成篇又互相关联的小品文,关于童年、青春、成长、理想、情感等等,文字中充斥着调侃反讽、黑色幽默、恶毒搞笑、超级无厘头,以至于七零一代的人生在万一的笔下宛若无数场浓墨重彩、挥霍无度的狂欢,只是在沉渣泛起的狂欢背后,冷不丁会射出一支忧伤的小飞刀,一下命中我们的软肋,令我们彻底崩溃、忧伤得灰飞烟灭。万一的幽默就是这样高级而聪明。第二部分是用关键词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七零一代备忘录》,从食、玩、用、穿、看、听、学、事等八个角度还原了七零一代的共同记忆,是七零一代不能或缺的怀旧大宝典。这本书的设计同样值得称道,设计师用拼贴、政治波普等手段,把时代的记号融入了所有图文,令每一个小细节都有惊喜,不仅怀旧,而且时尚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