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品读中国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本书是一部生动呈现中华民族如何在锦绣大地上创造辉煌文明的普及性读物,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邀请著名文史学者、地理学家联手打造。全书由自然编、人文编、中外编三部分组成,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地讲述广袤中华大地上的自然风物和人文创造,述说大江大河所孕育的厚重文明,展示人文遗产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深入浅出地揭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研讨)会论文集马敏,李子林,张执均 主编本书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49篇相关论文,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讨论,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和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实现四个自信的促进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的重要影响,倡导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社会建设、人类社会长治久安。
-
摩尼教非汉语文书研究芮传明3世纪中叶,借鉴多种古代宗教文化的摩尼教创建于波斯,嗣后沿丝绸之路东传中亚、中国内地。其兴盛于唐代,宋代以降日逐凋敝,至今只有少量遗痕残留在东南沿海的民间宗教里。其兴衰与传播过程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密切关系,值得深入研究。本书对多种摩尼教非汉语古文献做了详细译释和研究,语种涉及叙利亚语、中古波斯语、阿拉伯语、粟特语和突厥语等。首次较为系统地为中文学界提供了珍贵的摩尼教文献资料,也为摩尼教研究提供了若干具有启发性的新观点。
-
和顺图书馆耿达和顺图书馆位于中国西南边城腾冲,创建于1928年,是和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村图书馆。在一定意义上讲,和顺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乃是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的历史缩影,甚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图景的集中呈现。就和顺图书馆自身发展而言,它经历了由私立图书馆到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功能也不断扩展延伸;就和顺图书馆与社会发展变迁而言,和顺图书馆的产生发展是与地方乃至国家甚至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把和顺图书馆作为一个“微观世界”来考察,即走进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内部,通过和顺图书馆这一“窗口”来探视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生成发展的社会镜像,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通过对和顺图书馆经验事实的发现和解释,本研究论证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成机制与发展路径。和顺图书馆经历了从乡村内生型公共文化空间到行政嵌入型公共文化空间到共建共享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转变:在自发生成阶段,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依赖于乡土社会的内部资源网络及其调适能力,主要是以立足乡土服务乡邦为宗旨;在政府主导阶段,政府通过政治嵌入逐步加强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管控,并按照事业单位体制进行管理。这期间由于政府借助一体化行政命令体系,建立起了科层式公共文化生产分配机制,资源向上集中。这虽然从体制上保障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有较稳定的经费来源,但同时也导致其“悬浮”于乡土社会,与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脱节;在共建共享阶段,政府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不断优化体系建设,增强文化治理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鼓励社会参与,重视各方力量的汇入与整合,建立各方联动的协同机制,提升了综合效益。本研究发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成演进发展不仅依赖乡土社会自身的秩序生产能力,还依靠国家的制度供给和资源输入。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构要基于乡土社会、政府行为、社会资源、功能转型、民众参与等要素,只有乡村社会内部形成的自然性秩序与外部嵌入的建构性秩序有机耦合才能促进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健康长效发展。
-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汉语教学研究林啸著本书是一本关于汉语教学的专著。本书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汉语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汉语教学的必要性,探索了汉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并明确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汉语教学的具体路径。
-
茶道经李辉茶是世界上重要的饮料之一,代表了中国经典的文化。本书以精炼的文言表达形式,从中国传统文化“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层面,对茶之分类、茶之栽植、茶之采摘、茶之制造、茶之保存、茶之泡煮、茶之品味、茶之辨别以及四季饮茶的“道”与“理”等十二个方面,一一进行精辟的阐述。作者传统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娓娓道来,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全书图文并茂,精美雅致,是中国古典哲学与现代科学的结合体,是中国茶学文化的成功实践之一。
-
文脉与根柢园歌 著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家意识形态重塑与民族复兴进程。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需要一种全民都能认同的意识形态,而中华文化正是各阶层、各宗族和各民族的核心价值和共享价值的有机结合的国家意识形态资源。只有坚守民族文化本位、传承文化价值,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本书以十一章之篇幅,溯源中国历代治理思想,同时也强调中华文化和其他文明之间的共享价值,以期坚定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
崤函李久昌崤函古道西起陕西潼关,东至河南新安,全长约500里,是沟通长安、洛阳两座都城的主干道。有唐一代,帝王将相或平民百姓来往两京,都需经行此道。它不仅是一条繁忙的交通道路,还是一条唐诗诞生和传播之路,几乎所有诗人都曾在此漫游,并留下无数不朽诗篇,生动记录了崤函古道在历史变迁中的千姿百态,成就了一条广阔而厚重的唐诗之路。《崤函:唐诗之路》一书从128位唐代诗人有关崤函古道的千余首诗篇中精选434首经典佳作,一诗一页,精心编排,除诗歌原文外,还附有简明扼要的题解和详略得当的注释,便于读者理解,又避免了赘述之嫌。
-
光阴一叶高鹏《光阴一叶——茶史两千年》分四个主要章节,从中国到世界,以茶为媒介,书写了一部人类文明史的独特篇章。本作以历史为脉络,根本性解答读者、茶人在品茶、谈茶时遇到的疑惑,类似“茶是否、何时起源自中国?”“以茶怎么代酒?”“唐代、宋代民间是不是像宫廷剧那样饮茶?”“‘茶马古道’在哪?”“日本茶文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中国?”“英国人真的是一开始就喜欢红茶吗?”“全世界这么多种茶究竟来自何方?”“茶道仅仅是如何泡茶吗?”“在未来,如何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茶”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本书以轻松的语言,真实、生动的茶故事为基点,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人群对获取茶知识的需要。初级茶爱好者,完全可以通过正文不到15w字,做一个茶领域的智者。以超过两百部史籍、数十家博物馆陈列为佐证,还原茶饮、茶事从无到有的过程。有意愿深入研究茶史的资深茶人,一定要关注章节后,总共将近3万字的注解。其中不乏年代久远的古籍善本,部分内容首次在茶书籍中披露。以中、日、英三语史料为依据,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国际茶贸易的观察,力求客观、翔实地反映茶在不同民族中的兴衰过往。
-
春山可望李蕾精选五位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王维、李商隐、李煜、李清照与辛弃疾,以“十首”为数量,用“生平”为线索,择“名句”做串联,将诗词解读和诗人生平相结合,解析作品中的文学内涵和情感底蕴,体悟古诗词的意象与文字之美,在字里行间回望中国人的传统情感表达和诗人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