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留尼汪的身份认同与建构研究Abdul Sheriff、Engseng Ho留尼汪的社会和人口结构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其人口组成起源于法国殖民统治,深受欧洲市场资本主义的影响。由于在奴隶制与殖民主义之前,留尼汪历史上缺乏植根于本土的文化认同,其社会至今一直在探寻自身的身份认同。本著作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留尼汪的身份认同问题。主要包括几个部分:一、留尼汪身份认同的形成与克里奥尔化;二、语言与社会文化角度下的克里奥尔身份认同的形成;三、关于留尼汪身份认同的语言、社会及文化背景下的定量调查;四、新殖民主义下的留尼汪克里奥尔身份认同问题。
-
雪豹彼得·马西森(Peter Matthiessen)1973年,彼得•马西森和著名动物学家乔治•夏勒一道,深入喜马拉雅腹地探险。在神秘的夏尔巴人的帮助下,他们艰难跋涉两个月,徒步四百公里,前往人迹罕至的多尔帕高地,寻访神秘的水晶寺,调查喜马拉雅岩羊,还想一窥稀有而美丽的雪豹。在当年,这趟旅程可谓危险重重,对体力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而对于刚刚经历丧妻之痛的马西森而言,这也是一场非凡的“心灵之旅”——雪域高原的壮丽风物,接近神性的山民,禅修的启悟,也在慢慢抚平他内心的伤痛……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王国平本书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人生最后一百天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书中对故交、历史、修行、教育等多个方面都有谈及和探讨,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近年来,作者根据新的资料和研究收获对本书进行了增订,比原版新增六万字,使内容更加充实丰富。
-
暗影之城塔兰·汗(Taran N. Khan)自2001年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后,阿富汗有一段难得的窗口期,援建力量得以进入阿富汗。印度女记者塔兰在这段和平期内多次往返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用漫步的方式反复探索这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体察它的过往与当下、社会与民生,进而思考冲突与和平如何塑造这座城市,如何让它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这是一座随着每场新战争的席卷而被残酷地抹去和重新绘制的城市,塔兰借由深入的探访和细腻的文笔带领读者挖掘出喀布尔幽灵般迭代的过去和那些被遗忘的记忆,在急剧变化的政治现实中捕捉那些相对稳定的文化与社会连接,在遗忘中打捞记忆,在断裂中发现连续,在暗影中寻觅光亮。
-
西学东渐研究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本书以“岭南与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收录了广州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团队及学术委员会的相关论文16篇。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大体包含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等地。明清以降,岭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汇聚了天主教的各方修会以及新教传教士,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接受和传播西方文化的集中地。本书试图分别从哲学、宗教、历史、逻辑和文学五个层面组织文稿,以期展现中外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互动交流。本辑所收录的论文,不乏富有深度的讨论(如梅谦立、张任之、曾昭式、柯修文等),角度新颖的考察(如吴义雄、马永康、姚达兑、潘大为等),罕见文献资料的分析(如梅欧金、周伟驰等),详实具体的个案研究(如李兰芬、张清江、梅谦立、朱一文等),等等。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岭南地区的中外文化交流面貌:来华传教士关于礼仪之争的不同立场,西方思想传统进入汉语世界对中国传统的影响以及本土化的演变进程,传教士对中国传统礼仪的介绍和文学作品翻译对欧洲法语和英语世界的影响,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西学渊源等。
-
非凡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编著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非凡百年》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网播出的同名百集节目官方授权图书,由百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员主持人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重要事件、典型人物及深远意义为线索,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和引领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征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生动呈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激励广大党员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
新民说·中世纪的餐桌(意)马西莫-蒙塔纳里本书为探究中世纪饮食文化的新史学著作。作者在广泛介绍中世纪食谱、菜式,以及面包、肉、奶酪、油、酒等各类食物的基础上,追溯了中世纪烹饪技法、饮食偏好、用餐器具、餐桌礼仪的演进和变化,探究了各类食材、佐料如何被发现、进入人们生活,以及面包、橄榄油、葡萄酒何以成为文明的标志物等。本书通过“吃”这一轻松的视角,描绘了中世纪日常生活与社会变革的多个侧面,力图摆脱对中世纪即等同于黑暗野蛮的不公正的刻板成见,发掘出中世纪对欧洲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深刻影响。
-
苗族古歌的审美研究吴佳妮苗族古歌作为“叙事性文本”,是中国古代“曲合乐曰歌”的一份珍贵而独特的鲜活范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自成一体,是苗族建构自身文化系统,维系族群生存与延续的活的“本文”。本书选取苗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苗族古歌作为主要对象,并从“审美”和“仪式”两个独特而又有着极为密切联系的视角切入,从五个方面展开对苗族古歌美学的深入研究:一是在界定苗族古歌内容范畴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苗族古歌的仪式性特征;二是解析苗族古歌的审美动机;三是探讨苗族古歌的审美诉求;四是分析苗族古歌的审美想象、审美形态,进而探讨审美意识特殊性形成与表达。五是选取《亚鲁王》和《仰阿莎》两首颇具代表性的苗族古歌为范例,分别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深度分析,呈现了苗族古歌审美特征更为具体生动的样貌。
-
元曲选赵义山 选注元曲,顾名思义,即元人所作所唱之曲。元人立国时间不长,但曲之一体却空前发达,以至取代传统诗词的宝座,成为有元一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体式,俨然与前之唐诗、宋鼎足而三,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绚丽奇景。本书是一部口碑卓著的元杂剧、元散曲选本,适合对元代曲体文学有兴趣的文学爱好者。所选三百余篇套数、小令皆有正文、注释、评语三部分,以作家活跃的时代排列,选目较好地突出了元曲发展史上的大家和重点作品。注评精当。
-
批判与超越[奥]赖纳·温特 著,肖伟胜 编,肖伟胜等 译本书主要围绕当前文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重点关注文化研究相关的理论议题和当代审美文化现象。从内容上看,大致分为三大块:上编主要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对文化研究产生的历史及当前面临的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发,同时与斯图亚特.霍尔的访谈更是鲜活地展现了文化研究的过去和现在的境况。中编主要对斯图亚特.霍尔、雷蒙.威廉斯等文化研究的代表性人物的理论和思想进行了辨析,对他们的理论之于文化研究的贡献做了一番梳理,有助于厘清当前文化研究背后的理论资源。下编主要对好莱坞电影和美剧、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和王家卫影片中的美学政治,以及数字网络等审美文化现象进行了个案研究,从而彰显出文化研究这一以政治性为导向的宏阔社会学研究路径,对于阐释当前鲜活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