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鲁迅文物经手录叶淑穗鲁迅博物馆资深专家、鲁迅研究专家叶淑穗先生在本书中回顾了鲁迅博物馆的建设、鲁迅文物的捐赠与收集、文物保护的特殊措施等。这种亲历的历史现在几乎没有其他人可以那样详细地记录下来。本书还回顾了叶淑穗先生在鲁迅博物馆工作中与前辈们的往来及其与文物相关的往事,其中有与鲁迅亲属许广平、周海婴等人的交往,还有与鲁迅的友人、学生如冯雪峰、萧军、曹靖华、唐弢、胡愈之、王冶秋、许羡苏等人的交往。在这些鲁迅同代人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的风气,他们的学识、见解、气度可感叹者不可尽述。鲁迅与他的同代人构成的图景,读起来其意也广,其情亦真。作者经历了如此多的活动,与无数人进行过交往,其内心的充实从文字里也可以看到。她在记录那些人与事的时候,也融进了自己的情感。时代的点点滴滴,形成思想的大潮。
-
数字与情感斯科特-斯洛维克(Scott Slovic),保罗-斯洛维克(Paul Slovic)我们生活在大数据时代。这个时代充斥着不断蔓延的信息——所谓事实、数据、模型和预测泛滥不止,人的大脑很快就对这些数字形式的信息麻木了。然而,许多重要的社会和环境现象如全球气候变化等又离不开定量描述。《数字与情感》(Numbers and Nerves)中的文章和访谈探讨了我们对数字信息认知反应的窘境,并提供了应对此类窘境的强大策略,即如何克服数字信息带来的麻木的策略。本书的撰稿者包括记者、文学评论家、心理学家、博物学家、活动家等。书中融合了心理学研究、话语分析以及视觉和叙事表达等几大领域。认知科学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当我们允许数字与情感、抽象信息与个体经验交互作用时,人类的思考能力最为强大。本书提供了如何发挥以上因素交互作用的路线图,以期带我们走出数字时代的麻木困局。
-
故乡人张永中这是一本有关湘西故土记忆的散文随笔。故乡的记忆弥足珍贵,它是有温度的,生命的年轮镌刻在那里,光阴的故事演绎在那里。于是,作者笔下的湘西充满着童趣与温馨,故乡人、故乡情与故乡景是本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文字,撷取关于湘西生活的点点滴滴,故乡的地道风物存放在回忆里,每在怀念之时便涌上心头。
-
重新发现景德镇赵慧 主编“千年瓷都”景德镇何以与众不同,成为吸引当下年轻人的旅行、居住新中心?本书提炼出理解景德镇的10个关键词,从陶瓷的历史入手,探讨手工技艺、色彩美学、艺术家村、景漂、市集、陶瓷大学、雕塑瓷厂、大地艺术节等议题,并提供旅游路线、购物、美食等实用信息,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元的景德镇:历史与现代交汇碰撞,商业与自然磨合共生,手艺与艺术相互滋养,个人与社会良性合力。
-
孔子,儒学与儒家学派张玉慧 魏巍千年来,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体政治、经济、文化,也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之中。本书从孔子的生平着手,回顾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基本思想、发展历程,介绍儒学是怎样逐渐成为古代中国的主导思想;反思近现代儒学遇到的艰巨挑战,经历的现代变革,总结儒学对中国与世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型塑中国人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us and Confucianism on China has not only been reflected in politics and culture, but also in Chinese people’s own behavior and way of thinking.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s Confucianism. It is Confucianism that has established the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s of Chinese society, and has also become the Chinese code of conduct. It is Confucianism that has shaped what it is to be Chinese. This book begins with the life of Confucius,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basic thought and development of Confucius and the Confucian school, and clarifies how Confucianism gradually became the dominant system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Giving profound consideration to the huge challenges and reform of modern Confucianism, it demonstrates the far-reaching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o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world.
-
戏曲演进史曾永义《戏曲演进史》是当代戏曲研究的“中流砥柱”曾永义教授的鸿篇巨制,也是戏曲史领域标志性著作。本书为《戏曲演进史》的第二册“宋元明南曲戏文”,厘清宋元之瓦舍勾栏于民间小戏中,孕育出大戏剧种南曲戏文;考辨宋元明南曲戏文“宋元南曲戏文”“明改本戏文”“明人新南戏”三阶段之表演艺术、唱法唱腔、体制规律及文学成就;并选取《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明改本四大戏文、明人新南戏、明代民间戏文等予以具体述评。
-
戏曲演进史曾永义《戏曲演进史》是当代戏曲研究的“中流砥柱”曾永义教授的鸿篇巨制,也是戏曲史领域标志性著作。本书为《戏曲演进史》第一册“导论与渊源小戏”。“导论编”统绪、梳理戏曲演进过程中诸如戏剧、戏曲、小戏、大戏、剧种、腔调、声腔、唱腔等关键名词之名义定位,并对戏曲史、戏曲理论史进行了回顾与检讨。“渊源小戏编”辨析唐代宫廷小戏、民间小戏之同源异流的演进路径,及其所促成的或雅或俗、雅俗交化的戏曲演进历程。
-
戏曲演进史曾永义《戏曲演进史》是曾永义教授以剧种的演进为骨架,参照诸多文献资料与底本,编成的鸿篇巨制,全面阐述了中国戏曲的演进过程,被认为“完善了一代之学的内涵和外延”,是该领域的标志性著作。 本书为《戏曲演进史》的“金元明北曲杂剧编”之前十三章。各章具体内容依次为:第一章“北曲杂剧之渊源、性成果与分期”、第二章“蒙元北曲杂剧之背景”、第三章“元代北曲杂剧之剧目、题材与内容”、第四章“蒙元北曲杂剧流布之六大中心及其作家作品简述”、第五章“北曲杂剧之理论述评:从元代到明初”、第六章“蒙元北曲杂剧之艺术成分与搬演过程”、第七章“所谓‘元曲四大家’”、第八章“关汉卿研究及其展望”、第九章“关汉卿杂剧述评”、第十章“马致远杂剧述评”、第十一章“白朴、郑光祖杂剧述评”、第十二章“乔吉及其他作家述评”、第十三章“今本《西厢记》综论”。
-
戏曲演进史曾永义《戏曲演进史》是曾永义教授参照诸多文献资料与底本,而写就的鸿篇巨制,全面阐述了中国戏曲的演进过程。本书为其第五册“明清戏曲背景”,主要内容分为八章,包括明清帝王、文人士大夫、庶民百姓之戏曲生活;明清戏曲的腔调,如梆子腔、皮黄腔、弦索腔、京腔、高腔,尤其是魏良辅所创发改良的“水磨调”;对魏良辅《南词引正》《曲律》、徐渭《南词叙录》、王骧德《曲律》、李渔《闲情偶记》之《词曲部》与《演习部》等明清曲论要籍的述评;对明清“当行本色论”“南北曲异同说”“戏曲脚色说”“内在结构论”等重要曲论的述评等。所论种种,皆为使“明清戏曲”臻于登峰造极之境的有力推手。
-
戏曲演进史曾永义《戏曲演进史》是曾永义教授以剧种的演进为骨架,参照诸多文献资料与底本,编成的鸿篇巨制,全面阐述了中国戏曲的演进过程,被认为“完善了一代之学的内涵和外延”,是该领域的标志性著作。本书包括两大部分:“金元明北曲杂剧编”之第十四章至十五章以及“明清南杂剧”。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金元明北曲杂剧编”第十四章“北曲杂剧之余势:明初宪宗成化以前百二十年作家作品述评”、第十五章“周宪王及其《诚斋杂剧》 ”、第十六章“北曲杂剧的尾声:明中叶至清代名家名作述评”。“明清南杂剧”部分:“序说”、第一章“明清杂剧之著录”、第二章“明清南杂剧演进之态势”、第三章“明中期南杂剧作家作品述评”、第四章“明后期南杂剧作家作品述评”、第五章“清顺康间南杂剧、短剧作家与作品述评”、第六章“清雍乾间南杂剧、短剧述评”、第七章“杨潮观及其《吟风阁杂剧》”、第八章“清嘉道咸杂剧述评”、第九章“清嘉道咸杂剧述评”、附录“清嘉道咸杂剧述评”“清嘉道咸杂剧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