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乌托邦的观念史〔英〕格雷戈里·克雷斯 著乌托邦的观念源自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持久渴望,它植根于原始而富足的、具有社会平等特点的黄金时代,并随着托马斯·莫尔的名著《乌托邦》的出版而变得清晰。从创始神话到新世界的发现之旅,从技术进步时代的探索到理想社区的建构,本书呈现了古往今来的诗人、哲学家、社会改革家、建筑师与艺术家构想中的乌托邦形象的变迁,并指出,可持续的乌托邦或许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当下消费主义、环境污染等问题。丛书简介:交界译丛:交界,谓边际相连,有共同疆界,寓意抵达前沿、跨越分歧、建立共识之可能。该丛书围绕当下公众或思想界聚焦的主题,提供由各领域专家撰写的知识概述,从基础原理出发,逐步切入关键论题,使读者得以理解并探讨更为复杂的观念。
-
猪八戒是哪八戒卞恒沁猪八戒的“八戒”是什么意思?《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在还叫猪刚鬣的时候,在观音菩萨那里受戒,断了五荤三厌。“五荤”与佛教戒律有关,指五样有刺激性气味的菜,包括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吃了会让人气息变浑浊。佛教制定戒律的目的大多是让人神志清明,不要耽误修行,所以才不让吃。“三厌”则与道教规矩有关,指的是大雁、狗和乌鱼的肉,据说这三种动物都通晓人类的规矩,吃了它们,天地神明都会不高兴,所以吃不得。 唐僧师徒对应的五行分别是什么?《西游记》原著里有很多细节暗合五行,其实唐僧师徒也与五行有对应。以孙悟空为例,孙悟空五行属金,《西游记》里多次用“金公”来描述悟空,“金”“公”合在一起就是“鈆”,是“铅”的古字。炼丹讲“真铅生庚”,庚(五行属金)是十天干之一,对应的地支是申(五行属金),申对应的生肖就是猴。而且五行说土生金,孙悟空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金还代表刑杀,孙悟空脾气暴躁,杀伐之气也很重,种科特征都对应了五行中的金。 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为什么又在通天河?《西游记》中的第八十一难叫作“通天河遇鼋湿经书”,就是唐僧师徒又回到通天河,遇到当年驮着他们过河的那只老鼋,结果唐僧师徒忘记了此前老鼋的嘱托,老鼋怒而将他们连同经书一起扔进了通天河。观音菩萨要加上这一难,是为了“九九归真”。九九相叠,达到极致,又回到原点,也就是回归本真,表示一个人的修为到了至纯至净的境界。通天河的老奄代表本元,唐僧功德圆满之前的最后一难,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元、本真,这才算达到了九九归一。 翻开本书,读懂《西游记》中精深的儒释道文化!
-
会说话的书何燕李本书为学术专著。所谓“会说话的书”是发表于1770—1815年间的由五个奴隶叙事共同书写的一个主旨故事。黑人奴隶在被运往新大陆的途中,或者在到达新大陆之后,第一次看到白人阅读书籍,以为这些书本在跟主人说话。然而,当他们自己拿起这些书本渴望能够同它们说话时,却发现书本并不会讲话。书本的无声和沉默使他们察觉到作为奴隶的自己与奴役他们的主人的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让他们看到了自我、自己的肤色,以及那无法洗白的脸。书稿围绕“会说话的书”这个主线,深入地探析了盖茨文论的生成背景、旨在解决的问题、中途发生的转向、文论成型的构成路线、整套理论的贡献和局限等内容,具体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理论背景与“会说话的书”的出场;第二,“会说话的书”与第一次理论转向;第三,“会说话的书”与美国非裔文学的艺术特点;第四,“会说话的书”与“意指的猴子”的故事,第二次理论转向及美国非裔文学理论;第五,“会说话的书”与盖氏文论的双面性。书稿整体以盖茨的非裔文学理论为研究对象,具体则以“会说话的书”为研究主线。
-
丁锡田集孙福建辑校暂缺简介...
-
文化科技蓝皮书李凤亮,周建新,胡鹏林,徐天基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数字与人文的融合已经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种融合趋势与应运而生的新经济对于当下的经济和文化格局提出了新的诉求与挑战。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科技与人文建设以及数字人文的建设与发展在区域发展中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3)》正是在此背景下开展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实践、文化产业观察、数字人文和数字创意产业等方面的研究。在文化科技融合的总趋势下,本书关注产业、技术、数字人文融合与文化强国的建设实践,配合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切实有效地提出了政策建议和可行性路径,集中探讨文化科技融合的实践基础、产业趋势、技术创新与人文融合等问题。通过对数字文化产业、数字技术与智慧城市、数字人文的应用与建设等方面的分析以及调研报告,跨领域、多角度地提出了文化科技融合的现状、创新路径和前景展望。
-
丝路重生卜希霆 王蕾 著本书围绕“一带一路”与文化遗产、“一带一路”丝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带一路”丝路文化遗产的创意营造等三个层面内容展开。“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它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共同体的建设和全球多元文化持续发展提供和传播“中国智慧”和“中国策略”。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价值、如何在新的时代和技术环境下保护文化遗产、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下进行知识传承与观念创新、如何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丝路精神等议题均为本书关注的重点。
-
烟云 小巷 金陵艾德捷本书是一本小说,以居住在南京城南的两户人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经历为依据,讲述20世纪前期南京城南沐家和伍家的故事。并以平民的视角,展现了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普通百姓的点滴生活。呈现出一幅老南京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家族历史发展的画卷。
-
桥旅艺术何顺平,马超,周鑫本书深入研究了桥旅艺术在城市记忆和可持续发展等层面中的多重作用,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综合而深刻的视角,从中读者不仅可以理解桥旅艺术的历史意义,还可以领略到其在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中的潜力与前景。第一部分以“桥旅艺术”的核心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对“桥旅”的释义、研究路线与方法论的剖析,奠定了后续探讨的基础;第二部分将焦点聚焦于“城市记忆之桥都意象”,追溯城市记忆的理论发展历程,探讨了重庆作为桥都的记忆线索与系统要素;第三部分呈现了“桥旅艺术”的当代观察角度,探究了桥梁与当代艺术的交融,以及桥梁与城市图底的关系。此外,还剖析了桥旅艺术作为城市记忆伦理叙事和隐喻式象征叙事的功能;第四部分关注“桥旅艺术”的构建路径,深入研究了桥旅艺术的空间叙事美学建构以及重庆桥旅GLAM馆的艺术介入性;第五部分将“桥旅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审视了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最后一部分展望了“桥旅艺术”探索的未来方向,从文化外交、国际化机遇与挑战,以及桥旅艺术的前景等方面,勾勒了桥旅艺术领域可能的进一步发展,为未来城市桥旅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
新时代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中国非洲研究院,李新烽,李玉洁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为依据,在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中非文明交往的基础之上,系统梳理了中非在考古、旅游、文化、新闻媒体、学者与智库、地方与民间、青年与妇女等重点领域的交往实践,进而总结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成就与挑战,思考合作提质增效的举措,从批驳西方文明冲突论、增进中非文明的自信、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来阐述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资源图谱集蔡丰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其主要宗旨是将现今已经搜集到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资源进行图谱化处理。本书是非遗图谱编制应用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共包含“民间传说卷”“传统节日卷”“手工纺织技艺卷”“民间剪纸卷”四卷和非遗项目与资源标识图谱、非遗项目与资源类型图谱、非遗项目与资源分布图谱、非遗项目与资源传承图谱、非遗项目与资源演进图谱、非遗项目与资源相关信息图谱六类图谱。 作为原创类学术作品,本书强化学术图书“可视化”的特点,用彩色图谱方式系统展现了我国非遗资源的内容形式、表现特点、流传分布、生态背景、传承脉络等的状况。全书以700余幅图形、图像等表现方式及研究文字搭建起了全国非遗项目与资源的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