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大美为羊赵颖,王甜梦,王文英 著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文字学、器物文明和制度设计、农业和畜牧业流播、贸易等角度揭示羊在民族融合和文明演进中的作用;第二部分从基督教经典、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角度探究欧洲羊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脉络;第三部分从佛教经典、南亚民间故事、中亚文化等角度阐释羊文化在亚洲大陆文化传播中的路径及其意义。
-
群众新闻学沙垚著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核心在于群众路线,基于群众路线发展出群众新闻学。本书通过对农村俱乐部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考察,在群众新闻学的框架中提出“群众新闻路线”。群众新闻路线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新闻事业的遵循,又能与西方专业主义的新闻理论展开批判性对话,是一种基于实践的、自主的、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辩证统一的新闻生产和媒体运行模式。
-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发展程结晶 著本书立足于图书馆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展现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化服务在 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图书馆服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本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原则,采用调研、分析、比较、理论归纳等方法,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现状、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体系、图书馆服务创新技术体系、图书馆服务组织体系、图书馆服务文化体系、图书馆服务创新知识资源体系、图书馆服务保障体系、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的发展方向等内容,实现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的数据化、科学化、个性化、智慧化目标。这一体系突破传统图书馆服务以借书、还书为中心的基本思路和服务模式,不但没有脱离图书馆工作内容,而且增加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有助于推进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实践与发展中的应用。
-
万川归一徐杰舜,何月华本书以广西柳州市创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线索,通过对柳州市所辖十个县、区的社会调查所呈现的民族团结万众和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局面,展示了柳州市创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工作路线图,并从自我总结、他者眼光、学术观察三个层面探讨了柳州市创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概括了柳州经验的“五个一工程”,即太阳、榕树、葵花、石榴和歌仙意境。最后犹如万川归一,柳州在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中,不仅迎来了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荣耀,也迎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
黄河图罗易成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延续着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发展至今;民间手艺作为活体,同样承载着中华文明千百年来的文明成果。作者从黄河源头扎陵湖出发,一路东行至位于山东垦利的入海口,走访了黄河流域27位手艺人,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早已融于生活的手艺。书中,作者用一种手艺对应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梳理成一条手艺和生活交织在一起的生命之河,以呈现炎黄子孙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情感脉络沿着黄河的九曲十八弯,倾听着手艺人的故事,触摸着各有寓意的手工艺品——求子时的泥泥狗,满月时的布老虎,12岁前都形影不离的炕头石狮,结婚时新房里的剪纸,出去闯荡谋生计时随身带的荷包,过寿时的面塑,清明时祭奠先人的寒燕……作者隐约看见了与黄河齐头并进的另一条河,那便是人的一生——从生命最初的期待,到诞生、成长、立业、延年,最终又回归尘土。每一种手艺都与对生命的美好祝福有关,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隆重对待。
-
诗画中国 2024—2025国学民俗日历海云这是一部集日历与诗画型“中国文化史”于一体的国学手册。本书不仅是一册日历,还是一部简明的诗画型“中国文化史”,是国学、民俗、诗画之荟萃。它让读者穿越时间隧道,翱翔历史天空,神游文化故园。古代绘画、民俗和诗词等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容均为国学所统摄。这个册子是面向广大读者的普及读物,选编这些内容为的是帮助读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感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启发读者认识到国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国学的兴趣。这些诗词、绘画中含有大量的典故,可以帮助我们追昔抚今、鉴往知来;指导我们的人生以及如何处世与持家。
-
书见 第三季雅倩,孙谦 主编★ 《书见》第三季中,既有经营十数年的老书店,也有刚刚开业的新书店,新老书店人讲述历经磨炼、执着坚守背后喜忧参半的书店故事。深耕在书业第一线的从业者,都是经历沧桑不忘初心的爱书人,打开书店大门即可窥见人生百态。《书见》集资料性、欣赏性、实用性于一体,记录书店的故事,书店人的故事,为实体书店发声,向书店人致敬!
-
在江南遇见二十四节气沈卫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和发展农业文明的窗口。江南和二十四节气,这两个主题碰撞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有机地把这两个主题糅合在一起?作者从一个普通江南人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再由小及大,透过绚丽多彩的节气画面去感受其背后所散发出的自然与文化之魅力。详细讲述了地处江南之地的桐乡在每一个节气时的风貌,通过大量唯美、写实的照片和朴实、准确的文字,展示了二十四节气中江南的生活日常,读之如徜徉在江南水乡之中。
-
康巴学的谱系喻中 著关于康巴的研究可以正式命名为康巴学,本书是关于康巴学的研究成果,属于“康巴学史”或“康巴学发展史”。百年以来,在康巴学的学术演进史上,先后出现了四种范式的康巴学,它们分别是传教士的康巴学、经世者的康巴学、人类学的康巴学与历史学的康巴学。传教士的康巴学主要是外来传教士培植起来的。20世纪初期,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传教的同时,以外来者的眼光观看康巴,开始写下了丰富多彩的以康巴作为主题的论著。中国本土的经世者就写出了康巴学史的第二个段落。经世者的康巴学既是中国本土知识分子开创的康巴学,同时也标志着康巴学第二种研究范式的形成。到了20世纪40年代,康巴学的发展与更新又获得了一个新的机遇:一批曾经留学欧美、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国人类学家进入康巴地区,他们在康巴地区从事人类学考察,写下了若干康巴学论著,促成了职业人类学家的康巴学。人类学的康巴学是以人类学的立场研究康巴的产物,相比之下,历史学的康巴学则是从历史学的立场研究康巴的学术理论结晶,代表了康巴学研究的新趋势。
-
文化复兴语境下的侨易学现象顾明栋、李川 编本书系“文化中国:传承与汇通”丛书之一,书中选取了近几年侨易学研究有代表性的文章集结成册。侨易学是中国现代文化复兴,以中国方案应对世界危机语境的新兴问学方式,旨在激活本土固有的思想文化资源,照察异域和本土文化。书中文章或钩索侨易学的思想泉源,或从内在理论肌理评述侨易学的价值和意义,或从跨文化角度和文化自省的角度探讨其可能的内涵,或展示侨易学之于中德文化关系应用的个案,等等。这些文章无论批评或支持,都有助于侨易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