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尊经书院与近代蜀学研究李晓宇 著李晓宇 男,1976年生于四川乐山。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书院史、巴蜀文化史等研究。在《四川大学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合著出版有《近三十年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近代蜀学的兴起与演变》《巴蜀文化通史·史学卷》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叶设玲2023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对非遗与旅游从简单的组合、联系向高质量、有深度的融合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就如何挖掘不同门类非遗蕴藏的价值与内涵,找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有机融合, 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江苏省作为一个充满文化活力的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实践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由此,本书从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逻辑基础思考出发,以江苏省为例,找出两者融合发展实践中的问题症结,理清发展思路和理念,探寻符合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全国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与你西行余潇潇、王睿、张婷本书是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由在校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汇编而成,全书从“育人”、“行健”、“成长”、“回首”、“日记”、“后盾”六个部分全面记录了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从1998年组建至今的风雨历程。书中汇编了清华支教团成员的支教感悟、实践体验、成长经历、随笔日记等。其中既有成员支教时的真情实感,又有返校多年后的追忆芳华,既有理论精神的深刻认识,也不乏点滴生活的真实记录,是一代代支教团成员最真切的体悟,更是支教团23年的成长记录。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一届届清华研支团成员用年轻热情的脚步丈量着祖国大地,发现新的世界和新的我,青春的宝贵正在于此,愿这份热情能透过纸张传递到你!
-
海派.第4辑陈子善,张伟秉承《海派》从刊主旨,立足近代以来发生在以上海为主要(或相关)背景的人、事、物,涵盖往事追忆、人物研究、影像解读、名家日记书信披露以及对近现代文化现象的思考等多方面内容。全书图文并茂,视角多元,以期进一步推动海派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弘扬。《海派》第4辑特色鲜明,亮点如下:1、名家日记书信与口述实录收录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晚年家信十五通,掌故大家郑逸梅日记,以及秦瘦鸥口述创作《秋海棠》的来龙去脉和排演话剧《秋海棠》台前幕后的故事。均为第一手资料,内容可读性强,文献价值大。2、名家话题与人物丛谈探讨林语堂与海派都市散文的关联;再现滑稽表演艺术家绿杨的艺术人生;回忆丰子恺与初中生的忘年交之情;解开朋友们都爱为邵美画像之谜;追忆顾廷龙、潘景郑与胡道静三位目录版本学大师的学术情谊;挖掘民国才女潘柳黛的情感往事;回顾香港海派作家依达的“星”路历程,名家风采跃然纸上。3、文艺漫话与图像志探究小校场年画与上海方言的关系:浅析钱书《寓夜》一诗的不同版本;辨析“海上舒舍予”其人;披露“书林豪客”郑振锋题赠藏书轶事;重现丁悚、孙雪泥、姚吉光交往的吉光片羽;揭开民国侦探作家朱秋镜的神秘面纱:一窥民国文人餐叙雅集的美食情趣:描墓民国漫画主将群像:解析丁悚摄影作品中的园林元素:诠释罕见梅兰芳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讲述中国最早的机械相机景华环像摄影机的诞生;回忆混迹于日上海“三百六十行之外”的经历,图像与文字交织,串联起不褪色的民国记忆。4、纪念陆小曼陆小曼表妹李宗善深情回忆自己与表姊陆小曼的交往旧事,从一个年轻女孩的视角打量这位享有盛名而又不断被误解的表姊,写出了表姊的“美丽与智慧”“温柔和善良”。海上收藏家王金声则从陆小曼的出生地入手,由陆小曼表妹吴锦口中展现这位民国才女的更多传奇,以此纪念陆小曼诞辰120周年。
-
武舞历史文化流变及其启示谭广鑫武舞是雅舞的一种,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本书稿主要对武舞的历史文化流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共七章。第一章介绍了武舞的起源、武舞与武术不同层面的交融以及武术的萌芽与武舞和巫术交融的关系;第二章论述了原始武舞与巫术交融背景下的巫术崇拜和祭祀仪式;第三章以武舞中的官制武舞为主体,介绍了官制武舞演进的过程、官制武舞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民间武傩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发展现状;第五章论述了武术套路与舞文化、巫舞的关系;第六章主要论述了武术结社的产生及其与巫术的关系;最后为巫、舞、武三者相互关系的启示。
-
大英博物馆印度次大陆简史[英]T.理查德·布勒顿印度河印章、青铜舞王湿婆像、犍陀罗石刻佛像、《帖木儿家族的王子》……大英博物馆所藏南亚文物,囊括南亚文明几乎全部艺术门类,跨越整个南亚历史,且都标志着南亚各历史时期登峰造极的艺术造诣。《大英博物馆印度次大陆简史》有别于一般历史书写,从大英博物馆南亚藏品中精选400余件,汇集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绘画、书法、丝织品、装饰艺术等方方面面;通过探索文物中隐藏的秘密,从印度河文明到许多宗教的出现,从莫卧儿人的崛起到欧洲人的到来,从帝国的城市辉煌到次大陆的农村和部落生活,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错综复杂的数千年南亚文明史呈现在读者面前。
-
走进南岳袁国平,袁煜本书主要是在前人或当今学者对南岳衡山历史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探讨,重点研究南岳的历史沿革、南岳与湖湘文化的由来及成就、南岳大庙的历史、南岳的历史人文、民俗文化、祭祀文化等,同时介绍南岳的自然风光,及古代诗文等。作者对南岳文学进行系统的讲解普及,让读者在领略其自然风光的同时,能够了解南岳的人文历史,形成地域文化的现象传播。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第一次合作努力的成果。它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进行现象学的探讨。它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现象学精神?它能否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文精神相结合?2022年6月8日,我国著名现象学家、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专家和儒家学者张祥龙教授不幸去世。张祥龙教授对于中国现象学事业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他的海德格尔研究匠心独运、气象恢弘;他对胡塞尔、舍勒、梅洛-庞蒂、列维纳斯、德里达等现象学家的研究亦往往深造自得、发前人未发。他对现象学与中华古学的会通与转化更是卓然开一代风气,与其他中国现象学家一道直接推动现象学运动进入中国时刻。张祥龙教授还为中国现象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学者,他们中很多人已成为当下中国现象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为了感谢张祥龙教授对于中国现象学事业的巨大贡献,也为了纪念张祥龙教授,我们特编此专辑。
-
老派上海话黄炜本书以贴近生活的内容和科学的呈现方式,可更好地作为读者自学、研修上海话的教材或工具书。作者用老派上海话正字和词汇写作本书,在语音、词汇、常用语、语法、老派上海话学习方法、学习资源,以及老派上海话的应用、上海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将老派上海话系统、全面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重现浓郁、优雅、地道的上海文化,且不脱离当今的时代。本书提供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讲解内容,使作者的自学、提升过程对广大读者而言完全是可复制的。
-
在湮没的历史中微笑张炜晨 后浪吴哥,柬埔寨的瑰宝,曾沉寂于密林深处四个世纪之久,而后又失而复得。神秘、庄严、不可思议,吴哥凝聚着高棉民族耀眼的智慧和创造,展现了独特的东南亚精神和艺术审美,可谓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作者以游记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吴哥文明,以及现代视角下的吴哥审美情趣和考古成果,并以清丽流畅的笔调与精美的图片详细讲解了每处古迹的建筑历史、风格、雕像、仪式、传说故事,甚至一天中适宜的游览拍摄时间等,带领读者一步步揭开吴哥的神秘面纱,开启一场沉浸式的古文明纸上游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