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不署名 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3年6月28日通过,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为了发展对外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关系,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展对外关系,促进友好交往。
-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赵相斌 著本书从总体形态、构建基础、发展线索、重要成果、历史经验、创新理路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什么样”“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形态的话语体系”“怎样增强话语体系的说服力、传播力”等问题。主要应用文本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方法、话语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立足核心术语、主要命题、分析逻辑和叙事形式等方面系统梳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主要成果,揭示了其形成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文化逻辑,总结了百年发展历史的主要经验,并根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条件和要求,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的基本理路以及具体路径。
-
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张荣,林东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厦门大学认真学习领会,将抓党建、促融合的精神切实落实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全过程和各方面。厦门大学全面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力健全党建工作体系,压实党建工作政治责任,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党建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健全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
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秦光远 程宝栋 著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依托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和内容。本书基于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的相关数据,结合森林公园所在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聚焦森林公园旅游发展问题,系统探究了保护性投资对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讨论了不同类型投资、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对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了雾霾污染对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影响,测算了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为更好推动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提升效率提供了有益支撑。
-
解决六个方面问题的理论、方法问答刘玉瑛 王文军 赵长芬解决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六个方面问题,既要有理论,也要有方法。本书以问题为导向,通过65个问题,从理论和方法的层面,对这六个方面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解答,旨在引导广大读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照、检视、整改的方式,以问题为驱动,达到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的目的。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还能够获取补足短板、改进不足的方法。
-
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安全研究李捷著新冠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对国际恐怖主义、暴力极端主义以及右翼民粹主义等造成了重大影响乃至刺激。因此,推进世界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就成为后疫情时代国际安全合作的重要命题。
-
理解晚年马克思张晓庆本书以《资本论》《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关于俄国问题的通信等文献为重点,将马克思晚年手稿的内容置于马克思“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理论的整体背景中,认为马克思晚年手稿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群的工作是一致的。如果说《资本论》及相关手稿依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从商品范畴向世界市场推演,隐含着一个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包括东方社会在内的宏大的世界体系图像,那么,马克思晚年手稿就是这个图像在东方维度的呈现。马克思视农村公社为东方社会的基础,它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下解体和演变,最终以不同的方式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农村公社为基础的东方社会被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整合的路径大概可分两类:俄国的“跨越”模式和其他东方社会的“解构”模式。只有把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的思想当作马克思关于资本运行规律、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本书对我们理解当今的全球化、东西方关系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也有较大裨益。
-
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报告·捷克卷胡丽燕等著本书在结构上分为三篇。第一篇是有关捷克基本国情的全面阐述,包括捷克的综合国力评价、人口状况、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政治生态、民族宗教及对外关系等,旨在为读者呈现捷克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外交各领域的面貌。第二篇为专题研究,重点考察捷克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投资与营商环境、研发与创新能力、气候保护政策、教育体系与制度、劳动力市场与劳动保障制度、重要城市及区域影响、政治变迁与疑欧主义、国防与军事和在捷中国移民的融合与发展等经济、社会和军事等议题。第三篇则关注中国与捷克双边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政治历史关系、捷克智库和媒体对华态度、贸易投资合作、金融与银行合作、人文交流合作、旅游合作和地方合作,分析所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潜力。
-
德国政府与民间合作伙伴关系研究李以所著作为推行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后发国家”,德国民间部门的发展路径与英美存在较大差异,它既能与政府确立相对密切的关系,又能保持自身独立性,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德国政府拥有悠久的地方自治传统,常以实现和谐有效的社会治理而著称于世,较为成功地引进并推广PPP发展模式即为其中的标志之一。PPP在德国的推行并非畅通无阻,自始至终伴随着诸多方面的批评和质疑。尽管中德两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本质不同,但在政府与民间合作领域存在颇多相似之处。本书系统性地从历史角度全景式地总结分析德国的理论探索、经验教训,观察其实操步骤和演进路径,对正在寻求中国问题解决方案的我们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中亚研究曾向红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区域国别研究浪潮的兴起,近年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获得了强劲且良好的发展动力。不过,中亚研究的学理化程度仍有待提高是学界的一个共识。本书的主要目标在于讨论有助于提高中亚研究学理化水平的若干理论路径和攸关中亚地区稳定的部分核心议题。其中,第一部分考察了三十年来中亚研究的基本状况,并基于此分析了可针对中亚地区开展学理研究的两条路径:比较区域研究的运用和中层概念的创新;第二部分则讨论了三个或许可衍生相关学术命题的涉中亚研究议题:“颜色革命”、地区治理、地区秩序。通过在研究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内”“外”互动的结合,本书希望能在倡导并促进国内的中亚学理研究上做出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