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
-
校园媒体如何专业阮映东,刘颂杰暂缺简介...
-
大数据名词多语种翻译研究杜家利 等大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高效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二十条”搭建了中国特色数据产权制度框架,激活了数据要素价值,夯实了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本书从大数据理论、大数据战略、大数据技术、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据治理、大数据安全、数权法、大数据史九个部分对大数据名词条目进行了联合国工作语言的多语种翻译研究,提出了“以锚为准、轴为两翼,规范为主、兼顾描写”的系统性翻译原则,推进了数字中国、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等基础制度体系建设,有利于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开发和利用。
-
测量、设计和分析[美] 埃拉扎尔·J.佩达泽(Elazar J.Pedhazur) [美] 丽奥拉·佩达泽·施梅尔金(Liora Pedhazur Schmelkin)第1章是概述全书。第一篇是测量篇。第2章讨论了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第3章和第4章讨论效度问题,涉及的主题包括相关的效度、建构效度、内容效度等。第5章讨论信度问题,包括信度在测量和研究中的地位、信度的概念等。第6章是关于社会行为研究测量方法的概述,涉及的主题有评分量表、语义微分、访谈和观察等。第二篇是设计篇。第7章是对科学和科学研究的一般介绍。第8章讨论定义和变量。第9章讨论理论、问题和假设这三个彼此相关的主题。第10章讨论研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观念。第11章是对第10章的补充,主要讨论研究中常见的人为假象和陷阱,以及它们对研究结论效度的威胁。12—14章讨论各种研究设计,第15章是对抽样的概述。第三篇分析篇是本书的重头戏,联系第一篇和第二篇的内容讲解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研究的分析。第16章简要对计算机分析问题做了概括性介绍。第17章讨论简单回归分析。第18章是探索性研究中的多元回归分析。第19章是定类自变量设计。第20章是第19章的扩展——从单个定类自变量扩展到到多个定类自变量或因子设计。第21章是定类自变量和连续自变量的设计,是对17—20章的综合。第22章是探索性因子分析。第23章是验证性因子分析,第24章是结构方程模型。
-
汉语紧缩句的多维研究赵雅青紧缩句是汉语句型句式系统中较为特殊的存在。本书通过大规模历时与共时语料的调查、观察和分析,从小句整合的视角重新审视紧缩句在汉语句型句式系统中的处境和地位,分析紧缩句与句群、复句、连动句等相关句型句式的区别与联系,整理紧缩句内部更细致的小句整合度序列。本书在描写汉语紧缩句历时发展与使用面貌,以及共时层面的形式、语义、语用构造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解释形成紧缩句的紧缩机制与紧缩动因,并通过“爱A就/不B”的考察为紧缩句的形成阶段和特征、紧缩机制及紧缩动因的论证提供典型案例。此外还对与紧缩句有关的词汇化现象进行了一些梳理与分析。
-
理据理论与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赵倩本书立足于概念关系来考察语义结构。词汇学的核心任务是揭示词义系统的结构及其成因,“理据”就是原因。语言理据源自思维结构对思维内容的统摄,实现在语言中。词义探因既要立足于结构关系,又不能离开具体内容。解释内容的是“具体理据”,解释结构的是“理据类型”。理据弥合了语义的有限形式和无限内容的分离。本书重申语言学第一原则,唯有以任意性为前提才能确立理据研究的范围和层次;梳理学科观念史,构建理据分类体系;讨论汉字和语义史的关系,提出“语义单位”是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重新辨析了“关系”“结构”和“系统”的含义和层次,提出和“句法语义”对应的“词汇语义”;主张词汇研究的“名词核心论”,构建了汉语词汇的“语义平行结构论”;主张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转向;用汉语动名、名名、“形 X”和“X 方位”几类复合词来实践“思辨 实证”的词义分析原则和分析方法,它们的概念组合关系,呈现出了语义平行结构,即“结构同一性”。
-
研究设计与研究计划书写作入门[美]帕特里夏·利维(Patricia Leavy)如果将做研究比喻为搭建筑,那么研究设计方法就是建筑的基本结构。本书作者帕特里夏·利维博士在研究方法领域曾获得多个奖项,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受人注目的艺术本位研究的倡导者,她全面介绍了社会科学、行为科学领域和人文学科常用的五种研究设计方法:定量、定性、混合方法艺术本位和基于社区的参与性研究方法。本书第一部分总体讨论了研究设计方面的问题:什么是研究设计、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设计、这五种方法适合什么样的研究情境、伦理实践、文献综述,以及关于启动项目设计的具体细节。第二部分分别介绍了研究设计的五种方法,针对每种方法提供了相应的研究计划书模板,以及详尽的对研究计划书各项内容(基本介绍性信息、主题、研究计划、结论)的介绍,每一章都对计划书中的概念和词汇做了清晰的解释,来自许多不同领域的案例穿插其中,以供读者更好理解和内化。本书可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年轻学者制订研究计划、撰写研究计划书时的参考用书。书中关键术语和概念皆用黑体表示,配以易于理解的表格和图片;每章包含多个“复习站点”可供读者巩固知识;每章末尾设有“实操练习”,可让读者将相应章节的内容付诸实践。本书同样也可作为教材使用,具有许多方便教学的特点,如配备了配套网站和授课PPT等补充教学资源(根据书内提示获取资源),教师可根据本书开展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方法类课程。
-
建设用地蓝皮书邓红蒂,林坚,左玉强《中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报告》,主要依托自然资源部部署开展的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基于各级各类开发区经济社会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分别从全国、四大区域和四个重点城市群等不同尺度上,综合分析了2016-2020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水平、动态变化、区域格局和总体特征,并结合各区域与城市群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全书包括总报告、区域篇、重点城市群篇、专题研究篇与附录五大部分内容。总报告,综合分析2016-2020年全国开发区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变化情况,比较不同审批类别和评价类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差异,揭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状况、变化趋势、类型差异和主要特征,提出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对策建议。区域篇,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个部分,分别对各区域开发区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不同审批类别和评价类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差异,揭示各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状况、变化趋势、类型差异和主要特征,提出相应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对策建议。重点城市群篇,对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开发区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各城市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状况、变化趋势、类型差异和主要特征,结合各城市群开发区发展现状提出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对策建议。专题研究篇,梳理总结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和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评述现有相关学术研究,分析典型开发区和典型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特征。附录,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依据清单进行总结,对2016-2020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进行汇总制表。
-
范式共生与交融刘勇多年来,我国新闻写作的教学和研究一直存在着重“术”轻“学”的倾向,往往停留在技巧层面,缺乏理论的深入总结。新闻文体史作为勾连新闻学研究中“学”与“术”的一个重要契合点,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本书力图跳出传统编年史的框架,以“范式”变化为主线,纵横结合,对70年来中国新闻文体的演进展开阐释:首章为纵向研究,提出了当代中国新闻文体中实存的“宣传”“文学”“专业”三大“范式”,并基于“范式”的共生和互动划分出五个历史阶段;第二章至第四章为横向研究,分别围绕三大“范式”各自的形构与演化展开论述;结语部分结合当下的数字化语境,提炼出第四种范式——“新闻文体杂合范式”。本书提出的“新闻文体范式”理论,为新闻业务史研究拓展了新路径,也为互联网时代新闻呈现方式的变革、新闻实践的革新提供了借鉴,对新闻传播学研究者和新闻行业从业者均具有参考价值。
-
正能量网评周成洋本书摘编了作者撰写的部分文章,分为“育英观语”“上游之志”“谈政时言”“世俗见论”“杂说相音”等五个篇章。书中既有引导向上、启发感悟、催人奋进的言论,也有观察社会时事和政治的观点。这些文章就像一只划过湖面的飞鸟,在一望无垠的大湖里,掠过的身影可能显得非常渺小,但毕竟真实存在过。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任何事件在网络上泛起的涟漪最终都可归于平静,但并不等于消失。重拾作者的这些文章,可以帮助读者走近一些不曾触及的事件和思考。
-
语义论石安石本书讨论语义的性质、词义、句义等普通语义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作者介绍、梳理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学术动态,结合汉语和其他语言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对语言事实的分析。本书作者长期教授理论语言学和语义学课程,并对词义、义素、模糊语义、句法语义、预设、歧义等问题做过深入的研究,因而本书既有理论深度,也有事实广度;对所讨论的每个概念都结合语言事实做细密的分析,因而本书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很值得吸收和借鉴;本书语言晓畅、朴实,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