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
-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民国)赵元任 等本著由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丁声树、杨时逢、吴宗济、董同龢等共同撰写,商务印书馆1948年出版。作为汉语方言学名著,收入《荆楚文库》。全著包括分地报告和综合报告两个部分。分地报告分列全省64个方言点的详细语音材料,每一点都有声韵调表,800个同音字表,方音与古音比较表,还有一部分会话材料。综合报告分列各地字音比较,常用词比较,湖北方言的分区,以及56幅方言特征地图。本著作为汉语方言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湖北方言研究的深化,对于汉语语言学学的建设,对于语言文化的传承,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
公文高手的修炼之道 笔杆子的写作进阶课胡森林暂缺简介...
-
公文高手的修炼之道 笔杆子的写作精品课胡森林暂缺简介...
-
宁夏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产区构建路径研究王劲松 李月祥本书是在上述课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分七章。全书着眼于现代农业、绿色农业、优质农业发展的新趋势,立足宁夏的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分析了宁夏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重点针对葡萄酒、枸杞、奶业、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对指导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高效种养业提质增效,实现从小产业向全链条、创品牌向创标准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发展融合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
迈向共同富裕范恒山《迈向共同富裕》收录了作者阐述脱贫攻坚问题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问题的论文、讲话、研究报告三十余篇。涉及脱贫的理论、政策、操作路径与方式及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的起源、推进的思路等的论述。此书既具深刻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操作性,对理论工作者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推进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新时代图书馆管理阿炳图书馆是教学和学科研究的重要基地,新时代赋予图书馆新的使命与担当,对其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本书选取六个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云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对其管理特点与发展模式、责任与使命,以及发挥的作用做了全方位的介绍,重点阐释了各个类型的图书馆在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背景下的创新发展路径,以及新时代其新的功能与定位,旨在为新时代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提供指导与遵循。新时代图书馆要实现管理与服务的双重目标。
-
图书馆有害生物综合管理上海图书馆典藏中心 编著本书介绍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在文博领域的应用,旨在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方法,依靠维持良好的保存环境和内务管理营造一个不利于有害生物生存繁衍的环境,从而起到保护藏品的效果。与传统的化学方法防虫防霉相比,IPM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轻微,是一种可持续的方案,有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和出色的防治效果。化学方法向IPM的转变,显示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日益深入,文献(文物)保护从被动的“抢救”“修复”转化到更为主动的预防性保护。 上海图书馆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文献保护工作,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是由共同参与上海图书馆IPM实践的多位作者合作完成的。在系统介绍IPM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围绕政策制定、措施与程序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特别是辅以若干“上海图书馆实践案例”,增强了参考性和实用性。本书既是上海图书馆推进IPM工作融入馆藏文献预防性保护体系的一份阶段性总结,亦是与国内图书馆界共享的一本IPM实用指引。
-
电影育人范胜武《电影育人: 中小学电影课程设计与实施》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 年度***重点课题《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电影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 DHA190431)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九章,不仅从理论层面对学校开设电影课程提出了指导,更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操作建议,覆盖电影课程全流程。书稿视角独特,填补了图书市场通过电影对学生发挥育人价值的题材空间,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
日常的深处王小伟在物质生活高度繁荣的今天,人们时常被外物所累,“想”回到相对贫乏的过去,重回人与物的和谐关系。为什么柴火灶比煤气灶烧菜更香?为什么自行车比汽车似乎更能承载?为什么炉子比暖气更暖人心?这种对过去生活的罗曼蒂克的想法值得玩味。作者王小伟琢磨了一种恰当的、刻画生活的手段,从怀旧的影像中梳理内心,透过自身的经验和长辈的回忆,回顾八九十年代以来我们熟悉的技术人工物(俗称“东西”)是如何生灭的,试图解释为什么在之前的岁月物件是如此金贵,仿佛家庭成员,而现在的物件变成了纯粹的商品,不再需要人花心力照顾,只剩下干瘪的使用价值。这或许反映了人们生活底层的逻辑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本书中所谈论的诸多技术物是“70后”“80后”和“90后”共同的回忆,有些是比较单纯的设备,比如电视、手机,有些是直接和生活相关的技术产品,比如住房和穿衣,还有饮食。王小伟以技术哲学为基,打破学术和文学的壁垒,写下这本以日常用品为主角的小书,刻画一段我们共同走过的集体历史。
-
社会网络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创新聂建亮著本书基于对全国11个省份1126名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立足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社会网络对养老资源的聚纳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依托社会网络提供养老服务的可行性,最终构建依托社会网络创新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实现机制。首先,通过梳理农村地区养老保障变革的脉络和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状况,总结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困境,了解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和服务的可及性;其次,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描述农村老人的社会网络及其典型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社会网络消减农村老人养老风险感知的作用,以测量社会网络聚纳养老资源的能力;再次,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社会网络、村域社会资本对农村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意愿的影响以及农村老人接受社会网络提供养老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从而厘清依托社会网络供给农村养老服务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发生、维持、激励保障、监督、反馈等方面构建依托社会网络创新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实现机制,并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