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
-
冰点故事李大同著《冰点》是中国青年报1995年开办的一个专题特写版。“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想法”,首次将普通百姓的生活作为中央媒介新闻着力表现的对象,引起读者热烈的反响。其后,《冰点》创出一条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细腻、生动的描述为基点,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与变迁、讴歌真善美、抨击假丑恶的办刊新路。《冰点》报道被各地报刊大量转载;其中多篇被拍成电视专题片;有4篇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目前《冰点》已出刊330多期,累计近300万字。《冰点》报道已有三家出版社精选成书,被多所大学新闻系列为必读参考书。理念:普通人占这个世界的99%,只有赢得平凡,才能赢得世界。 李大同就是《冰点》的创办者和主编,他强烈地感到,一个编辑具体的思考和工作状态,一篇引起极大社会反响的报道的出笼过程,对有志从事新闻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们来说,是相当陌生的,而他们在学校里,很难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往好里说,他们充其量只能研究一些“好的”公开的报道,但新闻运作的真正内涵,往往不在报道之内,而在报道之外;新闻“大制作”就更是如此。于是他回顾《冰点》从创立到今天10年多的历史,讲一些报道和制作背后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将要回顾的,主要是他办《冰点》的实践,由一个一个故事组成,也间有这些年里的一些思考文本。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还有无奈的妥协和硬起头皮的抗争。如果说,新闻工作者在某种意义上是在“记录历史”的话,那么,在这本书里将尝试写写“如何记录”历史,谈谈一个大报编辑在自己主持的版面里,如何记录自己眼中的中国的故事。
-
新闻业的怀乡病许知远本书是一部媒体评论集。身为《经济观察报》主笔的作者许知远,从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视角,以新闻写实的手法,聚焦《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财富》、《经济学人》、《连线》等这些全球传媒巨擎,对它们的经营理念、发展历史、未来走向进行了有益的梳理、回顾、总结和展望,展现了这些传媒帝国的精英们的媒体精神。新闻从业者、传媒行业相关人士、媒体研究人员,以及对传媒业感兴趣的业外人士。
-
不能承受之“亲”杨杨著她是恬静可人的海归女子,在华灯初上的夜酒吧里遇上了身为律师的他,暗生情愫。那是一段温存但始终朦胧的感情。他试图以他的法律知识和经验去保护她,帮她抵御来自上司的性骚扰。然而,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了,他妻子过往生活中最黑暗的一段经历突然被连根扯出,他的婚姻,他的生活几乎溃作一盘散沙。他是知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受到女上司骚扰的同时,习惯性递向手下的漂亮女员工“伸手”。殊不知善恶终有报,他最疼爱的妹妹,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女孩也正在遭遇着来自其他男人的性骚扰……中国第一部反性骚性扰行为小说。公交车上、办公室内、手机里……性骚性如蛆附骨。一场场不堪忍受的“体贴”,一段段令人齿冷的“艳遇”,一次次“触”肤之后的切肤之痛……走不出阴影,忘不了的伤害,性骚扰,正在你身边发生!继续沉默,将可能陷入性侵犯的泥潭!小说的作者杨杨以女性细致入微的目光、朴实流畅的语言,讲述了围绕4个女人发生的曲折故事:打工妹出身的“富姐”任芳菲、“海归”女白领齐海蓝、刚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杨欣然、家庭主妇林青,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到性骚扰,她们对性骚扰的不同态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尴尬处境,让读者不由得生出一连串感慨:为什么性骚扰这种社会现象无处不在?为什么在某些地方容忍性骚扰甚至成了职业发展乃至保住饭碗的必然代价?屈服于性骚扰对家庭对事业真是后患无穷,可是,挺身而出反抗性骚扰在现实社会中必然是一场无法打赢的官司吗?小说鲜活生动地展现了性骚扰对妇女人格尊严、工作权利等方面造成的侵害,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品呼吁立法保护、鼓励依法维权反性骚扰的思想倾向。《不能承受之亲》里最具有反抗意识的“海归”白领齐海蓝,将骚扰者诉诸公堂,她取证时的艰难、维权时的无助、所承担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败诉的风险……“成本”不可谓不高,让人望而却步。在现实中有许多女性面对性骚扰时,主要是出于名誉的考虑,出于害怕繁琐的法律程序而宁愿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
五魁首苗炜著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开播十年之际推出的一本纪实性作品。全书约21万字,由《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执笔,基于大量采访和第一手资料,解密了众多CCTV5成长中的幕后故事,记述了CCTV5发展中有重要代表意义的事件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真实细节、性情人物、幕后故事,经由作者个性化的风格写作,辅以理性的分析和宏观的俯瞰,使得该书充实丰满、引人入胜。<
-
大龙脉张嵩山、任荣会十九世纪后半叶,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中国兴起开办洋务”热潮,相继出现了机器局、制造局、轮船招商局等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官办企业。然而,生产所需的煤炭却完全依赖进口,就连航运轮船都要烧“上等英国煤”。为摆脱洋人控制,洋务派官僚奕祈、李鸿章决心发展煤炭采掘工业。 不料光绪二年冬,北洋兴建磁州煤矿失利,几十万两银子打了水漂,引起朝廷一片责难。李鸿章派上海著名大实业家唐廷枢秘密北上勘察,发现开平大煤田。然而因清东陵惠陵地宫渗水,保守的醇亲王以开平乡民乱掘小煤窑,泄了皇陵龙脉地气为由,禁止开平办矿。李鸿章请出恭亲王奕新出马打通关节,这才组建起以唐廷枢为总办。官督商办的开平矿务局,采用西式机器采煤。由于担心暴露一桩冤杀案.东陵工部郎中博兴和遵化知州郎瑞千方百计阻挠办矿;当地乡民也为自身利益,屡屡与矿务局发生冲突;英国领事和怡和洋行大班为把持中国煤炭市场,不择手段地设套陷害。素有富国强民之心的唐廷枢矢志不移,步履维艰地建起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大煤矿——唐山矿。 大型煤矿必然借助铁路运输,然而铁路却是清代大忌,朝中顽固派大臣屡屡上书,向慈禧条陈铁路之弊。李鸿章为避免因路废矿.也拒绝唐廷枢修筑铁路的一再请求。眼看开平煤炭积压成山,运不出去.唐廷枢只好动用上千劳力,历时逾年,修建一条十八里长的铁路,用马拉车厢;再开挖一条八十里运煤河,沟通蓟运河,将煤转由海路运至天津。如此辗转装卸、运输,成本比铁路运输高出二十倍。唐廷枢在不断争取火车运输合法化的同时,派雇用的英国机师秘密制造“龙”号机车。英国机师擅自试行机车后不久,光绪东陵祭陵时遭遇地震。慈禧将其归咎于机车行驶,震动龙脉,惊扰了地下祖宗。唐廷枢被投入遵化大狱,唐山煤产量也随之急剧下降。几个月后朝局骤变,甲申易枢。中法交战,机器、制造各局催要煤炭,慈禧开释唐廷枢。 为了实现铁路运输,唐廷枢说服李鸿章,步步为营地先邀请朝中顽固大臣坐火车参观唐山矿,改变他们的观念;继而在紫禁城里专为慈禧铺设了一条几里长的小铁路,供她坐着小火车游玩三海,从而打开中国火车禁区。不仅唐山十八里铁路获准行驶火车,朝廷还允准再延长八十里铁路。醇亲王视察北洋水师时,李鸿章又以巩固海防为由,说服他同意将铁路再延长到天津,既运输煤炭物资,也兼营客运。从此.中国才有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铁路。 可是,因接连发生英国领事骗取开平股票和唐廷枢举借洋债,展筑铁路的事,激怒了慈禧,李鸿章被迫放弃唐廷枢,起用慈禧推荐的远房亲戚为矿务局总办。三名英国矿师、机师愤而辞职。为中国煤炭工业和铁路运输沥尽心血、积劳成疾的唐廷枢,在去职途中病故于天津。李鸿章与北洋官僚悉数到场吊唁,各国驻津领事馆一律降半旗,向这位中国近代工业的开拓者致哀。
-
“丧家犬”的呐喊(日)酒井顺子著;常思纯译名列2004日本“十大流行语排行榜”的“丧家犬”一词在日语里是“makeinu”,原意指“斗输了的狗”,又指“失败者”。该词的始作俑者是日本通俗作家酒井顺子,这位38岁的单身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把“那些30多岁仍然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的人”称为“丧家犬”。在书中,她分析这类人产生的原因是婚姻对当代日本女性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虽然她们嘴上示弱,自称为“丧家犬”,但是她们却独立自主,越来越希望自己在异性面前充满吸引力,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而宁愿选择单身。本书是一部女性话题随笔集,当你翻开书本第一页的时候,你的是“丧家犬”们垂头丧气的模样;当你读完最后一页的时候,眼前浮现出的可能却是她们自由自在的身影。
-
文学新书评白烨主编“文学新书评”是各类文学图书评论文章的精选与汇编,拟定每年一本。社科文献出版社此前已有“史学新书评”等,拟再增加一种“文学新书评”。2003年底,该社编辑中心主任宋月华就诚邀我编选“文学新书评”。我一因年头岁尾忙得不可开交,不想给自己再“火上浇油”;二因对这份东西能编成什么样子、产生什么效果,也没有把握;因而犹豫不决,拖了下来。2004年底,宋月华又几次重提此事,我既感到盛情难却,也觉得辛苦一场编出一本“文学新书评”来,也算是“抢”着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于是,从年底开始再搭上春节长假,终于把这件事情做成了现在这个眉目。事实上,当今文坛对于年度文学状况的反映,除过我主持的“年度文情报告”之外,就是名目不一、品种繁多的作品“年选”了。这些“年选”,除过编选者不同、作品稍有出入外,可以说互相之间的区别并不大。而有关文学作品图书、文学研究著作的评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而现在文学图书逐年增多,在文坛内外也影响甚大;有关文学图书的评论,事实上也介入了文学的生产与流通;把这些方面的情况汇总起来加以集中的反映,显然是必要和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和不可或缺的。文学与史学等明显不同的是,它不只是一门学科,它还有作家创作的实践,读者阅读的体验,它是一个运动着的“文学活动”。因此,这本“文学新书评”,就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文学活动”,以较大的篇幅关注文学作品,扫描文学阅读,并在以长篇小说图书为主的前提下,兼顾各类文学创作的成果。即使是“学著论评”,也尽可能地照顾到学科的方方面面。对于书评文章的择取,既看所评对象的重要程度,也看评文本身的精彩与否;意在通过这种双向择优的选取,既以点代面地反映一年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累累硕果,也由此折射有关这两大类文学图书的评论的不菲收获。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以书评的方式说文学,或换个角度看文坛。我为长江文艺出版社编有《年度中国文坛纪事》、《年度中国文论选》,为社科文献出版社编有《年度文情报告》,加上这本《文学新书评(2004-2005)》,有关反映年度文坛和文学状况的图书有四种之多了。这几种书可以相互参照着看,因为把它们联系起来乃至总和起来,才是一个跃动不羁又相对完整的文坛。《文学新书评(2004-2005)》今年是首次编选、初次问世,无论是总体的思路、栏目的设置,还是文章的择选,都在用了心思的同时留有不少的遗憾,望读者和方家不吝指教,以使它更好地成长,不断地完善。《文学新书评(2004-2005)》在编选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杂志和报纸书评专栏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来自“新浪网·读书频道”、《书摘》杂志和开卷图书研究所的鼎力相助,在此谨表谢忱。
-
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李锐著毛泽东很早就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胆识的人。他不仅是一个刻苦用功、好学深思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他如此关心着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这些都很值得年轻人学习。此次重新推出《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图文版)的目的,也是为引导和指导当代年轻人读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了自知”都是毛泽东的读书信条,本书教授青年学生博览经典著作,有目的的选书、读书,取汲书中精华。读《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学习毛泽东的读书方法;学习他意志坚定、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读书精神。正如大家所知,读书造就了毛泽东,他从农民的儿子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又都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奋发踔厉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而早年的读书取向和对革命道路的探究是他后来政治、革命思想形成的基础。毛泽东本人是怎样响应历史的召唤,从而使自己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伟大人物的?他从学生时代开始,曾为此作过一些怎样的努力?李锐先生从第一手材料的翔实考证和精密分析,引出观点和见解,在《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中为你作答。该书分为30章,以毛泽东早年读过的重要书籍和对他有深渊影响的人物及所接触的时间为纵横线索,对毛泽东的早期思想及早期历史观等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
传媒的运营时代张建星著《传媒的运营时代》以天津市惟一一家报业集团——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十报两刊一网四家公司的发展为背景,收录了作者近五年来在不同场合的30篇演讲、讲话稿。相对于那些缺乏操作性的理论书籍而言,本书除了介绍作者“从媒体经营到经营媒体”、“中国传媒发展的三个阶段”等在国内传媒界颇受肯定的观点之外,更是一本难得的实战手册、操作指南,详细解析了天津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以此探索新形势下国内传媒业的运作发展规律,并试图从新的角度和深度上解释这些规律的特征、内涵和意义。传媒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媒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的传媒业经过近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历史性地从媒体经营质变到经营媒体。作为天津唯一一家报业集团的领军人,张建星带领他的团队在五年的时间将一个严重亏损的报社,打造成旗下已拥有十报两刊一网的传媒航母。其迅速发展壮大的成长轨迹,对于当今的传媒业应该起到一些启示性的作用。而相对于那些缺乏操作性的理论书籍,这是绝对的实战手册。本书收辑的大多是作者近年间的一些讲话,全部是直话直说的即兴演讲,随事而至,随情而至,因而,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讨论性、启发性和难得的真实性。激情澎湃、活力充沛的文字充满对新闻事业深沉的挚爱,对新闻改革的执着追求。
-
暗访淮河偶正涛著A01 本书揭示了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是一部具有警示作用的反思力作。记者沿淮河流域的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深入基层与现场,通过明察暗访,对淮河治污10年的历史、现状、资金投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总结,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真实地反映了沿淮居民因污染而面临的生存危机。淮河是一条年轻的河。尽管在中国排名第三,但与老大哥长江、黄河相比,资历要浅得多。现在淮河流域的很多土地,包括安徽、江苏的一部分,还是依靠黄河、长江搬运沙土“造”出来的。这是新华社记者对淮河污染状况的暗访报告。记者调查显示:淮河治污十年投入600多亿元,淮河污染严重反弹,重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流域约60%为劣五类水质,污染由地上波及到地下。本书揭示了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是一部具有警示作用的反思力作。编辑推荐本书是新华记者对淮河污染状况的暗访报告。记者调查显示:淮河治污10年投入600多亿元,淮河污染严重反弹,重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流域约60%的劣五类水质,污染由地上波及地下。作者以记者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冒着生命危险采集来的第一手资料,告诉人们淮河污染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