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
-
连战档案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 编连战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人物。他家世显赫,人脉深厚,祖父为著名历史学家连横,连氏家族世代与台湾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辜振甫等名人为世交。他被称为台湾最有钱的阁揆。他被称为气劲内敛型政治人物,喜怒不形于色;他带头整合泛蓝,开启两岸和平之旅,为实现国共两党再次握手起了主导作用。本书有大量连战的自述性文字和连战夫人及其女儿的日记,独家收录了连氏家族的家书和相关文件,从中既可从连战宦海沉浮中感悟其从政之道,也可了解连战鲜为人知的感情生活与心路历程。该书以大量历史档案馆馆藏的历史性图片和资料,完整地再现了连氏家族在台湾的发展轨迹。本书文字参选了陈凤馨女士《遇见百分之百的连战》、杨渡先生《历史的转折点——连战大陆行》、杨力宇先生《有容乃大——连战从学者到阁揆之路》及连方禹女士《半世纪的相逢——两岸和平之旅》等书的部分内容,图片由中国新闻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陈观馨女士等提供。
-
心碎的声音黄敬文 著《心碎的声音——战后伊拉克采访实录》真实记录了新华社记者黄敬文在伊拉克十个月的心路历程。 2003年他主动请缨,带着对巴比伦空中花园曾经的想象,踏进今天硝烟弥漫的土地。他来不及观察这里以前发生了什么,却看到茫茫沙漠,沉沉戈壁,大批疲惫的难民长途奔波却求助无门,衣食无着。如今黄敬文用一名中国记者的视角为我们描述了战后真实的伊拉克。这本书既是历史的见证者,又是记者遭遇战争无以规避的思索。本书图文搭配,以200多幅优秀的摄影图片,真实再现了战后伊拉克全貌。
-
平衡陈晓萍著本书作者通过八个不同角度的感受告诉读者,保持工作、生活平衡的决窍其实是心态。并通过作者的榜样告诉读者如何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修炼心态。希望透过这些文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观察人(包括自己)和管理人的乐趣,也能体会到幽默的力量和磨练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些文字让大家体会到工作的快乐和生活的美丽。...
-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赵玉明广播电视史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从宏观上来说,一方面它属于历史科学的范围,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科技史,特别是新闻史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又是广播电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与广播电视理论、广播电视实务等一起构成广播电视学的整体。广播电视史学的任务是研究和探讨广播电视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并从中寻求其发展规律和总结历史经验,为办好广播电视服务。广播电视史乃至广播电视学是否可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多年来颇有争论。直至1992年11月原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以后,争论始告一段落。上述国家标准中明确将“广播与电视”列为“新闻学与传播学”所属二级学科之一,同时又将“广播电视史,,与“广播电视理论”、“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播音’’等一起列为“广播与电视”所属的三级学科。至此,广播电视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现在,摆在广播电视史教学研究人员面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具体过程入手去研究、探讨,把广播电视史这门新兴的学科建设好,使其在人文社会科学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里首先回顾一下中国广播电视史研究的进展历程,也许从中可以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
-
民族瑰宝马寅初李正宏,黄团元 著马寅初的童年并不幸福,家中也并不富足,求学并不顺利。尽管如此,他却毕生都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仅是中国当代的经济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人口理论更是闻名中外,在多学科、众领域皆有建树。让我们借此书回放一下他坎坷多舛的一生。马寅初:绍兴县人。这位睿智而聪慧的“才子”的家中并不富足,童年并不幸福,求学并不顺利,所追求的理想并非事事如愿,赤子之心并非人人理解。他的一生,坎坷多舛。尽管如此,他毕生都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而同样令人景仰的,还有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说敢做的个性;坚持真理,“粉身碎骨全不怕”的大无畏精神!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看看这位平凡而非凡的马寅初。
-
习惯性八卦黄集伟著本书是黄集伟第五本城市语文解读,黄集伟是个耳朵很馋且嘴巴很贫的人,使得他的每本语词都不仅与时俱进、活色生香,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而且都多少有那么点“意思”,让人读来饶有兴致乃至忍俊不住。黄集伟通过解析语词的方式探究时代的变迁,把握时代的脉搏。他一年一本的笔记传递着思索、调侃、揶揄与快乐。黄集伟的“语词笔记”系列里的那些千字短文,可以从多种角度阅读:它可以被当成报纸副刊上的千字短文快速消费,也可以被当成时尚文化、流行文化、民间文化的一个不完全档案;它可以被当成一个当代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个人化、伪学术尝试,也可以被当成一个可能提供更多谈资的资料夹……到底何为,你可以看——看了你就有感觉,看了你就有自己的评判。
-
谈性正浓荆歌“谈性正浓”是作家荆歌于《青春》杂志全力主持的专栏,被评为年度 “读者最喜欢的专栏”。苏童、叶兆言、毕飞宇、李敬泽、车前子、林白、李洱、叶弥、邱华栋、戴来、魏微、朱文、洁尘、麦家、葛红兵、施战军、徐坤、朱文颖、张者、洪治纲、金仁顺、陆离、韩东、刁斗、王小帅、陆川等近百名作家、诗人、导演激情讨论,话题包括网恋、异国爱情、性骚扰、外遇、变性、性描写、性感、私家侦探、选美、换妻、电影分级等数十个,关于爱,关于性,他们丝丝剖析,出语不凡,他们在对话中展示思考的魅力。这是一部敏感话题的对话录,更是一部情感生活的指南书。
-
一次对话定成败(美)斯科特(Susan, S.)著;杨励轩, 静恩英译《一次对话定成败》为我们照亮了一条走向更加真实的道路,阐释了一种展现自我的崭新方式,以及作为一个人或一个领导,你应该坚守的信条。十六年来,苏珊·斯科特一直致力于培训客户强势对话的艺术,使他们通过改变旧有对话方式而取得非凡成果。正如她所言:事业成功越来越依赖于这种与同事、客户、朋友和家人积极进行的考察现实,增长见识,解决难题,激发内心雄心和充实关系的对话方式。《一次对话定成败》向你展示了如何利用对话法则、技巧和丰富的案例,一步一步地从第一次强势对话——与自己的对话——发展到应对那些最困难最重要的对话。苏珊·斯科特教你:如何克服障碍走向有意义的对话如何扩大和丰富你与同事、朋友、家人谈话的领域和内容参如何通过提高对话清晰度,促进理解和推动改变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如何满怀勇气和同情心熟练地质询他人的错误如何避免在讨论中发生摩擦如何控制自己和他人强烈的情绪如何建立与同事、客户、朋友及家人的崭新关系苏珊·斯科特想让你取得成功。为此,她告诉你,必须有效地进行日常的交流,这样你才能传达出你想要传达的信息,同时也得到你需求的信息。在这本指导书中,斯科特为你提供了以下内容:·克服阻碍有效交流的障碍·扩展交流范围,丰富交流内容·提高谈话的清晰度,促进理解·控制双方谈话情绪《一次对话写成败》是一本优秀的指导书,可以改变那些对你的成功至关重要的对话;它可以为个人和组织提供积极改变的机会,使日常人际互动更加有效,对目标有全新的理解以及与人们——工作中的同事,家中的亲属以及你生活各个领域中的人——联系的新方式。
-
你是中国人吗?蒋清越 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从小说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这块土地肯悲伤,也有欢乐,有苦恼,也有开心一刻。这是我们的家乡,有我们的父母、亲戚和姐妹兄弟,这里有我们的老师和从小到大的朋友。不错,现实中的确有着许多不如意民的地方,但是,外面的世界就真的是天堂吗?难道这一切的不如意就和我们这些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吗?我们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自己周围发后的种种事情……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去热爱的话,又有谁去去热爱?我们自己都不赞美的话,又有谁去赞美?我们自己都不去改变现状?又有谁来夫我们改变?我们自己都不去珍惜的话,又有谁来珍惜?如果你是中国人,那么,就请从现在做起,去重新拾起祖上光荣,恢复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传统,去真心地孝敬父母,敬爱同事亲友,对上司要忠心耿耿,对下属要关怀备至,多多用心来为大众和社会服务,多去亲近对社会做过贡献的德高望重的长者,去做一个真正快乐而勇敢的中国人。哪怕是少了一颗螺丝钉,宇宙飞船就很可能会偏离轨道,甚至失事。同样的,中国的富强与繁荣,当然也少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参与和努力。你是中国人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国人的立场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中国古代孟子曾经说过,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庭,家庭的根本在于个人。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中国人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的根本,而每一个中国家庭就是整个中国的根本。人世间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却找不到可以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方。每个人有每个天生的个性,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足,每个人有每个人各自的痛痒,每个人有每个人各自的喜好,每个人有每个人各自的梦想。每个人只能各息去摸索,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一个是这样,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一个国家就更是这样。整个人类的大历史其实是由每个人的小历史所共同组成,也就是说,整个中国的历史,首先是每个中国人的小历史。所以研究历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吸取从前的经验教训,避免从前的过失错误,更大程度地提醒让今天的每一个人能够去做好自己手头上的第一件事,让每一个活着的中国人过得幸福快乐,让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善,让人们每天活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因此,作为一个具体的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多内容]
-
埃及禁果(英)拉尔夫·伊利斯(Ralph Ellis)著;李旭大译起初(1起初,神创造天地这肯定是古往今来最为有名的语录之一,然而同时也许是最使人迷惑,最不易让人搞明白的一句话。因为,它绝非译自我要在这里提出异议的希伯来语或希腊语,而是译自这句话最初所使用的语言。我在本书中始终认为,我们如今对《创世记》中的亚当与夏娃的著名故事的理解,来自希伯来人对一个非常古老的版本的翻译。因此,探究这句话和这个故事的基本意思和最初意义的时候,我们需要比《摩西五卷》的七十子(Septuagint)希腊文本或马所拉本(Masoretic)钻研得更加深入。我们必须回到理论上的原始资料中去寻找《创世记》的原文;就在许多学者试图发现这样一种原文的时候,我认为自己在偶然间发现了一种如此做的方法。正如我在以前的所有作品中已经证明的那样,以色列人及其宗教都与古埃及有关;以色列人最初是古埃及人,而且他们的宗教也是古埃及的宗教—尽管后者受到了圣经人物亚拉伯罕和摩西(我认为这二者都是同时期的古埃及人)的极大影响。但是,假如以色列的宗教和许多相关的以色列风俗都来自埃及人的祖先,那么他们的语言会不会也是这样呢?在前面的作品中,我还为证明许多希伯来文字与它们的埃及对等文字之间存在极大的相似性打下了基础,本书将把这种认识再推进几步,进而表明希伯来语实际上是古埃及语言的后代—希伯来文显然源自古埃及语。在附录五中,读者可以读到一部收词广泛的关于希伯来文字及其埃及语同义词的字典。因此,从这次研究一开始就应该指出的是,在《摩西五卷》中的希伯来文字当中,绝大多数实际上都直接取自它们的埃及语同义词。因此,这些古埃及语便直截了当地转化成了希伯来文字。然而,这的确意味着:假如《创世记》的原文可以根据最初的埃及人的观点进行分析和理解,我们仍有可能看到和读出隐含在原文中的埃及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