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
-
影视媒介语境中的跨文化传播林仲轩本书是在影视媒介语境下探讨跨文化传播现象,以案例分析为依托对国内外影视媒介中的跨文化实践与理论进行梳理分析。首先,对跨文化传播现象进行历史溯源,并介绍了影视媒介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特点,强调影视媒介的特性及其与跨文化传播间的相互作用。其次,基于丰富的影视媒介案例,从不同的理论视角逐一分析了跨文化传播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文化价值体系、文化霸权、文化偏见、文化差异、文化符号、文化融合、文化认同、跨文化冲突、跨文化适应、跨文化接纳等。最后,聚焦中国借由各类影视媒介进行的对外传播实践,希冀为中国未来的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提供参考。
-
传播的历史[加]保罗·海尔(Paul Heyer),彼得·厄克特(Peter Urquhart) 编, 董璐,何道宽,陈继静,王树国 译《传播的历史:从石器时代的符号到社交媒体(第七版)》以传播媒介的形态为线索,梳理了大众媒介形成的历史和传播学科的发展状况,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入门读物,旨在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人类历史背景下,思考传播媒介的使用及其后果对人类行为发展与社会经验积累的影响。《传播的历史:从石器时代的符号到社交媒体(第七版)》分为八个部分,从史前时代开始,到当今数字时代结束,增加了关于互联网、新媒体等的内容,收录了一些近期的优秀学术成果,从历史角度对新媒体形式进行了梳理,还增加了关于媒介史的新章节,探索了早期媒体与当代传播之间的联系,集结了各领域公认的杰出专家的成果。
-
未来媒体蓝皮书林小勇本书为第6本未来媒体蓝皮书,以“AIGC:迎接智能媒体的下一个时代”为主题,聚焦2022-2023年我国未来媒体在AIGC新时代下所面临的创新与挑战。全书设置“总报告”“产业生态”“内容赋能”“环球动向”四大板块,全面探究未来媒体在AIGC领域的发展热点和存在的问题。“总报告”梳理了AIGC的技术变革及演进路径、多元化的场景应用与特点,探讨了AIGC全球监管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平衡难题,并结合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媒体发展的六维模型。“产业生态”板块重点从技术、用户、商业模式等角度,分析了AIGC带来的产业机遇与变革。“内容赋能”板块探讨了AIGC对新闻、电影、短视频、数字营销、电商直播、运动健康传播、虚拟数字人等不同领域,内容生成的赋能与影响。“环球动向”基于AIGC在英国、韩国等的行业发展背景,围绕应用场景、风险监管、发展机遇与未来趋势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
改革开放以来畅销书出版口述史庞沁文本书为聂震宁、唐浩明、周百义、安波舜、金丽红等超级畅销书策划者和创造者对改革开放以来畅销书出版历史的口述实录,内容包括畅销书的思想精华、读者价值、畅销原因、策划营销过程等各个方面,呈现出了改革开放以来畅销书思想观念的流变、社会历史的变迁、编辑出版经验的结晶,形成了一个畅销书典型人物、思想观点的历史长廊。书中采访者对11位口述者的特点、成就、运营畅销书模式等做了概括的总结,突出了每一位口述者成功的独特之处与关键核心。
-
近现代出版与新知识传播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编出版是思想和知识公之于众的重要媒介,上海则是中国近现代出版的发源地和中心。1949年以前,全国80%以上的出版机构集中在上海,90%以上的近现代学术著作在上海出版,上海出版事业引领了近现代中国新知识传播与思想进步的潮流。2022年10月29日、30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共同主办了“近现代出版与新知识传播”学术研讨会,全国各地近50位学者参加会议,围绕“出版与新知传播”“出版与文化交流”“出版与商业互动”“辞书与教科书出版”“出版与新文化”“出版与科技知识”“出版与政治活动”七个专题展开探讨。本书选编此次会议论文30余篇,研究涵盖书籍史、阅读史、印刷、翻译、版本和目录学等多元主题,体现了出版史研究的前沿动态。
-
文秘商务办公全能一本通何小兰在商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公司管理者为打理不完的琐事而烦恼,急切地想要找一位干练的文秘来辅助自己工作。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文秘这一职业。然而,文秘的工作内容系统且烦琐,并不是每一位想入行的人都能胜任,也不是每一位在职文秘都能获得公司管理者的好评。本书分为三篇,从会务工作、文书写作、档案工作、接待工作、商务礼仪、商务出差、沟通布局、沟通要领、协调工作、保密工作等细节入手,循序渐进地讲解如何适应文秘角色、如何弥补薄弱环节,实现自我提升,有利于读者增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的职业价值。本书“干货”满满,避免了文字堆砌,对丰富庞杂的资料进行深加工,去粗取精,保留了文秘实际工作的核心和精华。所以,本书既是即将走入职场的毕业生适应角色的参考书,又是在职文秘的实用手册。
-
一面不朽旗帜徐行本书研究了周恩来为建立、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卓越贡献;阐释了周恩来在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中、在几次国共合作中、在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中发挥的特殊重要的作用;探讨了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各国政党开展党际外交中作的大量工作及产生的深远影响;论述了周恩来在执政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方面的杰出思想与实践。本书勾画出周恩来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终身的光辉历史和崇高精神,向世人阐明了周恩来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历程的一个光辉缩影。
-
张传玺先生纪念文集《张传玺先生纪念文集》辑委员会 编本书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先生的纪念文集。张传玺先生于2021年2月27日去世,为了深切缅怀先生的道德文章,继承发扬先生的学术品德和学术成就,其弟子、著名学者岳庆平先生发起组织编撰委员会,邀请张先生的生前友好、同事、同道、亲沾先生教泽的学生、家人、弟子等惠赐佳作,由中华书局编辑出版《张传玺先生纪念文集》。 本书内容主要分三部分:一是“张传玺先生纪念座谈会”专题,收录张传玺先生去世周年北京大学举办纪念座谈会的新闻报道以及各位与会者经充实完善后的精彩发言;二是“追思”部分,收录回忆张先生生平事迹、与先生交往故事的纪念性文章;三是“治学”部分,收录评价张先生学术成果、学术成就或与先生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书中对张传玺先生的回忆和学术的评述提供了以往不为人知的珍贵资料,此外本书收录的学术论文来自国内史学界不同年龄段的学者,讨论问题涉及秦汉历史的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周伦玲周汝昌先生(1918—2012)早岁两度就读于燕京大学,后执教于成都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一九五四年返回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职。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新世纪之初,周先生不仅撰写了包括《红楼梦新证》、《诗词赏会》等在内的大量学术论著与随笔、诗词,参与文学古籍的整理和编辑工作,还妥善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文献资料,这就是数量极为丰富的师友翰札与书画墨迹。这批文献资料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学术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有鉴于此,中华书局编辑部特约请周伦玲女士编选本书,将周先生师友翰札及诗笺、画作较有代表性者按原貌影印刊布,并附参考释文,俾可嘉惠学林,以为相关研究的参考。本书收录张元济、汪鸾翔、夏仁虎、陶洙、胡适、吴宓、顾随、张伯驹、夏承焘、俞平伯、谢国桢、闻宥、商承祚、聂绀弩、缪钺、赵万里、张次溪、钱锺书、陈梦家、林庚、徐邦达、何其芳、启功、吴则虞、陈迩冬、吴晓铃、陈凡、柳存仁、黄裳、唐德刚、夏志清、许政扬等102位学人、作家的书札及书画墨迹近300通(件),每位书信作者均附小传,后附参考释文。
-
李学勤文集古史研究李学勤《李学勤文集》收录了李学勤先生自1956年至2018年期间所撰写的中文论著,约1000万字,分为7大类,即:古史研究、甲骨学研究、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帛学研究、学术史研究、序跋杂文。全套文集共30册,最后一册为篇目索引和学术编年。《李学勤文集》展现了李学勤先生60余年科研工作中所走过的学术道路,为全面了解李先生的学术成果提供了丰富材料,同时也将为中国学术、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特殊贡献。(以学术史研究卷为例)学术史研究卷包括第21卷至23卷,其中第21卷收录的是2006年由巴蜀书社出版的李学勤先生的专著《周易溯源》,李先生依据一些考古发现,再结合文献考订来研究《周易》这部“六经之首、三玄之一”,目的是通过以文献研究和考古学、古文字学互相配合的方法,论证《周易》经文与十翼的形成时代。第22卷收录了李先生约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写的文章共41篇,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哲学,此外还有好几篇文章研究《逸周书》《尚书》《周易》《春秋》《左传》《管子》《老子》等。第23卷收录的是李先生大约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十年所写文章45篇以及大约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所写的国际汉学研究文章15篇,主要谈论“学术”“学术史”话题,此外还谈论了国学、经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