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易与老庄潘雨廷著《周易》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杰作,被称为六艺之首。千百年来研究《周易》的学者专家非常多,本书作者就是现代的一位,他从《周易》与佛教和老庄的关系入手的这两部著作,是近年来《周易》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新世纪万有文库》是辽宁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旨在"为渴求知识的读者提供长期可读可用的图书,以证明生存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活动的必要,进而倡导社会上读书风气的形成,为广大爱书人创造坐拥书城的境界。"的系列丛书,它取材广泛,基本反映人类文化发展的概貌,为21世纪的现代人选定了一个家庭藏书的基本书目。《易与佛教易与老庄》是本套丛书第三辑中的一种,是已故著名学者潘雨廷先生的遗作,为其学生和家人整理出版,是潘先生生前研究"易与佛教"、"易与老庄"问题的文稿的合集。其中的《易与佛教》,主要在于用易数、易象、易理,特别是河图、洛书等来分析、解释佛教的理论,将易与佛教融会贯通,见解独到。《易与佛教》共包括14篇文稿,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论述了《易》与印度佛教的关系,后半部分论述了《易》与中国佛教的关系。《易与老庄》亦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论述了《易》与老子的关系,包括5篇论文,分别介绍易学、道教和老子其人其书的关系,并介绍历代《老子》注释中的哲理养生思想。后半部分论述了《易》与庄子的关系。本书是历史上少有的研究此一问题的著作之一,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信仰战胜苦难张文建著编辑推荐:本书通过史话的形式,生动描述了世界四大宗教之一——犹太教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作者以多年研习的积演所得,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地将犹太教创立、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编写成一个个故事,穿插着人物传奇、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等娓娓道出,使人们在阅读鉴赏中开阔知识视野。书中情节,均据本而述而无任意杜撰。
-
亲历盛典的参悟哈吉·穆·奴伦丁·敏生光著暂缺简介...
-
拔开云雾黄胜常著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要点的话,那就是“安心在般若上而行愿(尽其应尽之责任)”。可以说,这句话是学佛的人最简括最切实最有力量最有受用的修行总诀。上半句是心,下半句是色;上半句是智,下半句是境;上半句是立体,下半句是显用;上半句是安心,下半句是起行;上半句是觅道,下半句是修道;上半句是对内,下半句是对外;上半句是依理,下半句是依事;上半句是空义,下半句是行义;上半句是真谛,下半句是俗谛;上半句是开智慧,下半句是修福田。而这句总诀最妙处,尤在于当中的那一个“而”字,有那一个“而”字,而后色心一如、理事无碍、空有不二、真俗双融、福慧双修,才不致落于二边,也不致打成两截。若以天台三观来配,安心般若是空观,行愿是假观,而当中的那个“而”字便是中观。若以真言三部配着,安心般若是金刚部,行愿是胎藏部,而当中的那个“而”字便是苏悉地。总之,上半句是般若,下半句是业力,而当中的那个“而”字便是般若与业力。
-
走进灵光(英)米歇尔·摩尔科克(Michael Moorcock)著;方永德,宋光丽译《走进灵光》是文艺“新浪潮”运动时期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米歇尔·摩尔科克是文艺“新浪潮”的重要倡导者与热忱参与者。文艺“新浪潮”运动始于本世纪50年代的法国,在六七十年代席卷整个欧洲,其波及领域主要为影坛和小说界,参与者多为年轻一代的电影导演与作家。他们一改欧洲的文艺传统,大胆运用抽象派、象征派等流派的表现手法,刻意求新,突出创作者个人的独特风格,强烈表现个性色彩。“新浪潮”运动是欧洲现代文艺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文学与电影得到空前合作,双方都得益匪浅。
-
中华佛学通典吴枫,宋一夫主编暂缺简介...
-
幸福人生的原理(释)济群著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幸福,可是高度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许多人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依然活得不幸福。这是为什么?(1)不知幸福为何物;(2)不了?饨⑿腋H松脑怼R蛭死嗨魉胄腋H松车蓝郏跃」苋嗣瞧疵非笮腋#醋苁堑貌坏饺松男腋!?一、何谓幸福人类追求幸福,首先要知道何为幸福。所谓幸福究竟是一种客观实体?抑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幸福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假如不了解幸福的实质,却努力地去追求幸福,岂非太盲目了?1、幸福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通常人们以财富、地位、美满的婚姻、长寿、健康、美貌、事业成功、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等为幸福人生的实质,以为得到其中任何一种,便得到了人生的幸福。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幸福并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假如是的话:(1)幸福应该比较容易得到;(2)人类一旦得到某种“幸福实体”(如财富、地位等),就意味着得到幸福了,而事实不然;(3)有财富、地位的人多得很,他们未必过的幸福。由此可见幸福并非某种客观的固定实体。2、幸福是相对的一般人总是喜欢执著拥有某种条件为幸福,其实世间的幸福是相对的:(1)人类的愿望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异。或以有钱为幸福、或以有地位为幸福、或以长寿为幸福、或以健康为幸福,或以成家为幸福、或以独身为幸福、或以居住在繁华的闹市为幸福,或以居住在清静的乡村为幸福。因为人们的观念不同,对幸福的境界要求也不一样。(2)幸福从比较中产生: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处境不好,回忆过去的美好生活,会有幸福感;现在处境好,回想过去的痛苦遭遇,就会觉得现在很幸福。幸福也会从和他人的比较中产生。比如想想自己舒适的生活条件,再看看他人的贫穷,就会感到满足,觉得自己活得很幸福。(3)幸福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鞋穿在脚上舒服与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3、幸福由众多的幸福因素构成当我们偏爱某种东西(财富、地位等)时,以为得到这些东西就是得到幸福。其实,财富、地位等任何一种实体,它本身都不是幸福的实质,只是引发人生幸福的某一种因缘。幸福人生由众多的因素构成,中国古代有五福之说: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做为幸福人生而言,这些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4、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幸福是物质的?抑是精神的?有人以为物质条件优越就能活得幸福,这是把幸福看成是物质的;有人以为只要精神愉快就幸福,这是把幸福看成是精神的。其实,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1)凡人心随境转,舒适的环境是产生幸福的基础,如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和谐等,这说明幸福需要物质的基础。(2)幸福由心感受,只有健康的心境,才有幸福可言。心情不好,即使贵为皇帝,拥有天下的权力、地位和财富,依然会活得痛苦不堪的。二、幸福与不幸福世间由顺境和逆境组成。通常人们以健康为幸运,疾病为不幸;成功为幸运,失败为不幸;富有为幸运,贫穷为不幸……。生活在顺境中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幸运,很幸福;相反,有些人时运不佳,遇到逆境,人们就会认为那是不幸,是痛苦。然而社会或个人总是存在顺境和逆境,有顺境必然有逆境,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人类应该正确的认识它。1、平等而客观的看待幸福与不幸顺境与逆境既然是构成社会人生的两个方面,那么它的存在必然是合理的。(1)我们应该正视顺境与逆境的客观存在。就如白天和黑夜、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一样。(2)在顺境、逆境面前,不应该生起爱嗔之心。2、痛苦使快乐更快乐,不幸使幸运变得幸福世间的痛苦与快乐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有些人只要快乐,不要痛苦;只要顺境,不要逆境。可是假如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没有经历逆境,就无法认识到顺境的可贵,就像长期享有顺境的人,很难生起幸福感。因此,痛苦使快乐更快乐,不幸使幸运变得幸福。就如疾病使健康变得快乐,贫穷使富有变得幸福。3、幸福与不幸相互转换幸运与不幸不是绝对的,会相互转换。(1)幸运会转为不幸,比如手握大权是幸运的,但以权谋私,干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却造成不幸的结局;有父母溺爱的子女是幸运的,但在父母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小孩,走上社会难以独立却是不幸的;生在富有之家是幸运的,但过去许多纨绔子弟,不知珍惜财富,吃喝嫖睹,养成浑身都是恶习却是不幸的。(2)不幸会转为幸运,如逆境,使人奋发向上,将来对社会能大有作为。顺境使人陶醉,忘乎所以;逆境使人清醒,能引起对自身的反思,使人们对人生的认识更有深度。另外因祸得福,塞翁失马,都说明了幸运与不幸会相互转换。4、不幸中的幸福,幸福中的不幸人因为偏爱于某一点,才觉得自己幸运或不幸。喜欢当官的人,一旦获得官位,就会觉得幸运;假如没有机会当官,那就是不幸了。希望成家的人,谈上合适的对象,觉得幸运;找不到理想的对象,就觉得不幸。其实(1)幸运中包含着不幸。比如财富多,担心黑社会绑架;社会地位高,行动不自由;事业做得大,闲功夫就没有了。(2)不幸中包含着幸运,比如没有地位、名誉,就不会被地位、名誉所累;没有事业,就不会被事业所累;没有家庭,就不会被家庭所?邸?三、建立幸福人生的方法人类在无明的驱使下,盲目地追求幸福,结果得不到幸福,反而引来无尽的痛苦。要想得到幸福,就得有合理的方法。1、消除不幸福的因缘建立幸福的人生,首先要消除不幸福的因素。(1)错误的认识,颠倒的观念:如不信因果,胡作非为;或不了无常,执著永恒等。(2)强烈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去面对世间的一切;或执著自己拥有的一切为我,如执身为我、执名为我、执财富为我等。(3)贪嗔痴:假如让这些烦恼支配自己的人生,就会害已害人。(4)不善的行为:种不善因,招感苦果。这些都是造成人生不幸福的因素。假如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就应该努力地消除它。2、无所得、不受有漏的世间,必然会存在种种不幸。可是有时面对同样的环境,人们痛苦的程度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1)世间的不幸,因为你在意了,才会对你构成伤害;假如你不在乎,天大的不幸也没什么了不起的。(2)摆脱个人的情绪,正确认清人生的现实,观诸法空、无所得,就能坦然的面对人生的不幸。3、广种福田──行善幸运与不幸,都有它的因缘因果。幸福人生的获得:(1)不种不幸之因,就是摆脱各种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缘。(2)广种幸福之因。多行善事,如修十善等,开发生命中幸福快乐的源泉,就能得到无穷无尽的幸福。4、生活简单、思想单纯现在的都市人,大多觉得活的很累,原因是什么呢?社会太复杂了,生活太复杂了,心理太复杂了。身体的疲惫,睡上一觉就能解决,如果思想太复杂了,想睡都睡不着。人类的痛苦有身苦与心苦,身体有痛苦的人只是少数,而心理上存在痛苦的人是普遍的。复杂的社会、复杂的生活,使人活得很累;而复杂的思想,会滋生种种烦恼、妄想。相反生活简单、思想单纯,使人轻松、自在。5、知足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觉得幸福的时候,那才是幸福的;相反他自己不觉得幸福,你能说他幸福吗?获得幸福感,知足是一种廉价的方式。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既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总是不满足,生不起幸福感;而知足者,却能在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中,得到满足和快乐。四、结说幸福人生的建立,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幸福;其次要探讨幸运与不幸的因缘因果,一方面从根本上消除造成人生不幸的原因,另一方面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因缘,只有这样才能究竟获得幸福人生的结果。
-
打破枷锁黄胜常著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要点的话,那就是“安心在般若上而行愿(尽其应尽之责任)”。可以说,这句话是学佛的人最简括最切实最有力量最有受用的修行总诀。上半句是心,下半句是色;上半句是智,下半句是境;上半句是立体,下半句是显用;上半句是安心,下半句是起行;上半句是觅道,下半句是修道;上半句是对内,下半句是对外;上半句是依理,下半句是依事;上半句是空义,下半句是行义;上半句是真谛,下半句是俗谛;上半句是开智慧,下半句是修福田。而这句总诀最妙处,尤在于当中的那一个“而”字,有那一个“而”字,而后色心一如、理事无碍、空有不二、真俗双融、福慧双修,才不致落于二边,也不致打成两截。若以天台三观来配,安心般若是空观,行愿是假观,而当中的那个“而”字便是中观。若以真言三部配着,安心般若是金刚部,行愿是胎藏部,而当中的那个“而”字便是苏悉地。总之,上半句是般若,下半句是业力,而当中的那个“而”字便是般若与业力。
-
五百罗汉李增新,高寿仙撰文;齐斧,庄雪敏,李佐编绘佛祖在罗阅衹竹园中与从比丘、菩萨聚会、地上生出文陀般花,百万花叶上各有佛坐之,佛前各有菩萨向佛请教佛理。佛祖视谁为佛时,谁即升到天空,散发花香。阿泥楼请教佛祖,佛祖阐述:“菩萨清净故致花香”。
-
是我不是我黄胜常著说开来,这本书是以佛法这把锋利的解剖刀,对着作者自心下刀。这样,就不能不出现一些鲜血淋漓的场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要点的话,那就是“安心在般若上而行愿(尽其应尽之责任)”。可以说,这句话是学佛的人最简括最切实最有力量最有受用的修行总诀。上半句是心,下半句是色;上半句是智,下半句是境;上半句是立体,下半句是显用;上半句是安心,下半句是起行;上半句是觅道,下半句是修道;上半句是对内,下半句是对外;上半句是依理,下半句是依事;上半句是空义,下半句是行义;上半句是真谛,下半句是俗谛;上半句是开智慧,下半句是修福田。而这句总诀最妙处,尤在于当中的那一个“而”字,有那一个“而”字,而后色心一如、理事无碍、空有不二、真俗双融、福慧双修,才不致落于二边,也不致打成两截。若以天台三观来配,安心般若是空观,行愿是假观,而当中的那个“而”字便是中观。若以真言三部配着,安心般若是金刚部,行愿是胎藏部,而当中的那个“而”字便是苏悉地。总之,上半句是般若,下半句是业力,而当中的那个“而”字便是般若与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