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中国禅思想史葛兆光著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历史曾经产生过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备受中外学者的重视,在这一领域涌现出许多丰硕的成果。其中葛兆光先生所着《中国禅宗史》一书就是一部颇为引人注目的力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方法先进,思路明晰。在本书的《导言》中,葛先生以一个现代学者的清醒敏锐,对胡适以来的中外禅学研究作了一个历史性的回顾,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对这些研究方法进行质询、商榷。葛先生认为,无论是胡适的实证主义研究所展现的禅思想的进化轨迹,还是铃木大拙用现代哲学概念所阐释的禅的理性批判思想,无一例外地都是从现代人的知识背景来回溯过去,其能否寻绎出古人真实的心路历程是很可怀疑的。因此,葛先生寄希望于‘顺着讲’,也就是尽可能地贴近古人,用古人的理路来描述古人的思路,努力在我们的思想中再现特定时空的历史真实。可以说,宗教研究中持客观的态度,抱同情的理解,是自汤用彤先生以来学术界对研究视角与方法的自觉。唯有抱同情的理解,才能入乎其中,从而体会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感受。与此同时,唯有持客观的态度,始能出乎其外,从而与信仰主义的研究区分开来,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特定的宗教思想在当时思想世界的地位和作用;在此葛先生好像一个高巧的摄影师,巧妙地运用‘全镜头’和‘长时段’的方法,使那些被特写式研究方式渲染、扭曲、掩饰了的历史真实尽可能多地得以‘恢复’,真实地再现禅思想的内在理路和外在走向。其二,材料翔实,考辨精审。禅宗思想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资料可资参考。一是大量的灯录及经传资料虽然内容丰富,但由于形成于禅门宗派之中,难免有较多的粉饰不实之处;二是敦煌文献,其优点是较为原始,未经后人的改动和窜入,但也不是第一手的资料,而且其得以留存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三是碑铭资料以及散见于正史文集及经论注疏中的相关资料,多出自于与当事人直接有关的人之手,虽然不无谀隐之辞,但可信性是很强的。葛先生对这三种史料交参佐证,精审考辨,力去其伪而存其真。他对早期禅宗与北宗禅思想内在理路的探讨,多据敦煌文献;他对七世纪末八世纪初及其后的禅思想的外在走向,多据碑铭资料以及散见于正史文集及经论注疏中的相关资料。如对早期禅思想三系的考辨,他基本上用《高僧传》、《续高僧传》所载,因慧皎、道宣均非禅师,据闻而录,故其可信性是较强的。而对于二系衰落、达摩一系独能昌大的解释,葛先生则据《楞伽师资记》所载‘二入四行’之说。再如对神会以后的北宗状况,葛先生多据碑铭资料。凡此等等,无不透露着葛先生对禅宗历史深入探讨的求实精神。其三,观点新颖,富有创见。葛先生此书对北宗和菏泽宗的分析充满了真知灼见。前者因为在与南宗交锋中败北,在后来的灯录中几无踪影,在研究论著中也被描绘得形迹委琐;后者虽然也受到灯录的冷落,但由于敦煌文献的发现而受到研究家的特殊偏爱,其地位和作用被一再渲染和夸大。葛先生用心深细,从极有限的史料中挖掘出北宗的信息并对之加以疏释,使禅思想世界中这一页已晦暗的角落开始亮丽起来。而被胡适等人一捧再捧的‘菏泽革命’在葛先生的全镜头、长时段下凸显了真实的相貌,无论是滑台大会还是香水钱,其意义都不如研究者所估计的那么重大。在葛先生看来,北宗与菏泽宗固然有着重大区别,但这种区别只是五十岁与一百岁而已。菏泽宗于北宗消沈之后确实辉煌一阵子,但最终也是与北宗一样充当了中国禅思想转换过程中的过渡环节。葛先生对北宗重心讲顿悟的地方细加分疏,澄清了南顿北渐这一南宗弟子强加于北宗的不实之辞。至于说到菏泽一宗与洪州一宗拉开距离而与北宗渐渐靠近,着实是对禅思想历程的洞见。就南北两宗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而论,历来主张南宗较大。葛先生一反此论,点明北宗的思路与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一宗更为相似,应该说北宗禅思想是中国思想史有所修持、有所追求、有所约束这一主流思想的组成部分,而南宗禅那种彻底的消解性只是士大夫们缓解心灵紧张的必要补充。就北宗禅作为一个宗教派别而论,其思想也确有维护宗教信仰的坚定性及修持必要性的一面。当随缘任运的马祖禅风行天下之时,狂禅泛滥实际上已对佛教的存在造成强大的冲击。百丈怀海制清规,强调保任,实际上即是对北宗禅的一种回归,也可以说北禅作为实体的宗派不存在了,但其思想却渐渐被南宗禅融纳吸收,从而对中国的禅思想史发生着持久而深入的影响。当然,葛先生的观点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他主张‘即心即佛’是马祖早年开法内容,而‘非心非佛’是其晚年开法所说,并在内在理路上证明‘非心非佛’较之‘即心即佛’为究竟之谈。依我愚见,葛先生所引资料不能确证二说必有早晚,倒反可说明二说均为马祖应机施设的对话语。前者虽以肯定的语气讲说,但对消解经教的形式化、外在化而使人重内在体验方面与后者殊无二致。讲‘非心非佛’固可以作为随缘任运的依据,讲‘即心即佛’亦可以奠定适意悦心的理论基础。‘非心非佛’固可消解对‘即心即佛’的法执,但在此消解完成以后亦可确立‘即心即佛’的恬淡与洒脱,马祖即许‘梅熟’意即在此。第四,语言优美,可读性强。许多学术研究专著尽管思想深刻,见解独到,思路严谨,论证周密,但往往有一个通病,就是表述上枯燥、呆板,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感,其甚者或有令人不可卒读之处。葛先生此书虽为专业性非常识的学术论著,但写得生动优美,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行文富有动感,可读性强。葛先生选择、引用的资料相当典型,对一些思想史细节的把握,往往是站到整个中国思想史乃至人类思想史的高度上作历史的透析和宏观的审视。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和细腻真切的体悟,对禅者的思想世界细加剖析,努力求其意味,得其旨趣,使读者如置身其间,睹面知心,受禅风之披拂,息尘缘之烦扰,沐禅悦之清凉,获得一种洪荒、高古、悠然自得于天地之间的阅读美感。古人常说‘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我以为,若著书立说能如葛先生这样平正通达而优美流畅,又何愁学术专著之‘行之不远’呢!
-
论基督教(瑞士)汉斯·昆(Hans kung)著;杨德友译暂缺简介...
-
佛学与中国近代诗坛王广西著本书的中心是佛学与诗,同时重视有关的文化背景。在尽量挖掘新的史料的前提下,无空言套语,更不是“以艰深文浅陋”,徒以冷词拗句炫耀于世。本书沿用了敦煌那篇论文的标题,但在总体设计方面作了很大改动,扩大了论述面,加强了历史的连贯感,同时也充实了不少新的史新,特别是有关寺院、诗僧、女诗人的史料,并涉及到佛学与“五四”时期新诗的关系。本书所论述的上限,由传统的1840年上推至1800年左右,下限止于“五四”时期,个别章节的时间跨度更大一些。
-
当代伊斯兰教金宜久本册主编在当代的国际政治生活中,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因素,它的作用和影响是人们可以轻易地感觉到的。《当代伊斯兰教》1995年出版后,国际政治生活出现了一些重大政治事件。而某些重大政治事件(如令世人震惊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看来似乎与伊斯兰教有关,而在实际上又没有什么关系,这就有必要作出理论上的说明。为此,趁《当代伊斯兰教》重印之机,增加《伊斯兰教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与演变》一章;同时,在第九章《伊斯兰教的“新兴教派”》中,把当初出版时因故抽去的一节“巴哈派”的内容补回。在重印中,除了对书中个别地方作了修正外,在结构和内容上保持了该书的原貌。<
-
中国名尼洪丕谟著以现代记叙体形式全面展现中国历史的著名尼姑事迹。
-
藏密修法秘典吕铁钢主编本书广收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修行法要,内容涵盖四加行、阿弥陀佛、文殊菩萨、大威德、二十一度母、往生法、供上师法、大手印、大圆满等六十余种密宗修炼秘法,所收图像逾千幅。本书所收密宗修法,均为安钦呼图克图、诺那呼图克图、贡噶呼图克图、法尊法师、观空法师等密宗大师传授和整理,讲述晓畅明白,译文言简意赅,字字直指佛心,句句修炼要法,实修成大觉必由之路。本书所选版本皆为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珍藏的善本、孤本、秘本,以往秘不示人。此次整理出版,为研究藏学、信仰佛教、爱好气功的人们提供一部大型、珍贵的藏密法本,堪称修炼、供奉、研究、收藏之极品。
-
白话佛经大典李淼此书集中选出《金刚经》、《圆觉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等十部佛经名著加以译解。所选佛经都具有代表性和普及性的结合,适宜广大读者阅读,对研究工作也会有参考价值。
-
中国佛教图像解说业露华撰文《中国佛教图像解说》收录的佛有宾度罗跋罗度阁、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堕阁、苏频陀、诺矩罗、跋陀罗、迦理迦、伐罗弗多罗、戍博迦、半讫迦、罗睺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讬迦等。
-
天心月圆陈星著暂缺简介...
-
牛津基督教史(英)约翰·麦克曼勒斯(John McManners)主编;张景龙等译本书是一部详实深入反映基督教历史的学术专著。在内容分布上大体精当合理,深刻地剖析了宗教灵感和艺术灵感之间的关系,为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寻找到了扎实的文化渊源和基因,体现了基督教发展的连贯性、阶段性和区域性,以及诸种因素和各自特色的交互作用及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