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汪青松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基本思想,深刻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重要特点。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关于中国建设的又一新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本书主要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要义等方面探讨了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神学教育与基督教中国化谢炳国 编本书汇集了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界的声音。来自金陵神学院、华东神学院、燕京神学院、中南神学院、四川神学院、福建神学院、浙江神学院、陕西圣经学校等,作者有神学院院长、教务长、神学教授、神学院专职教师。大家围绕中国化的议题展开讨论。本书呈现的视角、涉及的问题都是多样化的:有在理论上的探索,包括对神学教育的反思、对诠释学进路的思考、对传教史上特别是三自运动的先辈对中国化的贡献的总结,以及由此出发展开的对当下和未来的一些建议;有从中立的学术角度对中国化进程作出的回顾和思考;也有从教会牧养的角度,传达中国化在基层教会的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汲取的经验;还有从教会的公益慈善活动角度,如何将中国化的理念实现为一种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精神,让基督教伦理的发扬成为中国化的关键层面,也让“中国化”不仅是“具有中国特色”,而更是“为了中国人民”。
-
托克维尔与现代民主问题王涛本书基于对托克维尔的著作和**相关文献的全面、深入研究,围绕着“现代民主问题及其诊疗”这个主题,从民主概念、民情、个人主义等角度切入,梳理并建构出托克维尔关于现代民主的系统思考。
-
全真道研究赵卫东 编《全真道研究(第8辑)》是由山东大学赵卫东教授主编的专门研究全真道的学术性辑刊,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全真道研究(第8辑)》为第八辑,共收录文章14篇,内容为全真道思想研究、全真道教史研究、道教典籍研究及全真道学术研讨会综述等。
-
论灵魂的伟大[古罗马] 奥古斯丁 著,章雪富 编,石敏敏,汪聂才 译《论灵魂的伟大》包括奥古斯丁三篇早期重要作品:《驳学园派》(386年)、《论灵魂不朽》(387年)以及《论灵魂的伟大》(387-388年)。《驳学园派》以西塞罗的《学园派》为基础文本,详尽解释了怀疑论及其在学园派内部的发展,他反驳新学园派(New Academy)的怀疑主义,捍卫真知识的可能性。中译本《驳学园派》使用了Peter King的Augustine: Against the Academinians and The Teacher的英译本,该英译本收辑了奥古斯丁的两篇作品:《驳学园派》和《论教师》。
-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先生的重要美学著作,是中国学者研究西方美学史的奠基之作,也是广大学子探索西方美学史必读的经典之作。全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代表人物为纲要,详细介绍了西方美学从古希腊时期到二十世纪初的发展历史,并对四个关键性美学问题进行了专题阐述。作者在述史时重点介绍各美学流派中的代表性人物和观点,将点与面、述与评、史与论相结合,做到了史有实据,持论公允,深入浅出。该著作充分反映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其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经久不衰。
-
马尔库塞文集 第三卷 新左派与20世纪60年代(美)赫伯特·马尔库塞马尔库塞遗留下来的这些手稿不仅唤起了我们对《单向度的人》《爱欲与文明》《审美之维》等所勾勒的世界图景的记忆,也填补了那幅图景的空白,激活了我们辩证的乌托邦冲动。
-
中国佛教石经雷德侯,马本汉,孙华 编本丛书以中、英文双语出版。英文部分的中文名称拼写均采用汉语拼音。英文通用的梵文词当英文词对待,所持标准为《牛津英语辞典》,克莱伦登出版社1989年第二版,1992、1997年修订版(网络版:www.oed.com)。其他梵文词以斜体标示,并加变音符号。前加星号(*)的梵文术语或人名,表示其原文不详,乃复原而成。凡历史纪年皆转化成公历纪年,包含年、月、日。卧佛院的刻经文字以隶定录文、拍照、拓片和激光扫描等方式作记录。2010至2015年在现场校对刻经录文。2012和2015年使用特制脚手架拍摄刻经,相机借此可以垂直、水平正交定位。拓片现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制作于20世纪80年代,拍摄于2009年。本卷图版包含每个洞窟的外景和窟内壁刻经区的全景照片。刻经壁分成若干区,每区包括3至12行刻经。每区进一步从上至下分成A至D四节。图示首先展示每面墙的一幅整页全景照片,接着是同一面墙标出区与节的局部照片。图示仅刊出蓝色标码区节。白色标码区节铭刻文字已不可辨。图示每页展示一个分节。石壁的照片与相应的拓片并列展出,读者可以由此比较两种载体上的刻字。每行顶端标出行数,以便读者连续阅读同行文字。若刻文从A至D四节皆得以保存,仅在B节和C节之间需要翻页。若分节没有拓片,以相应的激光扫描图代替。
-
马尔库塞文集 第二卷 走向社会批判理论(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在阅读我父亲这些绝大部分未曾面世的手稿时,有两点令我惊叹不已。一点涉及时事与长远分析之间关系,特别是与本卷选择的文章所揭示的长远分析之间的关系。二点表面上看与写作风格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写作风格所揭示的思考过程有关。这其中很多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发言稿,另外一部分是手稿)都完成于越南战争期间,即我父亲积极参与日常抗议活动期间。他的贡献不在于他提出了反战的论点,而在于他把战争放在了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制、可能的抵抗形式的发展这个更宏大的框架下。他对事态的发展程度所作的某些判断今天看来或事后看来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正确,比如,正式场合的压抑的程度,或者,经济体系已经无法继续生产了。但是,基本的分析仍然正确。我认为,发展一种激进的社会批判在今天看来或许更为重要,而这可能是因为现如今的日常冲突看上去没有当时那么深刻。今天,由于从长远来看发生重大变革的可能|生似乎非常遥远,所以我们倾向于较少考虑根本问题及其重要性,较少考虑激进的结构转变的必要性。但是,正如我父亲在别处所写的那样,乌托邦已不再是乌托邦了,因为它们实际上可以在今天实现。因此,认真考虑哪种更好的社会组织模式值得选择,这一点很重要,虽然,与那时不同,这种反思现如今被搁置了。我首先要讲的是,贯穿本卷所有内容的主题是政治的重要性,即与所有行动领域——从理论经济学到文化再到政治本身——的去政治化作斗争的重要性。从《马尔库塞文集》后续卷宗所发表的他后期的作品来看,他以形式与内容的辩证法为依据对艺术的政治内容做了明确的讨论,不过他拒绝该观点,即艺术,作为政治的,就应该是精致的宣传;在他目前尚存的专注于解放过程中艺术的作用和审美之维的篇章中,这些都有迹可循。从本卷收录的文章来看,他把精力放在了社会变革的根源上,他注意到,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了日益昌盛的物质文明,但也带来了愈演愈烈的非人化,而这需要以道德的方式来解决,也就是说,这意味着要靠政治,而不是狭隘的经济斗争。1966年《爱欲与文明))的新序言的标题就是《政治序言》,而他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现如今,为生命而战,为爱欲而战,也就是为政治而战。”这种道德、政治立场建立在对当前事态尖锐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虽然当前的事态没有完全按照他预期的方向发展,但该立场却仍然巍然屹立。
-
萨迦诸贤者所著西藏人文、史籍汇编 18卷布敦·仁钦珠 等 著《萨迦诸贤者所著西藏人文、史籍汇编.18卷:藏文》由布敦·仁钦珠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