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沉思与批判燕宏远卢卡奇是匈牙利现代著名思想家,20世纪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本书是作者数十年广泛收集卢卡奇原始文本及其有关材料,深入细致研究的成果。作者依据大量第一手文献,通过卢卡奇走向马克思的艰难曲折复杂的沉浮历程,全面研究了卢卡奇-系列著名代表作,客观描述了卢卡奇的思想变化过程,及其一直到最后都始终笃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一生。
-
王充儒道思想评介颜莉王充哲学思想建立在广评诸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一个既不属于儒家又不属于道家的独特的思想体系,抑或说继承了儒、道又超越了儒、道。本书以王充对先秦儒、道思想的评介为切入点,有别于学界常用的从史学、经学、文献学等维度研究王充思想,而是注重从哲学的角度考察、梳理王充对先秦儒、道思想的理解与评判、继承与发展。
-
科学哲学问题研究郭贵春“科学哲学问题研究专辑”作为“科学技术哲学文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年度专辑形式推出,专辑以具体问题研究为导向,涵盖一般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与数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论题,反映年度科学哲学前沿动态和热点领域研究现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第七辑)》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研究团队阶段性新研究成果的结集。
-
中国道教通史 第五卷卿希泰,詹石窗 编本书为一部道教通史性著作,300余万字,共十八章,分为五卷。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总结了道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 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与道教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史论结合,努力挖掘和正确评价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全面地总结、分析了道教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它的教理教义、道规仪范、修炼方术等等;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道教本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道教历史分期;通史与专史结合,以道教产生、改革、宗派衍化为纲,以著名道教人物、主要道教经籍为目,剖析了各宗派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道教著名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探讨了道教同儒、释的相互关系,阐发了它对中国古代化学、天文学、医药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意义。全书是给人们提供了一幅道教发展通史的全景图,不仅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还集中总结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道教学术研究的成果。第五卷为当代中国道教与海外道教。
-
经典与实践卓新平 著中国宗教学的继承与发扬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所构成,其对宗教的论述触及宗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宗教学新论》归纳、总结了作者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体悟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上的所思所想,涵括经典研读与实践探索这两大方面,以对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基本蕴涵及重要意义加以探索。
-
唐代景教文献与碑铭释义张志刚,卓新平 著,徐晓鸿 编《唐代景教文献与碑铭释义》聚焦于景教文献和碑铭的考释。如作者所言,与此前同类著作如《汉语景教文典诠释》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景教文献释义》等只有部分译文不同,本书不仅提供了全部的释义,而且给出了完整的白话译文,使得晦涩难懂的宗教类千年古文,走进了寻常百姓和普通教徒的视野,于是本书周全细密的考释,便有了普及化的展示。
-
中西哲学三棱镜邓晓芒 著《中西哲学三棱镜》是在旧作《中西文化视野中真善美的哲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的基础上,经过大幅度的增删而形成的。删除的六篇文章是因为已归类到其他的文集中,为免重复而去掉了;增加的六篇则是后来的新作,有助于展示我对相关主题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观点。经过改造后的《中西哲学三棱镜》,起名《中西哲学三棱镜》,不但形式上更加简洁,内容上也更显丰富了。我对中西哲学比较的观点有很多已经在《中西哲学比较十一讲》和《哲学与生命》等文集中谈到过,但那主要都是一些讲演录性质的文章;而收入书中的则大多是严格的学术研究性质的文章,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在中西哲学比较方面的学术观点。
-
中国道教通史 第三卷卿希泰,詹石窗 编本书为一部道教通史性著作,300余万字,共十八章,分为五卷。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总结了道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 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与道教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史论结合,努力挖掘和正确评价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全面地总结、分析了道教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它的教理教义、道规仪范、修炼方术等等;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道教本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道教历史分期;通史与专史结合,以道教产生、改革、宗派衍化为纲,以著名道教人物、主要道教经籍为目,剖析了各宗派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道教著名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探讨了道教同儒、释的相互关系,阐发了它对中国古代化学、天文学、医药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意义。全书是给人们提供了一幅道教发展通史的全景图,不仅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还集中总结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道教学术研究的成果。第三卷为金、南宋至明代中叶时期的道教。
-
中国道教通史 第四卷卿希泰,詹石窗 编《中国道教通史》为一部道教通史性著作,300余万字,共十八章,分为五卷。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总结了道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 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与道教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史论结合,努力挖掘和正确评价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全面地总结、分析了道教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它的教理教义、道规仪范、修炼方术等等;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道教本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道教历史分期;通史与专史结合,以道教产生、改革、宗派衍化为纲,以著名道教人物、主要道教经籍为目,剖析了各宗派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道教著名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探讨了道教同儒、释的相互关系,阐发了它对中国古代化学、天文学、医药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意义。全书是给人们提供了一幅道教发展通史的全景图,不仅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还集中总结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教学术研究的成果。 第四卷为明后期至民国时期的道教。
-
庐山禅行杨振雩 著《庐山禅行》是作者于庐山栖贤寺体味禅林、修心之旅的随笔集。庐山作为佛教名山历史悠久,栖贤寺位列庐山五大丛林,底蕴深厚。作者住寺日久,见往来僧众,闻晨钟暮鼓,心有所感,一一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