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李成海 书 金刚经 心经李成海 书写《李成海 书 金刚经 心经(魏碑)》为李成海个人法书作品集。《李成海 书 金刚经 心经(魏碑)》以介于汉晋隶书和唐楷间的魏碑体,书《金刚经》《心经》。其行次规整,峻峭潇洒,截切流变,时出新意,结体和用笔取意精妙,显现出端方峻整的艺术风格。
-
两汉数术原理导论刘晶 著本书基于两汉传世文献,探讨数术原理,主要对两汉数术所秉持的基础理论和具体数术部类的推占机制、理论应用进行研究,相信数术原理研究能为传世文献与出土简帛数术的对接提供条件。
-
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郑筱筠,谢伏瞻 编《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组织24位同事共同编撰、梳理的1949年以来中国学者对五大宗教及其他新兴宗教的研究成果,并邀请了11位学者对不同章节进行了细致审稿,紧扣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考虑到跨学科、不同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发展趋势,完善了自身的科研组织方式,促进了宗教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及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学术“传帮带”的作用。《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着力于对宗教学领域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总结及回顾,开展了多视角和跨学科的协同合作,在编撰过程中,跨学科的融合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学科基础建设也更加扎实,对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宗教学学科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系》分为国家发展建设史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史两个序列,共30册,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学科史和学术史进行了回顾总结。《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单位完成,致力于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作出新的贡献。谨以《新中国宗教学研究70年》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
中国佛学《中国佛学》编委会 著,《中国佛学》编委会 编《中国佛学》为集刊,一年两期,每期栏目固定,包括“汉传佛教——教史研究、义学研究、佛教与传统文化”“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每期刊发20篇左右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者的学术论文。从总第31期开始由我社出版发行,目前已出至第46期,已在我社出版了16期。 《中国佛学》为中国佛学院的学报,其前身为佛教内部刊物《法源》,2010年更名后正式公开出版,由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传印长老亲题刊名,顾问为黄心川、方立天(已逝)、楼宇烈和杨曾文四位著名的佛学研究专家。
-
走向世俗石刚 著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立足并融入中国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本书将以中国中古时期的历史为中心,考察佛教与中国社会的双向互动——即佛教的中国本土化和中国社会的佛教化过程。本文不拟对学理佛教作思想史的梳理,重心在于考察作为信仰的佛教是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中国本土文化,走向世俗社会,并对民众心理、社会生活习俗产生影响的。本书是把佛教当成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来研究,所以更多地采用宗教社会学的方法。本文力图证明,唐宋之际的佛教转型绝非偶然,宋代以后兴起的民俗佛教是晋唐时期佛教信仰民众化的必然结果。
-
当代托派的重定方向吕佳翼暂缺简介...
-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卓新平 著在当今“全球化”的国际局势中,文化意识和文化战略的地位已越来越突出,而在文化发展、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中,宗教研究是其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宗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受历史变迁、外部环境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此外,由于背景复杂、定位困难、领域广泛以及问题敏感,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作为仍在形成中的学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既是一种学术自觉,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19)》旨在总结、梳理当代中国学人在宗教研究上的所思所想,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便抓住当代中国宗教学这七十年历程的研究重点和特点,借此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宗教学这一学科在未来更加繁荣,更有作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由宗教学各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在相关研究上业有专攻的专业人员来撰写,由于角度不同,问题意识有别,体现出鲜明的百花齐放之特色,附带造就出了思想交流之效应,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
-
宗教思想论卓新平 著宗教思想历史悠久,涉及我们理解宗教所必需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如宗教的本质、宗教的价值、宗教思想精神及其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反映、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对宗教自身核心理论探究所必须触及的宗教神学等方面。本书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讨论,一为“宗教与思想、精神”,二为“宗教与哲学、神学”,三为“宗教与伦理、科学”,从宗教思想与现实社会关联层面来讨论中外宗教精神,关注宗教伦理道德,探究对宗教与科学的理解。
-
清真释疑校注[清] 金天柱 著本书内容涉及宗教信仰、日常生活、道德操守以及伊斯兰教对保护生态的戒定等诸多方面,丰富了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思想宝库,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思维模式,缓解了民族矛盾。本书的问世再一次表明:伊斯兰教具有通过改革不断适应各种社会形态的内在特质,这个特质就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使之成为人们需要的精神食粮。
-
成唯识论世亲菩萨 造论,十大论师 释论,玄奘 糅译,欧阳竟无等 校勘金陵刻经处所刻印的佛教典籍,在业内被称为“金陵本”;欧阳竟无大师领导支那内学院师生,再从大藏中选出各类*重要的典籍,并广为收集不同的版本,进行了精湛的校勘整理,编为《藏要》,特被称为“藏要本”。“唯识学丛书”第五辑将主要影印出版《藏要》中的唯识典籍,个别没有“藏要本”的则用“金陵本”。 《成唯识论》共十卷,解释三十颂,今在新编制的目录中特将三十颂释论的起始页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