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南岳名峰与佛教谭民政 著南岳是五岳名山,周回八百里,以七十二峰最著,享有“五岳独秀”和“南岳独如飞”的美誉。南岳名峰是南岳衡山自然风光的精华,是南岳文化的载体。佛教于晋代进入南岳地区,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历史。南岳佛教以名峰为依托,与山水精华相融合,书写了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篇章。本书作者多年来查阅大量历史资料,以名峰为纲,现场走访考察南岳山峰和佛寺,寻访寺庵遗址,梳理佛教在南岳的发展脉络和内涵,以生动浅显的文字和图文并茂的方式,挖掘和传播南岳山水风光背景下的佛教文化之美。
-
终极关怀杨慧林 编《基督教文化学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的成果之一。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
空海入唐之路戎章榕 著这是一本描述日本高僧空海入唐取法经历的书。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空海以“留学僧”名义随遣唐使跨海取经,从此结下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佛教情缘,而且对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写作采取时空交错的手法,既再现了空海当年登陆福建霞浦、驻锡福州开元寺、结缘唐密以及远赴长安拜师修学,学成之后,在日本高野山开创日本佛教真言宗,成为一代高僧祖师的历史情境;同时也生动记叙了八十年代在中日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怎样将尘封1200多年的历史重现,揭开中日友好的新篇章,开启了民间重走“空海之路”的活动。在叙述完整性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了空海大师、圆珍大师与福州开元寺的因缘,这是中日佛教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将历史人物、现实事件放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来审视,从而使得本书具有故事性与资料性并存、历史性与现实性交融的特点。
-
全真道研究赵卫东 编本书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关于道教起源问题的讨论。随着道教中国化与道教学术话语权的建设要求,道教起源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问题,《全真道研究》编辑部组织了“道教起源与教义体系的建构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七位著名的专家学者,对道教起源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整理为文在本辑发表。在这个主题下,本辑又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熊铁基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章伟文教授,专门撰文发表了他们的看法。第二个主题是关于道教内丹的研究。这也是本辑的重点之一,主要有七篇文章,分别由李远国、孙亦平、郑志明、赵卫东、盛克琦等撰写,谈到了道教内丹学的方方面面,对促进道教的生活化与当前康养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还有四篇文章,其中吴光正和韩占刚的两篇文章是关于全真道文学方面的,而王闯与朱明川的文章则是关于正一道的研究。
-
山东道教碑刻集·肥城卷赵卫东,王新华,张彬,刘汉忠,梁冬梅 ... 编本书为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道教碑刻收集、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收录了今山东省肥城市现存的与道教有关的碑碣、塔铭、题记等,计194块,均为作者田野调查所得,绝大多数为首次公开发表。每一碑刻首先冠以简介,其次抄录碑文,标点分段,间附拓片,计204幅,有效记载了诸多文化遗存。
-
栖心图书馆聚珍辑刊可祥 编栖心图书馆位于全国重点寺院——七塔禅寺内,是浙东地方文献收藏中心、浙东佛教文献收藏中心,也是宁波地区佛教文献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七塔禅寺为浙东佛教四大丛林(七塔禅寺、天童寺、阿育王寺、观宗寺)之一,始建于唐代,为临济宗中兴祖庭之一。民国时华严学宗师溥常法师在寺内创办七塔报恩佛学院,并主持编纂了《七塔寺志》《七塔报恩寺宗谱》《七塔报恩佛学院院刊》。其中《七塔寺志》广搜博求,考据精祥。本书除收录《七塔寺志》《七塔报恩寺宗谱》《七塔报恩佛学院院刊》外,亦收入《保国寺志》《四明延庆讲寺万年薄》《华严纲要浅说》及《〈海云禅藻〉手稿》。《四明延庆讲寺万年薄》等收录寺院平面图、产业(田亩、殿舍、器具等)、建设(地基、改筑道路、疏浚日湖)等信息,对土地被占情形也有详细记载,是研究民国宁波地方经济、文化不可或缺的研究资料。
-
博翰源理山东博翰源律师事务所 著本书主要内容是选取了本事务所律师近十年以来所办理的刑事、民商、行政和非诉讼,如证券、破产清算等有较大影响案件,并将以上案件的代理意见、辩护词、案例介绍和论文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为司法实务工作者提供较为非常不错的借鉴和参考。
-
禅宗心法智慧及其现代意义许秀娜 著佛学对心性问题有深入的研究,禅宗尤为重视对心性问题的探讨。本书以禅宗心法智慧阐释心性,从禅宗多元的思维方法入手,结合现代心理学理论和实践,分析和阐述禅宗心法智慧在情绪管理、心理调适、心境提升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本书在总论禅宗心法智慧的基础上,具体阐述在现代社会应用禅宗思想、方法、实践体系等解决人们身心层面诸种问题的探索和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应用禅学”的研究类型,国际社会运用禅学方法调节身心有诸多实践和研究,国内也有所跟进和创新,回应这种趋势,以学术方式体现出来是本书的鲜明特点。
-
佛教律法的禁忌研究陆新蕾 著佛教三藏典籍中就佛教徒须遵循的宗教戒律有着清晰而明确的规定,律法既是维持佛教僧团的核心力量,又是佛教徒修行的核心内容。本书从佛教修行的视角出发,对佛教典籍中有关“性”(包括sex,gender和sexuality三个层面)与饮食禁戒的文本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戒律为基础而延伸出的佛教禁忌,较少带有宗教神圣性的色彩,其初始目的多是为了促进宗教的修为,是日常生活与修行的指导方针。本书还对释迦摩尼的入灭年代(公元前386-前383年)和佛教第一次结集时间做了新的考证。
-
蓬莱神话流变考陈刚 著本书横向梳理蓬莱神话在不同阶层和不同领域的形貌,力图厘清其在同一时代的内容和成因;纵向比较蓬莱神话在不同时代的内容、特色、流变,尽力勾勒其演变和规律。具体看来,本书探讨以下问题:蓬莱是古老尊贵的神话,还是低人一等的仙话?神话与仙话是同根还是陌客?在诸多神话消失之时,蓬莱为何逆势而起,成长为能与昆仑神话相媲美的东方神话系统?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中,蓬莱具有怎样的形貌、特质、成因?又体现了中国神话乃至中国思想怎样的演变、特质、规律?结合神话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宗教学的理论方法,本书分析了蓬莱神话变迁的外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