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祭牲与成神【法】勒内·基拉尔 著,周莽 译这是一部跨学科研究的典范,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心理学、法学等诸多领域。基于对列维-斯特劳斯,罗杰·凯卢瓦等人有关人类早期祭祀活动的调查,本书对广泛存在于初民社会中的“活人祭神”行为的逻辑和功能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见解。作者认为人类族群中普遍存在一种“替罪羊”机制,杀死“替罪羊”可以将对内的暴力隐患释放到族群之外,从而保全族群内部的和平稳定。因此,暴力的祭祀活动并非宗教自身的产物,而源自族群化解内部矛盾的需求。祭祀行为是人类早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思路对于进一步理解与阐释早期中国或可提供别样的启示。作者勒内·基拉尔是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批评家,被誉为“人类认知领域的新达尔文”。我社还曾出版过他的《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基拉尔的学说以“攀比摹仿”论超越弗洛依德的“俄狄浦斯情结”,认为欲望是人类的本性,因此羡慕嫉妒是人类的必然情感,冲突在所难免。而“替罪羊”的作用就在于将冲突从内部转移至外部,使其化解,因此其存在是必然也是必要的。基拉尔几部作品中的观点一以贯之,逻辑严密,自成一家,是法国思想性写作的典范。
-
何为灵知派凯伦·L.金,张湛 著本书论及的灵知派,据说出现于古代地中海地区希腊和罗马的殖民地世界。灵知派被称作异端的、融合的、东方的、激进的、忤逆的和寄生的。本书通过检查现代文献史学如何一步一步地发明出了一种新宗教即灵知派来重写基督教史——这个灵知派出自早期基督教论辩而贯穿于后启蒙时代的历史决定论、殖民主义和生存论现象学。本书还将确定在哪些地方,那些在与古代异端的斗争中形成的假定在当代文献史学方法中仍起作用,为古代基督教研究和当代身份政治的动力学研究打开新视界。
-
探寻[美] 米尔恰·伊利亚德 著,晏可佳 译本书是蜚声国际、执宗教史研究牛耳的米尔恰·伊利亚德的经典名著。在本书中,伊利亚德认为“宗教”并不一定是关于上帝、神鬼的信仰,而是关于神圣的经验,故而他的描述更加具有广泛性,是和人类的存在、意义、真理相联系的。他认为对于神话、象征及其他宗教结构的意义所进行的破译,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意识世界,这对我们当下这个逐渐世俗化的社会,也具有非凡的意义。除了回顾现代的宗教史研究,讨论和评述各种关于宗教的“起源”、危机和革新等问题,伊利亚德也对宇宙诞生的神话、天堂与乌托邦、入会礼、宗教二元论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释。他希望借此以强调宗教史学家在去神圣化社会中的文化作用,并发展出一种关于神圣及其历史显现的系统解释学。
-
中国佛学 总第四十九期《中国佛学》编委会《中国佛学》是中国佛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佛学研究学术刊物,其宗旨是以展现中国佛学院为主,兼顾与佛教学术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研究成果,促进教内外学术交流。本刊以汉传佛教教史、义理研究为主,同时也刊登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与佛教文化相关的研究综述、动态等。
-
永恒回归的神话米尔恰·伊利亚德,晏可佳 著本书论及永恒回归的神话及永恒回归的模式,认为这是一切宗教、仪式和神话的一个基本的主体和模式。永恒回归的思想发生于史前人类朴素的世界观和深化思维方式,是初民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中一切循环变异现象的神话史概括和总结。本书旨在探讨在古代社会或近代西方社会以外的社会中,人如何勾勒出人的意象,以及他如何认定自己在宇宙中所占的地位。伊利亚德认为,古代传统社会中的人和现代社会中的人,两者**的差异在于,后者坚持自己只与历史相连,而前者则觉得自己与***宇宙规律交织在一起。
-
出世张湛,[美] 约安·P.库里亚诺 著本书是一部研究世界上各种宗教和神秘文化中涉及的幽冥之旅的论著。所谓“幽冥之旅”,在本书中是指相信灵魂存在的各种宗教和神学传统,如萨满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甚至传统巫术等,这些传统所描述的天堂、地狱、意识改变状态、脱体经验、濒体验等感官世界和精神世界对不同于现世的想象和经验。在作者看来,这是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感知世界的一种方法。在分析方法上,作者使用控制论、物理学、文学理论 精神分析、认知理论、神经生理学、数学、人种学以及认知论上的发现,分析相似和相异的历史材料,考察科学与文学、人种论与哲学、历史和体制,以及不同类型的人物如玻尔与博尔赫斯、爱因斯坦与吉尔伽美什等,通过概览不同材料所记载和不同人物描述的共通的“幽冥之旅”,借以阐释传统宗教和神学如何通过这种方法来统驭感知精神世界并进而介入物质世界。
-
日月神话文论集吴晓东 著本书是关于中国各民族日月神话的专题研究,共收录论文20余篇,分为“日月神话的文本研究”、“日月神话与仪式研究”、“日月神话的当下意义”三大部分。这些论文选题较为多元,“日月神话的文本研究”部分主要从历史文献、现有神话母题出发,探讨日月神话起源演变、母题的结构、艺术化过程及多重意义等,囊括的日月神话母题异文丰富。“日月神话与仪式研究”从若干地方个案出发,探讨了日月神话的传承与变异叙事等过程。“日月神话的当下意义”则对日月神话叙事在当下的现实意义、重构过程等进行了深入思考。
-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宗教研究徐以骅 著,段世磊,谢子卿 编《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宗教研究》是《全球视域下的宗教研究论丛》(之四),是一部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来审视宗教及其他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当前国际关系、全球治理、地缘政治、各国政治和外交、族群关系、周边安全尤其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青年学者的论文集。该书分为宗教与周边安全、“一带一路”与国家安全、宗教融合与本土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建构等四部分。
-
季羡林佛学沉思录季羡林《季羡林沉思录》丛书试图对先生的文化思想与人文精神做一次整体回顾,带领读者感受作品中独特的理念、智慧、神韵与气度,认识一个似曾相识却不曾深知的季羡林,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增加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豪。《季羡林佛学沉思录》辑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佛学的经典文章,包括“佛教溯源”“佛教在中国”“传法高僧”三个部分,其中关于佛学起源的研究、佛学传人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的交互和独特的“佛教倒流”现象,以及对中国佛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高僧的精彩介绍,全面反映了季羡林先生的佛学研究成果。
-
中西政教关系史比较研究张践 著《中西政教关系史比较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以“大文化”为背景,以“宗教与政治关系”为主线,从历时性的顺序深刻阐释和分析了中西政教关系在起源、基因、定型、差异、不同影响、现实状态等六个方面的异同。书稿认为,中西方当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来自双方政教关系的差异。没有中世纪的封建割据制度,没有严重的政教冲突,就没有西方近代的宗教改革和民主革命。而西方当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仍然建立在基督教的文化基础之上。当代中国在中华文化本位基础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与西方接近不同的政治制度,因此没有必要照搬西方的宗教管理模式,但西方重视宗教文化的传统,我们也可以吸收借鉴,以充分引导和发挥各种宗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