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戒幢佛学普仁 编《戒幢佛学》是戒幢佛学研究所学报,本册为第五卷,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研究所佛学研究辨学水平,提供师生学术实践和教界、学界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为促进我国汉传佛教义理与修证实践研究与交流,挖掘整理汉传佛教文献、思想、礼仪、制度、文化等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不断努力。本学报力求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努力拓展学术水平,不断发挥其作为促进研究所师生义理研究和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
-
吴越佛教光泉 编吴越佛教历史悠久,高僧辈出,影响深远,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天台宗的创立,禅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的发展,乃至近代“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都与吴越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本《吴越佛教(第15卷)》由杭州佛学院编,光泉主编,书中收入了天台宗文殊信仰的实践内容——以《摩诃止观》为中心、吴越佛教戒律学源流、日僧日延与吴越国时期的中日佛教交流——研究史的回顾与展望、菩提达摩的四种人生——唐代禅宗史里的想象力之案例分析等论文。
-
佛教义学研究周贵华 编本书是佛教义学研究第三辑,内容丰富多彩,略分为两大部分,选自两次佛教义学研讨会的参会成果,有中国佛教义学者的研究,也有韩国佛教学者的研究,是一部国际性佛教义学研究成果的汇集。第一部分题为“佛教经论中的佛陀观研究”,由十篇义学论文组成。这组论文选自2018年12月在邯郸市举行的第四届佛教义学研讨会的参会论文。此次研讨会由邯郸西古寺主办、承办,佛教义学研究会、青海北海禅院、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协办,主题为“佛教中的佛陀观”。会议在各方善缘和合下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尤其要感恩西古寺住持祖灯法师。他不仅领导西古寺主办、承办了这次会议,而且资助了本书的出版。所选的这些义学文章属于佛教经论中佛陀观的义学研究,包括总摄经教中佛陀观的论文,以及诠显单经佛陀观的论文,也包括个别大乘基本论典的佛陀观的梳理与说明;另外,还有论文叙述印度佛教中佛陀观的历史开展,以及阐说佛陀观与佛教作为义学的关系,等。第二部分是“中印佛教研究”,属于中印宗派佛教研究内容,有八篇论文。这组论文主要选自于“中韩佛教义学的对话——以**的研究成果为中心”研讨会的参会论文,其中前六篇是韩方学者的论文,第七篇是中方义学者的义学论文,最后一篇则选自“佛教中的佛陀观”研讨会的参会义学论文,其内容包括印度部派佛教、印度唯识学(瑜伽行)派与中观学派,以及中国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禅宗等宗派思想研究。
-
什叶派王宇洁本书对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历史、思想与现实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历史部分聚焦教派分化,还原了早期伊斯兰教复杂的发展脉络,以及什叶派与历史上不同政权之间的关系;思想部分围绕什叶派的宗教思想主张和著名宗教学者的贡献展开;现实部分则关注现代国家中什叶派社团的宗教与政治问题,囊括什叶派人口总数居全球前列的十多个国家。近年来,教派关系成为穆斯林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什叶派多维度的研究,对于认识伊斯兰教、理解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
正解老子尹振环本书主要是依据《老子》帛书本和汉简本,辨析《老子》原书的形态和主要思想,如“上德不德”“无为”等概念,从而对唐玄宗的老子注疏给予反驳。全书包括十四篇论文,之前发表在《弘道》杂志、《中州学刊》、《光明日报》(国学版块)等。《老子》,战国竹简本、秦至汉初帛书本和各种今传本,其间歧异特多,作者以简本、帛本互证,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编辑《老子》,重新审定了《老子》的原初篇名、篇次、章次和内容文字,以校证与义疏相结合,将《老子》归为“为君人南面术”的政治哲学,但尤其反对唐玄宗对《老子》思想的地位,可自成一家之言。
-
四书释义钱穆 著《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自从南宋理学家朱熹大力提倡,为《论》《孟》做集注,为《学》《庸》做章句,从此成为儒家经典,历代学子攻读不辍。后代学者也相继为之做注或新解。钱穆《四书释义》以四书为目,与历代儒家注四书已有很大区别,如《论语传略》《孟子传略》两书,分门别类,提纲挈领,其类目如“孔子人格之概观”“孟子自道为学要领”等,有助于读者学习研究;《大学》《中庸》两篇释义,备列全文,兼罗异议,并收入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大学古本序》《大学问》,以求读者借以领略原书精旨,体悟篇中宏旨。书中引用历代学者撰述,亦颇有借鉴价值。
-
律制与礼制之间夏德美著本书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视角,分十五个专题细致考察脱胎于古印度文明的“律制”与中国本土的“礼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仔细梳理两者相互冲突、碰撞、协调、融合的客观史实,深刻揭示佛教戒律中国化的进程、特点、经验和规律。通过研究“律制”与“礼制”关系,作者从一个侧面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勾勒中国文化自身丰富繁荣、博大精深的曲折道路和精彩过程。同时,本书也努力通过这种基础性的实证研究为今天吸收外来文化、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发掘可以吸收的思想资源,展示可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优良传统。
-
伊斯兰教法理学康有玺 著,陈玉峰 编伊斯兰法理学系法学专业理论,以法理学家之言论为据而立言。本书以伊玛目艾卜·宰海尔的《法理学》(开罗阿拉伯思想书局,1997年版)为蓝本,并广采各派法理学家之专著。本书之附录专门列举了主要采辑书目,以资参详。书中所引证《***》汉译本,除注明译者外,均系采用马坚先生本。
-
圣经文学研究梁工,程小娟 编本辑特设“使徒保罗研究”专栏,意在推动学术界和读书界对于保罗的深度理解和认知。随后的“多样性**研究”栏目收入观点及方法互异的三篇文章:首先追踪余莲秀的学术名著《夏娃可怜的被遗弃的女儿们》,辨析作者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概念,针对将女性呈现为“恶的象征”的四篇**文本,着眼于古代以色列生产方式,深刻剖析出那些文本赖以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随后,《(弥迦书)6:9-16的文类研究》对传统形式批评学的**编撰观发出质疑,主张**的形成过程本质上是律法传统、先知传统和智慧传统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过程。末篇文章则以再现《***》22:1-14的绘画作品为例,提出基督教与犹太教艺术家对“祭献以撒”的诠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围绕着“**汉译与传播”的话题,本辑推出两篇“细究精研、以小见大”的论述。一篇从副文本视角考察了美国浸信会传教士怜为仁的三部**汉译本,另一篇则利用美国**公会档案等史料,探究其首任驻华经理葛立克的**经营策略,揭示出美国**公会入华初期在分发**事工中呈现的务实之风。英国近代诗人弥尔顿以其改写**元典的三大史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而名垂史册,以致沉思他再现**原型的经验和技巧,成为后世学者津津乐道而长盛不衰的学术议题。本辑特意奉献出两篇这类作品,供读者参考。
-
古怪的科学高天羽 译古人曾经相信闪电是众神发怒的证据,但现在我们知道它不过是大气的放电现象。那么对于我们今天视为超自然的种种现象,是否也会有理性而科学的解释? 本书探讨了24个最热门也是最有争议的“无法解释”的现象,并对下面这些有趣的问题作出了回答:外星人是否到过地球——并且绑架人类?亚特兰蒂斯是否真的存在过?如果是,它如今又沉睡在哪里?我们真有办法“创造”僵尸吗?我们如何才能预见未来? 本书作者迈克尔·怀特以幽默的风格、畅达的文笔探索了这些现象背后可能的科学原理。他观察了超自然的奇异世界并证明,在正统科学的范围之内也会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