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犹太战争弗拉维斯·约瑟福斯《犹太战争》是约瑟福斯的第一部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75-79年,主要是根据他对犹太独立战争(公元66-73)的记忆、罗马军队统帅韦斯帕芗的回忆录,以及犹太王的书信写成。原书分为七卷,内容包括引发犹太人反抗罗马政权战争的各种原因,加利利等地区的战争情形,罗马军队对耶路撒冷的围困直至攻陷,战争结束及其后果等。作者本人是战争的亲历者,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走向的人物,本书为后世研究这一时期的犹太史、罗马史、基督教历史等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具有无可取代的价值。
-
宗教学段德智本书是段德智教授几十年来在宗教学领域的研究总结。段德智教授的是中世纪哲学和宗教学领域的杰出研究者,在阿奎那、莱布尼茨的翻译和研究上成绩斐然。段德智教授在本书里,先概论宗教学的基本概念、问题和研究方法,再从历史、本质、功能三个维度,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分析宗教,最后讨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本书是对国内外宗教学研究全面和系统的总结,是一部代表汉语学术界宗教学研究的高水平著作,既可作为宗教学的基础性读物,也可以作为研究资料。
-
印度六派哲学木村泰贤本书是了解和研究古典印度思想必须常置案头的一部经典著作。本书涉及的六派哲学指前弥曼差派、吠檀多派、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和正理派。六派哲学与佛教大约同时,最早的始于佛陀出世前三百年,一路发展到佛辞世后约二百年。本书对六派各家的经典和主张条分缕析,做了清晰的系统陈述。本书尤为可贵者,在于廓清六派哲学与吠陀古典传统思想及与佛教间的错综关系。
-
宗教学理论新探金泽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宗教学理论探索的一个系统总结。作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宗教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深入探讨了宗教信仰的 “虚”与“实”、宗教性与宗教形,以及所谓“无形”宗教等问题,以便能更深刻也更全面地理解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历史作用。书中也探讨了宗教与政治的双向的和复杂的互动、宗教与法治的关系等经典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对宗教现象学、中国民间信仰等前沿问题的探索,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探讨。本书作为作者长期从事宗教学理论研究的系统总结,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佛教史六讲王邦维佛教是当今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本书力图用尽量明白易懂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对佛教从产生到现在,前后二千多年的历史做一简要但较为全面的叙述。本书的关注重点是佛教产生以来至传播到亚洲各国的早期时段,从佛教的创立开始讲起,特别注重部派佛教时期的分化。同时本书兼顾中国历史,着重讨论了以及对中国影响至深的大乘佛教的产生,以及以中国为中转站,佛教在东亚其他地区的流传。在讲述历史的同时,本书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早期佛教的义理。
-
悟道存诚子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楼宇烈等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式学习,认为继承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讲道理,更应重视实践。本书作者历经数十年潜心钻研,及体验式学习与研究,从健康养生、从身体的独特视角解读了老子《道德经》中蕴含的大智慧。作者认为以老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道家长生久视之道,是甚深层次的人类大生命学,它全面地探索了宇宙伟大的物质存在和同样伟大的精神存在,作者仔细研析《道德经》所讲的八十一课,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份精神大宴。
-
殊途同归王群韬自宋明以降,中国宗教思想界除了存在“三教并立”的一般格局之外,也流行“三教合一”的神学和实践。然而传统的宗教学研究,多重视宗教义理研究,而对宗教实践的层面关注不多。在“三教合一”这一重要的宗教现象中,来自实践层面的研究是有极高价值的。我国华北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不少“三教庙”,就学术研究而言,这些三教庙提供了一个和教义上的“三教合一”相配合的祭祀实例。信徒们以“合庙”的香火实践了“合一”的教义,表明中国宗教一直在践行一种“合”的教义。本书即选取明清时期山西泽州地区的三教合祀庙宇为考察对象,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记载,对这类庙宇的区域分布、基本类型、规制格局、修建群体以及相关祭祀活动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并寻绎其扎根的地方社会结构与文化习俗的深厚土壤。这种从民间信仰出发的观察和研究,更容易接近中国宗教的本质,同时也更能反映出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多元兼容”、“和谐共生”的特质。
-
奥义书黄宝生 译印度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已知的奥义书约有108种之多,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奥义书”顾名思义,即具有深刻含义的典籍,是千年不衰的印度圣书。不仅是古代印度圣贤对弟子进行传道授业的秘传,而且是印度人思考自我和宇宙的源泉。印度的宗教哲学多是从奥义书发展而来,千百年来对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有印度的《论语》和东方的《沉思录》之誉。该书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根本经典,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祭祀活动和修行生活,体现了典型的东方思维方式以及印度的伦理道德规范。
-
剑桥基督教史 第四卷 西欧基督教米瑞·茹宾,沃特·西蒙斯 编中世纪早期,欧洲发展出复杂多样的基督教文化,而自1100年前后,世俗诸侯领袖、并驱争先的派别及颖悟睿智的个人在这个基督教社会中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复合且不断变化的群体。本卷对中世纪后期欧洲基督徒生活的建制、行为与经验等内容展开了全方位探讨。该阶段的教士阶层在司铎、主教和教宗的角色分配上有了新的认识,并在教导平信徒方面有所创见。对普通百姓而言,教区宗教行为乃是其生活的中心,但仍有很多人为丰富自己的基督徒生活而寻求其他方式。在感召力强的传道人的带领下,并受到世俗统治者的支持,改革与更新的浪潮周期性地席卷着欧洲各地。而与此同时,基督徒在他们所处地域及边境处时常会面临与非基督徒的冲突。本书论及上述交错复杂的历史进程,以期读者做进一步的深究。
-
图像与历史梁景之该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以明清以来华北地区曾经广为流布的民间教派为研究主题,以寺庙与相关人物为基本线索点,根据长期田野调查和访谈,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维度,通过对寺庙壁画、传世经卷、民间传说、访谈口述、碑刻家谱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专题性深入研究,以图像入史,以文献解史,以实物证史,厘清了早期黄天道历史中若干疑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全庙”与“孤庙”、“三普”与“五祖”等概念体系和分析思路,究明了黄天道之“黄会”与“明会”、“明会”与东大乘教以及还源教等教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事实真相,深化且拓展了民间宗教研究的领域,将中国民间宗教教派史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