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你也可以这样活着济群法师《你也可以这样活着》是一本随笔。《你也可以这样活着》的内容主要是根据作者几十年来演讲、采访的录音,以及平时思考后写下的文字整理而成的。作者继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们摆脱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走入生活。如”慈善的精神”有爱心才乐于付出”身心健康是人生财富”报恩,不仅仅是报恩”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困惑与希望”等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佛教中的意义。如在清华大学EMBA班开讲”提升财富品质,享受智慧生活”一文,讲了文化回归与佛学兴起和中国的”大国崛起”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在国富民安的岁月,人们在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之后,会转向更高的精神追求,促进文化艺术乃至宗教信仰的发展。同时,也因为社会安定,在佛教的理论研究和宗派体系建设等方面,都会有更多建树。
-
孔子哲思百题解章关键本书重点研析孔子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其特点与现代意义;尤其强调其中涵藏的理性文化观对当今世界的积极启示。内容主要以剖析《周易大传》中哲学思想为主题,提炼出孔子哲学思想具有系统整体性的一百个命题分列阐解。每篇文后各以七绝一首进行艺术的理性归纳。
-
模型与认知(美)乔纳森·A·瓦斯肯本书以模型与认知为主线,从日常生活和科学活动中的预测及解释的角度展开讨论,内容涉及大众心理学对人们日常行为的有限预测和解释力,认知科学对意向内容的自然化,内在认知模型假设的可行性,表征对框架问题的免疫性,人工智能的框架问题与科学哲学中的均同条件问题、剩余意义问题,以及康德的综合先验知识的正确性等。
-
辽金元基督教重要研究文献汇编张志刚,卓新平 著人们常说元代基督教研究是冷门学问,这个学科的先辈们不会这么认为,他们开创性的工作并不因为这是个填补空白的“冷门”,甚至不是因为其在宗教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这个学科的价值应该更大范围地将其置于中西文化交流史、国人精神文明的演进史中加以考虑。从研究的角度说,本文集所辑录的大部分作品在当时均具开拓性,尤其在那个信息不够发达、交通更不够便利、所有资料的存储都依赖大脑和卡片的时代,这种贡献更是弥足珍贵。无论是文献考订还是人物探究;无论是史料解读,还是遗迹辨识,过往的研究堪称不可或缺的路标与参照。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人物如爱薛、按檀不花、赵世延、马祖常等人的研究更加深入,对日渐增多的也里可温碑刻的阐释更加清晰,对元代笃信基督教的各突厥部落遗迹进行了更深入地勘察,……,元代基督教研究正日益摆脱一个派别研究所“注定”的冷门学问,向更为广阔的民族文化交流、中西文化互动的境遇进展。
-
中国境界哲学与境界神学梁燕城 著《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丛书》由多个研究系列组成,包括理论探索、历史研究、现状研究、人物研究、名著再版、史料汇编等。本书为该丛书的其中一册,包括中国境界哲学的探索、中国境界哲学到境界神学两部分内容。
-
萨迦诸贤者所著西藏人文、史籍汇编 18卷布敦·仁钦珠 等 著《萨迦诸贤者所著西藏人文、史籍汇编.18卷:藏文》由布敦·仁钦珠等著
-
萨迦诸贤者所著西藏人文、史籍汇编 16卷萨钦·贡嘎宁波 等 著《萨迦诸贤者所著西藏人文、史籍汇编.16卷:藏文》由萨钦·贡嘎宁波等著
-
人生的智慧(德)叔本华暂缺简介...
-
强制阐释争鸣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大项目出版中心“强制阐释”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领域具影响力的概念之一。从2012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当代西方文论存在的问题和局限进行辨析。2014年11月,张江教授发表《强制阐释论》(《文学评论》2014年第6期)一文,在充分肯定西方文论创造性成果的基础上,对当代西方文论的理论缺陷进行了全面反思,并系统阐述了“强制阐释论”的理论观点。强制阐释是指,背离文本话语,消解文学指征,以前在立场和模式,对文本和文学作符合论者主观意图和结论的阐释。其基本特征有四:一,场外征用。广泛征用文学领域之外的其他学科理论,将之强制移植到文论场内,抹杀文学理论及批评的本体特征,导引文论偏离文学。第二,主观预设。论者主观意向在前,前置明确立场,无视文本原生含义,强制裁定文本意义和价值。第三,非逻辑证明。在具体批评过程中,一些论证和推理违背基本逻辑规则,有的甚至是逻辑谬误,所得结论失去依据。第四,混乱的认识路径。理论构建和批评不是从实践出发,从文本的具体分析出发,而是从既定理论出发,从主观结论出发,颠倒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文章认为,“强制阐释”是当代西方文论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缺陷之一。各种生发于文学场外的理论或科学原理纷纷被调入文学阐释话语中,或以前置的立场裁定文本意义和价值,或以非逻辑论证和反序认识的方式强行阐释经典文本,或以词语贴附和硬性镶嵌的方式重构文本。它们从根本上抹煞了文学理论及批评的本体特征,导引文论偏离了文学。其理论缺陷表现为实践与理论的颠倒、具体经过几年的学术探究和理论沉淀,我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论仍然具有丰富的理论探讨空间,它所包含的批评实践价值、理论范式意义以及哲学方法论启示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鉴于此,我们组织编纂了《强制阐释争鸣集》。《强制阐释争鸣集》全书六卷,凡240余万字,收录中外学者围绕“强制阐释论”展开的学术论文200余篇。这200多篇论文,显然不是讨论强制阐释的全部论文,但是它们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显示着这场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这些论文角度不同,观点各异,既有着各自的阐发和论证,又有着相互之间的对话和勾连,共同构成了这一“理论事件”的思想图景。第一卷《价值》,主题集中于强制阐释论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研究,包括四个部分:“从‘强制阐释论’到‘理论中心论”’“理论价值研究”“方法论研究”“研究综述”。第二卷《内涵》,主题集中于强制阐释论的理论内涵,包括四个部分:“关于理论内涵的对话”“理论内涵研究”“意义生成研究”“‘强制阐释’与‘过度阐释”’。第三卷《概念(一)》,主题集中于场外征用、主观预设、前见和立场等几个关键概念,包括三个部分:“场外征用”“主观预设、前见与立场”“场外征用和主观预设”。第四卷《概念(二)》,主题集中于作者意图、阐释模式、阐释边界等几个关键概念,包括四个部分:“作者意图”“阐释的前置模式”“阐释的边界”“批评伦理”。第五卷《反思》,主题集中于强制阐释理论的应用以及对西方文论的反思,包括三个部分:“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西方文论批判”。第六卷《重建》,主题集中于强制阐释理论对于中国文论重建的意义和启示,包括四个部分:“文学理论的未来”“文论重建的理论资源”“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自觉”“重建中国文论的可能路径”。我们期盼,《强制阐释争鸣集》的出版,既是历史性的回顾,也是可能性的开启——回顾这一“理论事件”的历程和启示,开启构建中国特色当代阐释学的新路径、新实践。
-
存在之问Stanley Rossen《存在之问:颠转海德格尔》旨在研究马丁·海德格尔的这一观点:从柏拉图到尼采的欧陆哲学即形而上学史,或海氏所谓的柏拉图主义史。作者罗森反驳了海德格尔的主张,即形而上学或“柏拉图主义”源自亚里士多德对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研究,提出形而上学其实是对日常经验之本质的常识性反思,以及对更美好的生活之标准的一般思考。应该说,罗森既能够回到哲学的起源,探讨古希腊,也能够批判现代和后现代哲学,对当代西哲的两大分支——欧陆哲学和分析哲学——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基本主张是,精彩的哲学都应该以对日常生活或人类生存状态的解释为基础。通过对海德格尔的批判,罗森之谈迈向了哲学的新阶段,即标准术语和思辨哲学与“深入丰富的日常生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