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古印度教派源流西藏人民出版社 整理暂缺简介...
-
了不起的哲学家(日)饮茶真理到底是什么?绝对的终极真理,真的存在吗? 苏格拉底为何要承认自己“无知”呢? 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究竟是什么意思? 康德的“物自体不可知”又是什么意思? “自由”应该是美好的事,为何萨特说“人类被判了自由之刑”? 尼采为何说“上帝已死”? “存在主义”又是什么? …… 为了追求永恒的真理,为了追求人生的方向,为了追求放诸四海皆准的强力论点,一场你争我辩的哲学讨论大会正在进行……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笛卡儿、尼采、萨特……31位哲学家轮番上阵,为捍卫自己的真理血战到底! 古印度的“梵”“我”是什么意思? 释迦牟尼为什么要破除“我”这一概念? 孔子的“仁”与墨子的“兼爱”区别在哪? 同为儒家,为什么孟子提倡“性善说”,而荀子提倡“性恶说”? “念佛”“公案”“坐禅”,日本哲学与佛教的渊源为何如此之深? …… 为了探究东方哲学的源头,为了重回东方哲学的巅峰,为了解救在纷争不断的竞争社会中经受苦难的现代人,一场你争我辩的哲学讨论大会正在进行…… 耶若婆佉、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墨子、亲鸾、荣西……13位东方哲人大集合,为拯救你的不开心一较高下!
-
火舌[英] 大卫·马丁(David Martin) 著,高师宁,黄剑波 编,梁欣欣 译该书由当代杰出的社会学家大卫?马丁撰写,他经过多方调查和收集资料,对拉丁美洲*近几十年新教的发展进行了描述和理论重塑,对我们理解拉丁美洲经济、社会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当今世界宗教社会学领域的权威领袖之一,大卫?马丁着眼于宗教因素是如何影响美洲的文化政治环境和对未来的期望的,以及这种环境和期望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宗教因素的,他还重点关注宗教因素和那些与当下宗教—社会变化有关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过程。有意思的是,他还将拉丁美洲与韩国、非洲发展中的宗教因素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这一时期拉丁美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
千山万水周南 著《千山万水——《道德经》的启示 》由作者在管理学术与生命历程的“千山万水”之间跋涉求索时写下的68篇文章结集而成,每一篇都借老子的《道德经》来诠释。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谈求知:谈自己求学、教学与研究中的经验、教训、观察和思考,以及与各行各业的师长、同事、学生交流的心得体会;第二部分,忆游历:分享自己周游各地、身临名胜的所思所想;第三部分:思人生,思考人生路上的 “三生”(生计,生活,生命)与“三要”(要钱,要活好,要命),分享人生感悟。
-
盛衰之际李政阳 著在道教发展史上,明清是一段特殊时期。有明一代,道士破天荒进入行政中枢,负责王朝礼仪、国家祭祀等活动,很多高道在礼部获得高位,深受皇帝信奉。清代以降,道教则逐渐失去皇室及权贵阶层的支持,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但在民间,道教一直在持续发展。明清时期,不但涌现许多新生的道派、丹派,也新出不少丹籍、道经,并在“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具有明显道教特征的民间儒学流派。
-
宗教伦理学陈麟书 著暂缺简介...
-
慧心圣凯 著本书收录作者精心撰写的一组佛学哲理小品文,由“慧心”“痛苦篇”“烦恼篇”“修道篇”“解脱篇”“弘法护教篇”“哲学教育篇”“普隐学堂篇”“行者篇”九个部分组成。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文笔漫谈人生烦恼、自我与他人关系、自由、爱、真理等主题,记录佛学修习的思考与感悟,旨在探求生命与智慧的真义,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慰藉。生命的意义不能自然呈现,无法“自明”;爱也需要学习、投入,需要合适、知止。因此,意义在智慧的观照下才能彰显,慈悲在智慧的圆融下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
-
神圣与日常杨慧林 编《基督教文化学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也是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的成果之一。《基督教文化学刊》始终实行匿名评审制度,每年出版两辑,特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审稿工作。2006年以后,《基督教文化学刊》被列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辑刊”(CSSCI)数据库。《神圣与日常:基督教文化学刊(第43辑 2020春)》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神圣与日常:基督教文化学刊(第43辑 2020春)》是第43辑2020春。
-
费希特早期政治哲学的第一哲学崔文奎 著本书运用“第一哲学”这一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范式,深入分析了费希特早期政治哲学的逻辑理路、核心理念、关键范畴,研究过程中,借鉴参阅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提炼,创新性地分类归纳了费希特对形而上学第一哲学与后形而上学第一哲学的贡献,透过费希特早期政治哲学,从第一哲学高度反思政治哲学的最基本范畴,从而为当代政治哲学提供反思的标准和路径,将政治哲学纳入到哲学反思的大道之上。
-
东亚佛学评论刘成有 著《东亚佛学评论》由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主办并资助,每年出版两卷(春?秋)。本辑共收录了9篇论文,研究主题集中在东亚佛教华严宗中义湘和澄观的佛学思想。其中义湘研究5篇,澄观研究2篇,华严学研究1篇,《大乘起信论》研究1篇,但实质上各篇思想主旨互相牵涉,故本辑未设置栏目予以分类。义湘研究诸篇论文的主题涉及义湘的无我报心思想与戒律观,义湘及其后学的一乘思想,华严宗僧人对义湘《华严一乘法界图》题名的解释,以及东亚佛教史上义湘叙事的演变及意义。华严学研究主要探讨了7-10世纪东亚华严学中十佛说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东亚佛教视域中华严宗思想发展的地域特征。两篇澄观研究的主题涉及澄观的人性观及其对普贤菩萨的看法,一篇《大乘起信论》研究则利用华严宗祖师的相关注疏,重点考察了该论的关键概念“体相用”三大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