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道德经易诠赵克强 著《道德经》内容深邃、影响深远。《道德经易诠》作者赵克强曾以十余年时间深研易经,著有《周易解析》一书;又以《周易》观照《道德经》,发现《道德经》对于《周易》的继承与发展。《道德经易诠》详细诠释《道德经》八十一章,题解以提要钩玄,译文以解读字句,解读以发挥主旨,追源溯流,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道德经》和《周易》,进而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中国文化元典。
-
宗教思想论卓新平 著宗教思想历史悠久,涉及我们理解宗教所必需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如宗教的本质、宗教的价值、宗教思想精神及其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反映、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对宗教自身核心理论探究所必须触及的宗教神学等方面。本书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讨论,一为“宗教与思想、精神”,二为“宗教与哲学、神学”,三为“宗教与伦理、科学”,从宗教思想与现实社会关联层面来讨论中外宗教精神,关注宗教伦理道德,探究对宗教与科学的理解。
-
印度佛教史[日]马田行啟 著,宋立道 译本书作者马田行啟是日莲宗僧侣,曾在早稻田大学讲授印度佛教史课程。他参与创办了立正大学并任该大学教授,于近现代日本佛教与佛学都有贡献。本书提纲縶领地呈现了印度佛教发展史。内容涵盖原始的、部派的佛教,以及大小乘成熟形态的佛教。其以缘起论和实相论来总结中观派哲学和瑜伽行派的哲学特点,不但妥贴,且富于启发性。作者认为印度佛教衰落的原因在于其理论繁琐化和形式过分世俗化。此见解亦颇精辟。
-
宗教文明论卓新平 著宗教自诞生以来就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关联,一些宗教甚至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表和象征。因此,对待宗教应该具有一种文化感,形成我们探究宗教的文化意识,表现出评价宗教时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鉴赏。本书包括对宗教与文化的综合论述、整体思维,并深入探究宗教与文化战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文明对话以及生态文明发展等的关系。
-
中国史前玉巫教探秘杨伯达 著《中国史前玉巫教探秘》是杨伯达先生研究我国史前玉文化、玉学这一重大科学课题的必然结论和阶段性成果。作者沿着我国史前玉文化发展的途径,走进了早已消逝了的我国史前玉巫教谜团的境界,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了在我国史前诞生、发展并日益繁盛的距今数万年前已存在的原始宗教,缘先辈之说,亦将其称为巫教。玉巫教晚期,各血地缘板块重新组合起各自的八个玉巫教方国,其中海夷、岱夷、吴越、鬼、氐羌、荆蛮以及岛夷等方国玉巫教亚板块的实力和影响依然巨大,继续保持其对社会生活不同程度的威慑力度和管控能量,维系其神本主义的凝聚力,在政治统治和宗教辐射上发挥重大作用。唯独华夏方国陶寺玉文化亚板块世俗力量巨大,玉巫教沉落低谷,软弱无力,成为世俗统治集团的附庸。作者通过探索上述玉巫教各个领域之“秘”,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粗浅的“密码”。
-
犹太教的本质利奥·拜克 著本书是利奥•拜克在宗教史和宗教哲学方面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对《*经》《塔木德》和古代拉比文献的研究和解读,从实践理性的角度分析了犹太教作为伦理一神教的本质和诸如先知、启示等犹太教的重要元素,论述了犹太教以信仰上帝和信仰人为重要支点的基本观念,阐明了犹太教的主要任务,并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由宗教神学思想。
-
一本书读懂哲学龚耘,彭克慧,陆杰峰 编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哲学的故事”,选择了哲学发展历程中**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作为端口,从苏格拉底时期的朴素哲学直到现今的流俗文化哲学,从柏拉图、奥古斯丁、洛克、尼采到萨特,近4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世界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下篇“生活中的哲学”,将哲学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灵活地联系起来,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明白深奥的哲学理论。既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历史人物的剖析、社会之谜的解答,也有对思想面纱的揭示;既有真的弘扬、善的启迪,也有美的追求;既放射着西方哲学大师的理性之光,也进发着中国哲人的智慧火花。
-
藏籍译典丛书一汉区佛教源流记[清] 贡布嘉 著,罗桑旦增 译,罗桑旦增 注《汉区佛教源流记/藏籍译典丛书》从祖国内地的地理、历史述起,重点讲述了佛教在汉地所流传的情形,诸如佛教在汉地初的传播、高僧弘法事迹、主要宗派情况,书中对《至元法宝勘同总录》这一重要的佛教文献目录进行了勘察注明,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康德伦理学邓晓芒这部专集广泛探讨了康德伦理学的立论方式、康德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复兴,以及康德有关道德教育的方法论的思考;作者尤其深入讲解康德伦理学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及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等内容:人是人自己造成的;真正的道德不是天地自然或神的赐予,而是人的自由意志建立起来的。康德伦理学颠覆了东方数千年的传统,赋予独立的人以尊严;研究康德可以救治儒家伦理学主体意识和理性的缺失,从而回应当今诸多现实问题和时代精神的感召。本书既有专论,也有句读,包含了作者数十年研究康德哲学和伦理学的一系列重要心得。一百年前,鲁迅先生以国民性批判相号召,其后新儒学对于如何继承传统也各有阐发;值此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邓晓芒先生标举新批判主义的治学理念,从康德伦理学获得启示,借以厘清中华传统文明中被遮蔽的人性的普遍需要,实在可说是为当下的学术研究开一新境。
-
宝鬘庄严论慈诚罗珠 著《宝鬘庄严论》分28节,包括珍惜、当舍、勿舍、当知、精勤、鞭策等内容。旨在告诫人们要珍惜人生、珍惜生活、珍惜时间,多做一些对社会、对人生有价值的事。本书译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多学科、多领域之间的交流互补,融合古今中外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结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述出原著隽永深刻的理论知识。此外,本书也充分还原了原著的语言与理念,让读者可以通过研读此书获得研究更精深宝典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