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心理现象与心灵概念江怡,马耶夏克,江怡 编《心理现象与心灵概念(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的主题)》为201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12篇论文和一篇附录。《心理现象与心灵概念(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的主题)》主要内容包括对后期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的概览式分析和对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中的主要心理概念的考察,以及对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与认知科学关系的探索等。文集作者皆为国内外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专家、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博士候选人等反映了国内维特根斯坦研究的新成果附录为国际著名哲学杂志《心灵》(MIND)于2015年发表的长文,由主编江怡主持翻译。
-
海德格尔的哲学、政治与虚无主义梁健 著书稿以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克服为线索,从哲学、对政治的理解和政治行为三个层面分析了这种克服的表现及其失败的原因:在哲学上,海德格尔将虚无主义归结为常人的沉沦、形而上学中从“真”到“真理”的转变以及作为其极端表现的技术性生活;在对政治的理解上,海德格尔强调决断的觉醒力量,将政治视“真”在历史性民族中的发生以及人的本质实现,以虚无主义危机中的德意志民族使命作为其政治诉求;在政治行为上,海德格尔在克服虚无主义这个根本目标下将纳粹视为德意志“觉醒”的希望而效忠,就任大学校长进行大学改革,最终对纳粹幻灭并加以批判。海德格尔在前述三个层次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之间存在着张力;角色间的紧张关系凸显出追求超越的“哲学之真”与维持秩序的“政治之力”间的本质性争执。海德格尔认识到西方文明陷入虚无主义的必然性与危害性,并提示了转向的可能,但他始终无法克服深植于西方传统的“虚无主义焦虑”。
-
菩提达摩、慧可、僧璨禅法录校 著,黄夏年,杨曾文 编,法缘 校《菩提达摩、慧可、僧璨禅法录》以中国禅宗初创期的祖师禅法思想为研究对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正编”,是对菩提达摩、慧可、僧璨禅法语录的校刊,收录了菩提达摩《二入四行论》、慧可与向居士的信、僧璨的《信心铭》。第二部分“附编一”,是达摩、慧可、僧璨相关传记资料的校刊,将中国佛教史书及碑铭中所在最有影响的达摩、慧可、僧璨传记汇集载录,如《续高僧传》《楞伽师资记》《传法宝纪》《历代法宝记》《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中的相关内容等。第三部分“附编二”,是关于达摩、慧可、僧璨生平事迹与禅法思想的研究论文,包括《达摩的思想》《二祖慧可邺城行迹考》《三祖僧璨生平事迹及其禅法思想》等,是作者zui xin学术研究的成果体现。本书全面地反映了初创期的禅宗思想。
-
折疑梵刹志[清] 释悟明 著,闫文献,姜巧玲,项晓宁 编作者为金陵大报恩寺僧人,从嘉庆九年到十二年冬,据亲目所见,广搜博考,历时四年撰写而成。作者释悟明细加考订,厘清史实,对报恩寺在前朝及当时的各项田产、殿阁、名人题诗文、藏经、规章等等作详细查考与记载,于嘉庆九年(1804年)至十二年(1807年)间,广收博采而成此志,汇为八卷。今缺第五、第七卷。它较民国时的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早130年,当时寺塔尚未毁,而篇幅为其数倍,许多方面的记载也更为翔实,且为张书采摭书目中所未有。现存诸卷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而且对于现代南京金陵大报恩寺的重建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是南京的珍稀文献,值得重视、研究。
-
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张惠衣 著,闫文献,姜巧玲,项晓宁 编《金陵大报恩寺塔志(精)》系浙江海宁人张惠衣辑,分为记载、古迹、梵宇、联额、碑记、寺僧、集文、集诗、杂缀、大事记、补遗等卷,卷首附图十张。该志网罗古今中外有关南京大报恩寺塔的各类资料,内容涉及大报恩寺塔的历史沿革、建筑规模、高僧大德、文章诗词、奇闻异事等,是研究、重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大报恩寺塔最为全面、翔实的参考资料。本次出版,邀请国内著名明清宗教史学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何孝荣教授点校,订正了原本及前人校本中的种种谬误,代表了目前研究整理该志的**水准。
-
普陀学刊会闲 编《普陀学刊》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组织的以佛学研究为主体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汇编,内容涉及佛教教理研究、佛教历史考辨、佛教艺术研究、佛教人物研究等。《普陀学刊》第十二辑共收入如下论文九篇:《观音信仰初传吐蕃》《阿含经之外道异见综述》《佛说水沫所漂经之研究》《早期中国佛教的文化共同体研究》《摄心为戒——永明延寿大师的戒律观》《追慕与超越》《论佛道——佛教初传中土时期的文化《接入与仪式建构》《山西与中国古代的出版印刷》《莲华譬喻与出世间的佛陀》。
-
有限与超越金辛迪 著作者基于系统的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知识,构建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知识的不可遗传性之“人存在的二重限制性”(亦称“二重限制性”),以及基于人之二重限制性的原初平等(亦称“二重限制性平等”)这对极具解释力的新概念。随文理逐层展开,作者首先对人际差异与平等进行了一般性哲学解释,对近现代平等理论进行了三阶段划分,并设定“四要素分析框架”论证了当代平等理论的主要特征,继而沿用该框架对“二重限制性平等”进行了理论定位。作者进一步论证了“二重限制性平等”的意义,并对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工程等前沿科技应用对人的“二重限制性平等”所带来的实在挑战和未来挑战做出了分析,提出了倡议和解决方案。
-
桑昂曲林寺志索朗旺秋 著暂缺简介...
-
护教与适性谢天鹏 著北宋云门宗高僧契嵩向来以“儒释一贯”思想闻名于学术史,本文则立足其思想形态探讨其文学样貌。析言之,则涉其生平、性格、哲学观、文学观之综合考察,及其议论文、传记文、诗歌的创作动机、形貌之分别讨论,最后回归宋代文学语境中力图作以中肯评价。此外,书中对研究契嵩之最重要文献《镡津文集》的版本样貌、形成经过与流传演变等问题也作有细致考察。总体来说,虽有不足,亦存新见,当可供相关研究之参考。契嵩在世时,其所获赞誉往往来自与其有交往者,而他们的评价则主要针对其《辅教编》与诗歌。《辅教编》阐儒释一贯之道,其相对于崇佛贬儒的著述而言,显然更易获主于儒学的士大夫好感。契嵩又善诗文,与士大夫多有唱和与书信往来。因此,他们对契嵩的赞誉便集中在儒释一贯的思想以及文法、诗法上。从当时情况看,契嵩的盛名,主要应归功于士大夫们的交相赞誉。彼时的契嵩,作为佛徒,在思想和社会地位方面,与尊儒的士大夫们之间的矛盾被弱化了。不过,契嵩死后,僧人对他的书写与评价超越士大夫们而开始成为主流。他们的讨论开始出现刻意拔高契嵩或贬低儒者的倾向。
-
浮生三纪赵力行 著《浮生三纪:诗意栖居的艺术》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涵盖文史知识,蕴涵浓厚的文化气息,文字优美,趣味生动;二是与杭州的人、事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三是富含真情实意,读来让人感动和感慨。